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

2019-04-28 09:54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黄晓慧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1)

2018年8月18日,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大溪镇五峰村和孙家村调整成为鑫山村。

今年4月15日,有热心读者提供线索称,五峰郏氏将于4月17日即农历三月十三举行圆谱祭祖庆典。于是,记者当日来到了鑫山村。

舞龙舞狮,庆祝圆谱

鑫山村村委会位于原五峰村村委会,村委会前有戏台,郏氏宗族请来了临海一民间剧团在此演出圆谱庆典戏。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2)

郏氏圆谱祭祖庆典仪式在北边广场上举行,临时搭了一个高台,台上端坐着郏氏多位先祖的神像,印好的宗谱也放在台上。台下的祭台非常大,两边及中间用玫瑰花等拼出了“国泰民安”“郏氏祭祖”“风调雨顺”等大字,摆有全猪全羊、猪头、鲤鱼、鸡、鸭、鹅、糕桃寿面、金木水火土、谷米豆麦、笔墨纸砚、十二生肖等各种祭礼,祭坛三边围满了人。

记者赶到时,正逢郏氏二十三世代表郏宣增上台讲话,他介绍了郏氏重修宗谱的经过。郏氏本次修谱是从去年春节开始的,成立了由郏政义为会长的玉山五峰郏氏宗谱重修理事会,修谱工程历时一年多,终于大功告成。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玉山五峰郏氏还筹资重修了郏氏宗祠,重修了玉山郏氏始祖存耕公之墓,筹资建了玉山凉亭、文化长廊,扩大了祭拜拜台。

郏宣增之后,是各地郏氏宗亲代表发言。发言完毕,祭谱仪式才正式开始。

担任执事的是太平街道后应村的张玉聪先生,与记者以往看过的祭谱仪式略有不同的是:郏氏祭谱没有安排唱排街献盘环节,却请了舞龙舞狮队来,在边上表演。当高台舞狮进行表演的时候,许多族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了。还有就是祭祖拜太公时,每一辈的男女老少都擎香参加。后来了解到,因为前面讲话时间长了,仪式只好从简。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3)

祭谱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游谱活动。郏氏族人敲锣打鼓,扛着祭过的家谱,举着族旗,将几座郏氏先祖神像分别装在车上,在铜管乐队伴奏下,队伍浩浩荡荡地在村里巡游,然后将神像送回祠堂。

修谱先生谈谱事

就在族人们游谱之时,记者回到祭坛边,没想到,承修承印郏氏宗谱的城南林岙林宗荇和温州苍南藻溪陈绍袍两位老先生都在现场,如果不是相问得知,还真是当面不相识。在温岭图书馆所收藏的温岭各姓氏宗谱中,他们两位的名字出现在多种宗谱上。

林宗荇生于1941年,陈绍袍生于1940年。陈绍袍说,他家祖传活字印刷家谱,他爷爷这一辈就开始印家谱了。林宗荇和陈绍袍的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林岙林氏分到玉环的一支林氏请了陈绍袍修家谱,于是林宗荇和陈绍袍相识。陈绍袍因为不太听得懂温岭方言,后来便委托林宗荇为他编修家谱。就这样,林宗荇在编修家谱这一行中,一干就是37年。

“头度和二度修谱,我参与修了200多个姓氏的宗谱吧。”林宗荇所说的200多个,是指200多种宗谱,因为有些同姓的属于不同支系的家族家谱,也作为一个姓氏,也就是说参修了200多种家谱。接下来,他要给温峤镇岭脚村柳氏修宗谱。“马公虞氏邵氏,还要请我修第三度,我现在都79岁了,修第三度是修不动了。”林宗荇说,记得虞溪邵氏第一度修谱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

如果稍稍注意一下,便可发现,温岭不少姓氏的宗谱里面,前面都夹了一张《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一九八五年联合通知精神》,大意是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大量有用的资料,不但对学术研究有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中午,黄岩、乐清、玉环、温岭各地郏氏宗亲欢聚一堂,共进午宴。此次郏氏圆谱,共设宴140桌左右。

玉山五峰郏氏始祖为宋代史馆修撰

记者很想了解一下五峰郏氏的历史,得知新修的家谱就放在理事会会长郏政义家里,午饭后,记者和订购了家谱分谱的郏氏宗亲一起来到郏政义家,查阅郏氏宗谱。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4)

《五峰郏氏宗谱》内页写着“武陵郡郏氏宗谱”字样,关于郏氏的来历,是因为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因地著姓,遂有族也”。《五峰郏氏宗谱》分外纪、内纪。外纪记载,北宋靖康年间,郏氏始祖必存公登科甲,官至史馆修撰,宋高宗南渡时扈驾而至临安再迁台郡(临海),生子四。内纪以黄岩桐村始祖郏荣为一世祖,郏荣,字辅全,号耀亭,是必存公之曾孙,南宋绍定间,赘居黄岩大街中西首阜民坊里,后再迁于桐村(今黄岩院桥镇上保)。“故造一巷曰郏家巷,砌一路曰市心路,建一桥曰郏家桥,开一岭曰鸡母岭,及今遗址尚可考证。”

郏荣后裔六世仲寅迁石硼,八世观畸迁前洋,后分迁他乡,兴禄公自黄岩桐村迁乐清仙洋,越二世即十一世郏志衡转迁太平县玉山(即今大溪五峰)。玉山始祖郏志衡,字子伊,号存耕,配本里郑氏,生四子,其中长房庆海,字思沧,号大洲,次房庆登,字思瀛,号二洲,三房庆洛,字思河,号三洲,四房庆开,字思源,号省初。如今玉山五峰郏氏所分的四房,就是从十二世开始的。

五峰郏氏名行为:(前八字缺失,自第九世起)允朝子思秉献钦若兆圣启芳国政宣扬公卿式序万邦显昌先汝茂天仁贤恭友。如今,鑫山村五峰郏氏辈分最大的是二十一世“国”字辈,“宣”字辈是比较多见的。

据陈绍袍介绍,本次郏氏修谱,入谱的各地郏氏丁数为1880人左右。

回家后看了拍摄的《五峰郏氏宗谱》,发现虽然郏氏宗谱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毁失,但是首卷的资料基本上都在。郏氏族训有八条,一曰孝父母,二曰敬长上,三曰正伦理,四曰修祀典,五曰习诗书,六曰勤耕作,七曰务生理,八曰慎交游。其中,习诗书一条是这样写的:“圣贤诗书,大有禆益。穷理修身,荣显通籍。孔恩周情,渊涵无极。毋废而堕,毋改而易。甄盎未通,禽兽木石。”

五峰山即灵伏山

原五峰村这一村名,其实用的时间并不长。据《温岭县地名志》记载,原五峰村,以村南五峰山而得名。

五峰山,古称灵伏山。清《嘉庆太平县志》载:在白山西南。山形如龙布爪而伏,上有龙湫。三峰中高,左右参差分列,似句曲茅山,又名小茅山。其南有流庆寺。右峰顶有贮云亭。左峰顶崦地平旷,可五六亩,有井有池,亦传葛仙炼丹处……正统间,溪南应祥、临湖章陬、拙讷叶黼、兼山闻轩诸贤九日登此赋咏。亦名致山。迤东尽骊岙。有应家岭西接潘郎。明永嘉黄淮《灵伏山》:“灵伏之山高插天,云开叠嶂含青莲。镜川之水流寒玉,风扬晴波散文縠。川回路转林木丛,浮岚暖翠千万重。中有仙人炼丹井,相传自昔居葛洪。仙翁一去渺无迹,夜夜丹光照泉石。云深芝草有余香,洞口桃花自春色。”叶良佩《致山》:“庵外东林土径斜,短墙茅屋两三家。闲中挈杖自来去,夹陇秋风荞麦花。”

就是说,五峰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像是一条神龙布爪而伏在地上,又因为它与江苏句容的汉代茅盈与其弟茅固、茅衷修道的句曲山近似,所以又有“小茅山”之称。这座山又有“致山”之称,因为镜川旧名致江(叶良佩《镜川记》)。叶良佩在《海峰堂前稿》一书中,就有《致山绝句六首》和《致山夜坐》几首诗(前文县志所引即《致山绝句六首》之一)。

在《五峰郏氏宗谱》中,有不知撰者名的当地胜景诗八首:《玉山含精》《蟾溪映月》《新河渔唱》《魁阁书声》《鸡楼晚翠》《凤岭朝阳》《双井流泉》《五峰矗汉》,其中《五峰矗汉》是这样写的:“翘首危崖村落前,五峰矗起势参天。高超薄汉三千界,上出重霄百丈岭。峭壁常冲云雾外,层峦永振斗牛边。星霜几历从无恙,助岳效灵亿万年。”

高山藏古寺

五峰山上有静云寺,《大溪镇志》上是这样介绍的:“静云寺位于潘郎五峰山上。宋庆历八年(1048),道苑法师云游到此,见山恋雄伟,开山建寺,建正殿1座、厢房2间。明正统六年(1441),允堪续建殿堂4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普光、普求、海球重建两殿。新中国成立后,寺破僧散。上世纪60年代,寺院改茶场。90年代开始由僧人广训、广涵主持兴建大雄宝殿。后陆续建造华陀殿、天王殿、西方殿、观音阁、济公殿以及斋堂、僧舍22间。寺内植丛桂、梅、竹、樟、松,绿荫满径。住持广训。”《嘉靖太平县志》等志书上找不到有关记载,也不知这寺与叶良佩笔下的栖云庵有无联系。采访当天,记者本想放弃前往,在五峰三官堂看到一纸2006年静云寺募修上山公路的启事,见其中提到了静云寺是北宋古寺,因此,又折回,沿盘山公路而上,费了不少劲,终于登上了山巅。在山头俯瞰温岭火车站、白山里村太平白山庙等,风景如画,历历在目。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5)

静云寺是由临海一家古建公司设计重建的,现大雄宝殿前原来的建筑物早已被拆,只留下莲花座和四个石础,不知原来的建筑是什么式样的。如上文所述外,静云寺还有药师殿在,而华陀殿则是在入寺路边,殿旁有一株朴树,看上去很古老,似未挂牌保护。殿中设有华陀、扁鹊、孙思邈,还有吕纯阳、天医、良明师、娑婆等,感觉就像是一座庙。

广训法师外出,故未碰到,从寺中介绍得知,法师俗姓王,泽国前炉人氏,1958年生,原在流庆寺为僧,礼竺禅方丈为师。1993年仲秋,应罗文明、郏慧方、郏慧富、郏新福等信士之邀,来到五峰山静云寺。此时,静云寺久荒无僧。此后,在各地善男信女支持下,静云寺不断建设,2007年修好上山公路,2013年农历九月廿七大雄宝殿上梁。

居全庙和宁康庙同祀三大元帅

原五峰村和原孙家村的保界庙分别为居全庙(庙中也有写为居泉庙的)和宁康庙,两庙与白山里村太平白山庙、纶丝洋庙、泽国水澄村水澄堂(白山东保福庆堂)、新乐村下周镇东庙等处庙宇一样,都祀杨、裴、柳三大元帅。据当地传说,原系乡人杨、裴、柳姓三位渔民,他们因为见义勇为,救公主有功,被敕封为元帅。

居全庙寿诞为十月廿二,宁康庙寿诞为十月廿七。居全庙边上,正在建设五峰小微工业园区一期项目,小庙紧邻园区建筑。

孙家轶事:瑞安同姓进士撑腰

太行石间古村落(百村行鑫山村)(6)

原孙家村除几户为林姓从泽国桥下林迁入以及乐清大荆迁入外,其他都姓孙。孙家孙氏是温峤金溪村姆坑武溪孙氏分支,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从姆坑迁入鸡头屿(牛山)岙里(今孙家岙里)。因此,辈行与姆坑孙氏及另一支系横峰屯田孙氏都是一样的,字行有:……国学昌邦纯善逢亨太安贞定……如著有《岁月留影》诗集的孙纯照,就是纯字辈。他在书中附录中称,孙家过去受人欺负,清道光廿一年,瑞安孙锵鸣中进士,孙家村孙氏推选数人,特意长途跋涉跑过去到进士府上诉苦,得到同情,孙进士赠“进士”两字供做匾用,又赠题字纸扇两把,可惜的是,匾后来遗失了。孙家人拿到扇后,到潘郎赶市,常在陶家埠路廊歇息时故意拿出来扇扇,遇人问时说是进士大哥送的,这样,孙家名气大振,与周围邻里也能和睦相处了。

孙家村过去补缸的人还蛮多的,有的则从事穿风箱职业,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