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这句话是孔子讲的,它是说:比赛射箭的目的,不在于穿透靶子,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1)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出自《论语》。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句中的皮,指的是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那么孔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告诉人们什么呢?下面就简单的谈谈我的理解。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2)

我们知道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礼就是指周礼。为什么?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重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以此来维护原有的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稳定社会,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3)

而“射”是射箭,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

孔子所说的射箭,是一种比喻,它的意思是说,只要你能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孔子为什么用射礼来启发学生们如何保持君子之争呢?“射不主皮”所表达的是:射箭不是以贯穿靶子上的皮革为主要目的。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4)

在射礼上,当时的人不是比谁射的准,谁能正中靶心。而是比谁能够“贯革”,射穿靶子,这就是说背离了比赛的目的。成了比谁的力气大了。

因为,比射箭的目的本来就是看谁射的准,而不是贯穿靶子,比的是准头,而不是力道。

“为力不同科”说的是:射箭的目的和它的用力的方式和专门比力量的比赛是属于不同科目的。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5)

孔子认为,在礼崩乐坏时代,社会的风气开始变坏,人们崇尚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已经从追求射箭的准头,转变成崇拜看谁有蛮力能将皮革射穿。

孔子认为这种变化是不好的,他提醒他的学生,古之道其实是“射不主皮”的。

从历史上来看,商纣无道之时,人们在射上也是崇尚”贯革“蛮力的;在武王克商之后,整个社会又恢复到“射不主皮”的自然的射艺的本来状态。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6)

这就是说“射”如果只求“贯革”,就失去了“射”本来的目的,这也是社会风气逐渐变得野蛮的反映。只有“射不主皮”才可能使社会倡礼仪,才能更文明。

孔子超越完人的影响力解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7)

关于孔子“射不主皮”,朱熹曾点评道:“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