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1)

“张师傅好,李师傅早,明天带着黄师傅跑一跑。”

“开啥子玩笑,我明年就退休养老,不想上车还要祈祷。”

“要想车技好,驾校回炉再去考。”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2)

01 “黄师傅”的第一次出现

如果遇到身边有黄姓朋友开车,大抵都是会善意地嘲笑几句。

在四川,如果被冠以“黄师傅”的名号,爱惜生命的人宁愿坐公交都不会去蹭车。黄师傅本就以车技差而出名。

不过若是告诉你黄师傅这个说法从清末就有了,你一定想不到“黄师傅”也是在不停地学习进步,这个词的词意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

我们先来看看清末以前的“黄师傅”是干啥子的。

这个时候如果要搞清楚黄师傅是干啥子的,就需要拆成“黄”和“师傅”分开看。

四川方言里黄除了是一种颜色以外,很多时候都用作“外行、不专业、不靠谱”的意思。打个比方,如果遇到旁人喊你做几个菜,你想推辞的话就会说“我的手艺黄得很,不要一会儿把锅烧了。”

四川方言里“黄”衍生出来的词很多,比如“黄棒”就是专门指门外汉,黄浑子(黄昏子)是指半懂不懂半吊子的人,再比如说遇到不在行的可以说“黄不苏苏”,遇到说外行话的可以叫”开黄腔“,形容不懂行而手足无措的样子可以说”黄手黄脚“,这其中的“黄”都是一个用法。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3)

顺便一提,李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黄段子“,他把开黄腔叫做open yellowgun。这个说法和颤花儿(赞花儿)的英文说法如出一撤。

其实“黄”这种用法倒不是川人首创,那么“黄“字的这种用法到底从何而来呢?

有学者考证,“黄”是由“荒”字演变而来的。这两个字的音相同,人们在平常口语中把两个读音念混了。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叫做“一音之转”。这个说法还有一个佐证,川剧表演中演员音调不准叫“黄腔”,“荒腔”即“黄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荒腔走板”的出处。

这种说法倒是有一定市场的,“荒”字也有荒废,半途而废,没有成功的意思。在清代成书的《红楼梦》第八十回中有这样一段,“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闹黄”指事情因为某种阻碍而没有办成。可见“黄”字的用法很早就有了。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4)

川剧表演中演员音调不准叫“黄腔”(图片源自中国川剧网)

另外李劼人先生在《死水微澜》的注释中也写道,“黄的”是“黄不酥酥的”省文,是门外汉的意思。这里说的“黄不酥酥”即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黄不苏苏”。

说完了“黄”,我们再来摆一下“师傅”的由来。

以前会管稍微年长的男性为“师傅”,也会管从事某样工作专精的人叫“师傅”。这样说有点空泛,你可以大概理解为现代人喜欢喊“老师”,你去买房子的时候售房的会喊你“老师,喜欢啥子户型,我给你介绍一下哇”,你去买菜的时候也会喊你“老师,来看一下哇”,当然这都是稍微年长人的特权,年轻的就只有享受“帅哥”待遇。

不过把喊“师傅”理解为现在的喊“老师”稍微有点偏差,以前被叫做“师傅”的人多少都有点手艺,再差也是长期从事某项工作而专精的人。要知道以前的“师傅”还是属于蓝领阶层,社会地位也是不低的。若是遇到不熟的师傅就罢了,若是遇到熟知的师傅往往会在“师傅”前面冠以姓,比如张师傅,李师傅、王师傅等等。

好了,现在“师傅”出现了,“黄”也出现了,“黄师傅”自然就在人们的口语中应运而生了。“黄师傅”是何时出现的已经不可考了,不过“黄师傅”一出现便是注定手艺不精的典型。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5)

02 “黄师傅”的第二次进步

手艺不精的“黄师傅”啥子时候开始摸车子的呢?原本一个简单的“黄师傅”咋个又变成了现代人嘴里的驾驶技术差的人呢?

这个又要从黄包车的年代说起了。

黄包车的样子相信大家都在很多影视作品里看到过,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两个轮胎上承着一个双人座位。前面的人在拼命地跑,坐车的人晃晃悠悠半躺在后面。老舍的《骆驼祥子》里面就反复描述过黄包车的样子。

这种车子在中国也换过几个名字,因是用人来拉的,所以最初叫做人力车。又因为是从日本引入的,所以又叫东洋车,样车。因木制或铁制的两个轮胎外包着橡皮,所以有些作品头又叫胶皮。最后是因为车座上的雨盖,或者车上的铁质部分多为黄颜色的缘故,所以又被叫作黄包车。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6)

黄包车(图片源自网络)

黄包车能出现在成都街头,还要得益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各种新鲜玩意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川省商务总局的宋云岩创办了官办性质的黄包车车行——快轮车务公司。

不过四川有句老话说得是,“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灰面的”。就如同现在租自行车的看不惯共享单车一样,当时盛行的轿夫夫对黄包车极为不满,两种车夫间经常打架,加之黄包车的轮毂会碾坏路面,于是黄包车在成都也就不了了之了。

黄包车在成都后来也陆陆续续出现过几次,不过都是十几辆的小范围投入。直到1926年底,成都市政公所再次准备大规模投入,那时候人力车行已经有54家,车辆多达4531辆。这时候黄包车已经成为成都人“打的”的主力了。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7)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黄包车和黄师傅有啥子关系呢?

黄包车之所以叫黄包车是因为车座上的雨盖,或者车上的铁质部分多为黄颜色的缘故。而拉黄包车的车夫也多穿黄色的布质号衣,所以当时就戏称车夫为“黄师傅”。

黄师傅搞笑(跟着时代不断进步的)(8)

03 “黄师傅”第三次已经开上了车

生性幽默的川人历来喜欢用各种称谓来打趣。

比如李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段子。“喂,黄总哇(黄肿),啊,我水总嘛(水肿),哦,胡总也在(浮肿),他在我旁边坐到在,我们有几个工程你做不做啊,其实也莫的啥子,就是给月球搞个内外粉刷,给长城两边都贴上彩色瓷砖。”

四川人喜欢用“黄师傅”来形容手艺不好,特指开车驾驶技术不好。这个说法是啥子时候出现的已经不可考了。不过个人认为大概也是前文提到的“黄”、“师傅”、“黄师傅”三者出现后,在平常的口语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其中“黄”的意思肯定打了主力的。

四川人喜欢用诙谐的方式来批评人,黄师傅也算是用戏谑的方式提醒别个开车小心点。

在四川人嘴里,伴随着“黄师傅”的喊法,经常还会跟着一句话。

“坐你的车,脚趾拇都抓紧了。“


【 方言十八扯 NO.029 】

【欢迎关注“成都十八扯”同名公众号】

【往期专题精选】

研究了全国七大方言区,最后发现四川的方言是最能“吃”的

四川人嘴里的“宝器”究竟是啥子宝贝 | 四川方言

从恭祝长寿到骂人杂种,四川方言“龟儿子”的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