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3)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4)

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5)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980年的3710万增至1124年的12600万。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宋真宗时期,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6)

政府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赵光义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北宋由此进入咸平之治。宋辽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7)

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赵祯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8)

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宋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 。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9)

宋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宋英宗才开始亲政。总体来说,宋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宋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他所提出发起的 。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0)

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宋神宗锐意改革,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宋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赵顼上呈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宋神宗因此受到极大震撼。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1)

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法令。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已经开始不信任。后来王安石回京复职,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1076年六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宋神宗于十月再次罢免王安石的相位。

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严重增加了平民的负担。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2)

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3)

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宋神宗借此再次征讨西夏。结果却遭到惨败。宋神宗因此一病不起。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4)

宋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不久又陆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 。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5)

宋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宋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宋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宋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宋徽宗赵佶。宋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6)

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徽宗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7)

宋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给辽的岁币改缴金。此即为海上之盟。 宋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宋钦宗前去议和。宋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宋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8)

1127年二月六日,宋钦宗被废,贬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 。徽钦二帝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其中大部分被没入金国官妓院—洗衣院,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

宋徽宗在书画上的造诣颇深,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19)

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借口“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皇后才被送回南宋。秦桧去世后,宋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宋高宗因丧失生育能力,从太祖赵匡胤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1162年,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0)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1)

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宋光宗。宋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对自己非常不孝,让宋孝宗十分伤感。 宋光宗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宋孝宗病死后,宋光宗竟然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太皇太后下诏,宋光宗被奉为太上皇。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2)

宋宁宗一朝都被两名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操控。 宋宁宗智商低下,总体尚算一名忠厚之主。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很快就遭到了失败。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1207年,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3)

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宋理宗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史弥远去世。宋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4)

宋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端平入洛之后,宋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赵禥先天不足。1260年,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宋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5)

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宋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宋度宗才得知此事。 1274年七月九日,年仅35岁的宋度宗去世。宋恭宗赵显即位。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元军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6)

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宋恭宗被俘。南宋灭亡 。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7)

元军张弘范领军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听说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堕身入海,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至此,宋朝至此宣告彻底灭亡。 宋朝的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8)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29)

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对宋朝战力有负面影响。宋朝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在兵种结构上,步兵为主要兵种,并配有少量骑兵,车兵则逐步消失。没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够战马的问题终宋一代始终困扰著宋国军备,并成为两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朝的大起大落(苏先生读史宋朝)(30)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 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开封官窑、汝州汝窑、禹州钧窑、龙泉哥弟窑、景德镇景德窑、建阳建窑、曲阳定窑等七大名瓷窑,以及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重庆、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渝川地区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

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桥镇、润州、苏州、温州、江阴军、明州、嘉兴府华亭县(松江)、澉浦镇(海盐)和嘉兴府上海镇(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有2340万户、12600万人。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

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著作丰富,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欧阳修的散文主旨明确、内容充实、平易自然,为宋朝散文的风格奠定基调。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苏轼的散文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范文,时人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苏辙的文章疏于叙事而长于议论。曾巩忠实的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文风自然纯朴,少有华丽辞藻。王安石也以议论文为长,风格雄健自然。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其古体与七言近体,别开生面,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诗歌模仿杜甫,讲究炼字煆句,显得耐人寻味。之后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

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称为宋朝词家初祖,其词和婉明丽。欧阳修的词也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慢词令人耳目一新,确定长调的地位,充实词的形式,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广为大众喜爱以至于当时人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苏轼又对宋词进行彻底的革新,创立豪放派,扩大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宋朝首都东京开封府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南宋行在临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达到125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由士人自发的救助工作,成为自南宋以降中国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宋代开始,各州县普遍设立各种社会救助的永久性机构。宋朝奉行朝贡体制,然而将重心放在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