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盛最新讲话(程明盛搬出大山)

搬出大山

“做梦都没想到能从山里搬进城里!”

踏进云南昭通市9个万人以上安置点之一的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到易迁户赵小双,这位热心的楼栋长用这句话说出了易迁户心声。

在她身后,是中山·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四年来,中山市对口帮扶的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四县, 30894户130877人易地搬迁安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681户106764人,同迁户6213户24113人。

程明盛最新讲话(程明盛搬出大山)(1)

抉择

赵小双第一次体验易地扶贫搬迁,是娘家9个人从深山里搬进豆沙镇安置点,一幢2层半小楼,有150平方米。那是2017年。

赵小双娘家位于战国时代修筑的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通道五尺道所在村——豆沙镇石门村。她和双胞胎姐姐赵大双嫁到邻镇同一个村——中和镇天宁村,两家相距仅5分钟路程。

“搬不动山就搬人!”

她记住了动员者说过多遍的这句话, 盼着易迁馅饼砸到自己头上。于是,村里的易迁工作2018年一启动,她就第一个报了名。

那时,村里许多人对易迁有疑虑,担心进城后村里的地怎么办?到了城里能做什么?一家人吃什么?

这样的疑虑,最终让一些家庭选择了留守,包括她的双胞胎姐姐。姐姐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同迁的话,需自己承担建筑成本,姐姐选择了自建房。

最近,赵小双回了一趟老家,姐妹相见,说起别后生活,姐姐很有些后悔。

赵小双说,自己受够了起早摸黑、心惊胆战的日子。

她的家在山顶,每天接送三个孩子到山下的学校上学。下山的路是一条曲里拐弯的黄泥路,连日雨天后,泥能没到腿肚。

她早晨5点起床,和孩子穿着水鞋,打着手电筒下山往学校去,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学校。途中要跨过几个深浅不一的河沟,其中三个河沟较大,她得把孩子一个个背过去。

去年雨季,最小的孩子生病了,他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走去镇上的医院,路过一个陡坡,忽然听到山泥垮塌的声音,一棵树跟着倒伏下来。听到异响,她下意识躲开,慌乱中,雨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瞬间被山泥掩埋,吓出一身冷汗,惊魂未定。

搬家

去年国庆节前,是赵小双搬家的日子,她有点犯愁,家里的桌椅板凳怎样搬进城区。

平时进出山村,背篓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可一个背篓只能装下锅碗瓢盆。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让众人惊喜万分,中山市给水田新区易迁点配套“七个一”,是中山市石岐组团镇区捐助601万元配置的,为每个贫困户家庭配套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一套沙发、一套餐桌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鞋架。易迁户几乎可以拎包入住。

第一次走进新家,一梯一户,是一套147平方米的5居室,这是按她家人口分配的,人均超过20平方米。

家里的40亩山林地、12亩农田都保留着,她种上了竹子、黄背皮和茶叶,过一段时间回家打理一次。

与搬家一同到来的是孩子读书,大孩子上的盐津三中,两个小一点的孩子上的水田二小,都离家不远。水田二小只有一路之隔,她接送了一个星期,两个孩子就不要她接送了。

搬家后的日子,她和易迁户一样,时时处处感受到中山的温暖。

孩子上的水田二小,是中山市出资1500万元援建的,2019年一月启动建设,历时一年多落成。旁边的水田幼儿园,是中山市同期出资1000万元援建的。

位于社区广场边的团结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中山市港口镇捐助230万元,改造成医院。

中山援建的爱心超市、老人之家、青少年之家就在家旁边,其中爱心超市投放价值371万元的扶贫捐助物资,凭积分兑换。

就业

程明盛最新讲话(程明盛搬出大山)(2)

赵小双(右)

赵小双的老公常年在镇雄打工,做的是工地上的活,月薪4000元左右,与公司签订10年合同,已干了7年。

老公一个人的工资,难以保障七口之家的日常开销,进了城的赵小双迫切希望找到一份稳定工作。

她就近参加了新区物业公司招聘,成了保安部一员,负责监控。这份工作需要白班和夜班轮值,但能给她带来2350元工资。

此外,她还有一份兼职,担任B7栋楼栋长,协助所在团结社区联系两个单元68户,做的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工作,需要一份耐心,每个月有1350元工资。

两份工作算下来,她一个月有3700元工资,跟老公外出打工的工资差不多。

赵小双说,只要肯干,在这里就近找一份工作不难,邻里不少人去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水田就业基地,那里已经有四家工厂。

跟着赵小双走进就业基地盐津凤竹服装有限公司,见到她的好姐妹曾信蓉。曾信蓉说,以前放下孩子去浙江打工10多年。今年女儿高考,自己留下来,就近工作,方便在家陪伴孩子。现在大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老公打算在就业基地找个工作,一家人不再漂泊。

国庆节快到了,跟赵小双联系,她正参加社区组织的迎双节文艺演出,表演腰鼓。她说,平时喜欢唱山歌,闲时常到苗学会那边楼上唱。

翻阅赵小双的朋友圈,她最近参加人口普查培训,身边常带着个孩子。

问她带的谁的孩子?她说是朋友的孩子,朋友跟自己一起当楼栋长,有两个孩子,朋友有时忙不过来,自己帮着带一下。

看得出来,在这个万人易迁安置点,跟赵小双一样的山民,正在陌生人组成的社区编织新的人际网,实现从山民向市民的转变。

(单位:中山日报社)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