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浙江(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面对当时国民党的封锁,党中央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士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在荒山野岭中开拓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请听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浙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浙江(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浙江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面对当时国民党的封锁,党中央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士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在荒山野岭中开拓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请听报道:

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前往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纪录片实况:“当时,南泥湾满山遍野是荆棘、野草。困难吓不到钢铁战士!战士们用树枝搭起草棚坐下来,吃的是野果野菜,但是战士们认为革命工作永远朝前看。” 2013年上映的电影《南泥湾》展现了当时的艰难拓荒路。战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连打了七口井,才终于有水涌出。 电影实况:“老周:出水啦!你挖的? 杨志:舍我其谁呀? 老周:杨志,我给你记头功!” 尽管饥一顿饱一顿,大家的生产热情却始终高涨。锄地拓荒的镢头是稀缺工具,战士们甚至学着诸葛亮草船借箭,冒险引诱日军炮击,以便把打过来的炮弹弹片做成镢头。 电影实况:“隐蔽!(炮声)两次炮击的弹片合在一块儿,也才打了七把镢头,还不够一个班使用。还有些小的,我送到关东去,可就那么点东西,最多也就打三五把,根本不够用。”

如今在南泥湾侯秀珍老人家里,就立着两把老镢头。其中一把是她的公公——359旅老战士刘宝斋开荒用的。种地、挖窑洞、盖房子,镢头磨短了,山川变了样。 侯秀珍:“41年开荒运动的传家宝,当时60公分宽,40公分长。但是老人把镢头用成那么一点点了,现在没有30公分了。他们是一个手拿枪,一个手拿镢头。说是胡宗南来了,我们就打,那些人走了,我们就照样种地。”

还有一把老镢头是侯秀珍自己种树用的。1999年,延安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作为村干部的侯秀珍扛起镢头上山种树,为南泥湾披上绿色新衣。两把老镢头,不同的历史使命,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 侯秀珍:“要说我栽了多少树?记者问我,我说记不清。要说我爬了多少山头?张家沟、杨茶沟、红土沟山,我都驻过队。退耕还林了,山上流下来的清水,地下种稻子也能种好了,退耕还林有钱了,娃们都上学了。”

如今,侯秀珍已经76岁了,说起话来还中气十足,只是站着的时候习惯撑着腰,几十年的劳作让她落下严重腰伤。今年,她拿出全部40万元积蓄,把崭新的平房改造为红色展馆,陈列359旅在南泥湾开荒时的珍贵影像,自己还是住在旁边的窑洞里。每当女儿提出要接她到延安市区养老时,她都连连摇头:“你爷爷的故事叫我一直要讲下去。我能讲一天,就给大家讲上一天。不管谁,都不能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就是要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也成为南泥湾传奇的继承者。95后当地姑娘王娴,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南泥湾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儿时的南泥湾还是土路,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87%,绿水青山、湿地公园成为了南泥湾的新名片。 王娴:“天特别蓝,有马鞭草,还有醉蝶花。夏天来的时候对面有片稻田。然后在秋天的时候走过那条路,一路稻香。” 1939年的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对大家说“现在我们面前摆着三条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80多年后的今天,遇到前路上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会做出与历史同样的选择。作者:上海电台记者顾赪琳、沈颖婕 编辑:张亦莹 责任编辑:金晓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