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景隆的真正身份 大明战神李景隆究竟是

靖难之役时李景隆率军五十万围攻北平,北平即将城破下令撤军。重整旗鼓统帅六十万于白河沟对决朱棣,局面大好之际帅旗折断,瞬间局势逆转,葬送数十万大军。燕军兵临南京,李景隆与谷王开金川门投降。燕王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加封,位于班列之首。这一系列反常的表现,很多人怀疑李景隆是燕军卧底,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明朝李景隆的真正身份 大明战神李景隆究竟是(1)

我们先来看看李景隆前期的履历,开国功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为太祖朱元璋外甥,年幼时被朱元璋收为养子,战功卓著,常遇春病逝后,接替常遇春领军,在明初军中地位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因功封曹国公,李文忠死后,李景隆袭爵。受到朱元璋器重,《明史》记载“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李景隆都很好的完成,于是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明太祖实录》记载李景隆随军参加了第六次北伐,有一定的军旅经验。建文帝即位后,对李景隆也是非常信任。周王被告谋反,李景隆受命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把周王全家带回南京,废为庶人。

从前期表现来看,李景隆个人能力没有问题,否则不会受到朱元璋的重点培养,建文帝安排的任务,完成的也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北平城即将城破时会下令撤军?白河沟之战帅旗又突然折断?

明朝李景隆的真正身份 大明战神李景隆究竟是(2)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政治局势,建文帝上台后,开始削藩,这个时候朱棣被限制的仅有800亲兵,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赢过掌控全国资源的朱允炆,李景隆这个时候也不可能跟朱棣眉来眼去,不然也不可能带兵擒拿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而朱棣在击败耿炳文后,开始起势,开国名将尽皆凋零的情况下,其他有能力的声望不够,有资格镇领全军的仅剩徐达之子徐辉祖与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而徐辉祖的姐姐是燕王妃,此时能选择的只有李景隆。

朱元璋清理功勋集团时,李景隆已经长大成人,亲眼见识了全过程,且其生父李文忠病逝也颇多疑点,李景隆应该深明兔死狗烹,功高震主的道理。且朱允炆继位后,重用文官,疏远武勋,削藩时对自己叔叔的手段也比较残忍。李景隆此时已是曹国公、大将军,一旦统兵扫平朱棣,地位将更进一步,位极人臣,建文帝扫除藩王威胁后下一步对付的肯定就是他了。所以对朱棣他不能胜,败了尤可活命,胜了终难善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攻北平时放水,也不难理解至关重要的需要经常检查的质量过硬的帅旗旗杆会突然折断。

之后的形势已经逆转,朱棣之势不可阻挡,李景隆被建文帝任命为求和代表团成员前往面见朱棣求和,而此时的李景隆因败军丧师,屡被朝中文官攻讦,甚至多有人请求斩杀李景隆,李景隆及其家族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李景隆可能在此次会谈中和朱棣达成协议,之后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和谷王开金川门投降。

明朝李景隆的真正身份 大明战神李景隆究竟是(3)

燕王朱棣登基后,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朝议,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为此愤愤不平。

之后多有文臣武将对李景隆以叛逆行为参劾,成祖朱棣也仅仅是对其削去功臣勋号,令其以国公衔赋闲在家。后因举止越矩,又被参劾,被免爵软禁,李景隆此时的举动是绝食十日而不亡,可见其比较惜命。

通过李景隆生平可以看出,其经历了功臣集团被鸟尽弓藏的血腥之后,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明哲保身,并不是一个草包,也不是一个卧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