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让岭南文化入粤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谈广东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让岭南文化入粤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谈广东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想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仁化中学 刘志红

摘要:自2004年秋季实施新课程以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并未能很好地体现地方特色,所选入的内容和其他省份的版本差不多。学习这些选修课程时,教师也还是按着必修课的要求来讲,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未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也逐渐散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基于这个现状,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让地域性文化——“岭南文化”入粤高中选修教材呢?让学生可以不必靠穷记死背来提高语文能力,让他们看到粤教版选修教材就有亲切感和温暖感,甚至有自豪感。

关键词:岭南文化 高中语文选修 教材建设

选修课程的创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广东高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五个选修系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审查广东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的《审查意见》中是这样肯定教材特点的:“该教材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特点有根据模块教学的要求,突出“三线两结合”的设计思路,采用活动、文体和语体相结合的设计框架,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力图综合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编写思路有一定的新意和创造。”但是,就现行选修教材内容来看,粤教版选修教材缺乏地方特色,对于很多值得传承的“岭南文化”知识学生无法从教材中获得。

一、“岭南文化”入粤选修教材的原因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高中阶段集中单一的课程设置已基本不存在,开设选修课成普遍做法。语文作为各国高中的核心课程,同样顺应这种潮流,即结束单一的必修课设置格局,增设选修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统一性和灵活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结合。而选修教材关键词在“文化”,如果选修教材也能根据各地情况适当选入这种地域性文化,落根于本土,学生印象会更深刻。笔者认为,“岭南文化”入粤选修教材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广东学生不了解“岭南文化”

在教材和课程的改革热中,各省市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高招。有的是礼仪进课程,有的是国学进课程,有的是戏剧进课程。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地域文化——岭南文化的的广东省,一直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的熏陶。广东省的学生对岭南文化很陌生,表现为不知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懂粤语、甚至不知道孙中山。所以很有必要让岭南文化”入粤选修教材。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有关人士认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教材就是与自己有关的教材,因此乡土教材应该是教育的起点。学生一读乡土教材,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笔者认为,广东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尝试把“岭南文化”编入选修教材。“岭南文化”入选粤高中选修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广东文化的了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这或许也会成为新课程选修教材建设改革的一个新的亮点。

(三)进一步保护和推广岭南文化

有学者做过调查:在中国,纬度越低,文化底蕴越差,城市的历史厚重感越不浓厚。处于低纬度的广东省的发达城市为了发展经济,把很多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和艺术破坏或者毁灭了。长期以来并未很好地挖掘岭南文化的价值,岭南文化中很多文化成果得不到推广。不久的将来,广东人将无从感知“岭南文化”,将无法找到属于广东人的那份自豪感和幸福感。因此,让广东的学生“深入学习岭南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将其运用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热爱广东,保护文化遗产;热爱并宣传岭南文化,做岭南文化的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这显得非常有必要。

因为只有了解才会认同,只有认同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传承。

那么,如何将“岭南文化”编入高中选修教材,让广东的学生对学习语文选修课程有浓厚兴趣呢?笔者将从“岭南文化”及其精神、特色以及如何编排“岭南文化”这一选修课程来谈谈我的构想。

二、“岭南文化”及其精神、特色

“岭南文化”在广东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广东人,很有必要传承“岭南文化”的精神,那么,什么是“岭南文化”?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而岭南文化的精神则表现为进取精神。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在很多岭南历史文化名人身上,都有着这种进取精神。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岭南文化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色。我们可以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中,看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三、广东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如此绚丽多姿的“岭南文化”如何编入高中选修教材,让一线的教师更好地选择利用,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 “岭南文化”选修课教材编排方式

1、可按地域划分“岭南文化”课程单元结构

第一单元:广府文化。将粤语、粤剧、孙中山、岭南画派、岭南饮食、岭南园林和盆景选入。

第二单元:客家文化。将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六祖慧能选入。

第三单元:雷州文化。将侨乡文化、琼剧、粤西地区年例等选入。

第四单元:潮汕文化。将潮汕功夫茶、潮剧选入。

2、可按文化类别划分“岭南文化”课程单元结构

第一单元:语言文化。将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客家山歌等选入。

第二单元:饮食文化。将粤菜(广州菜、潮汕菜、客家菜)选入。

第三单元:饮茶文化。将广州的茶市、潮汕功夫茶选入。

第四单元:宗教文化。广东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可将禅宗南派六祖慧能选入。

3、可按性质类别划分“岭南文化”课程单元结构

第一单元:人物与精神。将孙中山、六祖慧能等选入

第二单元:建筑与生活。将广东骑楼、黄埔军校、开平碉楼、潮汕功夫茶、粤菜选入。

第三单元:语言与艺术。将粤语、粤剧、岭南画、客家山歌选入。

第四单元:寺庙与宗教。将南华禅寺、丹霞山别传寺、南雄大雄宝殿、佛教、道教、禅宗等选入。

(二)“岭南文化”选修课教师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因此,我认为,若“岭南文化”入粤选修课教材,教师对这门选修课应做好规划,各地区应研究各自的教学策略。为此,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广东省共同拥有的岭南文化应统筹教学,各地区都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来安排教学。如粤语、粤剧、粤菜、粤式建筑园林、孙中山等应统筹教学。

二是各地区特有的文化,本地区教师可选择这部分内容,重点安排教学。如潮汕地区可重点安排功夫茶文化,粤北地区可安排客家文化以及六祖慧能禅宗文化,粤西地区可安排开平碉楼文化、侨乡文化等。

三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教师有选择性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岭南文化进行教学。

总之,让高中生从“考试文化”的封闭圈中跳出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让他们能在自己所熟悉的地域文化中获得自豪感,提高学习语文选修课乃至学习语文必修课的兴趣;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而选修课的改革将是表现这一主题最有力的一笔。期待有一天,“岭南文化”能入广东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参考文献】:

[1] 江山野《课程改革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1页。

[2]倪文锦.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