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

【kaga观点】之前也为大家介绍过,Facebook、Twitter这类社交软件,在美国年轻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够酷,他们目前最热衷的是Instagram、Snapchat、Pinterest等新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方式,除了常规的信息沟通社交软件之外,还没有能够长期拥有稳定用户群的案例。因为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社交习惯、方式、个性,没有一个软件能够在不做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长期适应,而当其变化之前,新的替代者肯定已出现。

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1)

Global Web Index 刚刚发布了最新的社交网络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在过去的 6 个月间,Tumblr 的活跃用户数已经增长了 120%,超过 Instagram 成为增长最快的社交平台。同期 Instagram 的活跃用户增长率只有 64%,甚至低于 Pinterest 的 111%,排在社交产品第三位。Facebook的活跃用户增长率仅为2%。不过,所有社交网络在Q2 和Q3期间用户活跃度均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举行世界杯的缘故。

从总用户数的增长来看,排名第一的则是 Pinterest,过去 6 个月其用户基数扩大了 57%,Tumblr 以 45% 排第二,Facebook 仅增长了约 6%。Instagram, LinkedIn, Twitter, YouTube 甚至 Google 都比 Facebook 增速快。

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2)

视线转向移动端,Snapchat 正以 56% 的半年增长率领跑所有 App。有意思的是 Facebook Messenger 和 Instagram 紧随其后。这不仅意味着Facebook Messenger 正成为Facebook 新的增长点,还表明 Facebook 将 IM 功能从主应用中剥离出来,强推 Facebook Messenger 的做法的确起了作用。

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3)

Tumblr 和 Instagram 70% 的用户群年龄介于 16-34 岁之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Facebook,其25%的活跃用户年龄都在45岁以上;

YouTube 的访问率是最高的:85% 的用户每月都会都会登录 YouTube。

Facebook 目前面临三大危机:英美两国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他们打开 Facebook 的频率比从前低了;今年,在所有社交网络中,出现16-24岁用户活跃度下降的只有Facebook一家;Facebook 的用户参与度下降,自 2013 年初起,用户分享照片和发送消息的操作减少了 20%。

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4)

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和平板登录社交网络,这一比例已上升到 40%。16-34 岁的人群中,在移动端登录社交网络的比率已超过 50%,这一现象在正处于网络发展期的国家更为常见。

VPN 和Proxy 服务器已成为人们登录社交网络的重要入口,在中国,约有 9000 万人称会通过 VPN 登录被限制的社交网络。

在中国,主流的社交网络仍然是QQ空间、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5)

重要的启示:人们曾认为一个全新社交 App 的兴起会加速既有社交 App 的衰败,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人们会倾向于将其作为现有社交 App 的补充,multi-networking(多社交网络)并存已成趋势。

移动设备正迅速崛起为人们进行社交行为的首选工具。

社交网络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及,在网络不发达国家国家,人们拥抱社交软件的热情更高。

VPN 的使用率之高对社交 App 和用户来说是双方面的损失。社交App可能会基于服务器的所在地对用户做出错误的定位,同时,这些用户的数目会被低估,从而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和投入。

社交行为正日趋分化,人们登录不同的平台以满足不同方面的社交需求。像 Instagram、Pinterest 和 Tumblr 此类小众 App 正变得日益主流,而像 Facebook 活跃度反而在降低。对品牌商来说,只在某一个社交网络上露脸显然已远远不够;此外,能否抓住精准垂直的用户也变得至关重要(比如通过 Snapchat 接触青少年)。人们正从大而全的社交网站转向满足单点需求的社交 App。

资料来源:6氪;作者:Nicholas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daftkag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