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清朝历史(揭穿清代第一大遗案)

众所周知,清朝灭亡后留下了八大遗憾,首当其冲的就是清代孝庄太后下嫁之谜。顺治六年,明代遗臣张煌言作为明末抗清的主要将领之一,曾经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

春宫昨进新遗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诗是作为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最直接证据,然而有史学家称,张煌言乃是反清的铁杆分子,因此很有动机编造出这种太后下嫁的故事,所以诗文不可靠。

然而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中,顺治元年,皇帝还称多尔衮“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就改成“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直接改成“皇父摄政王”,而且这一点也得到了清宫档案中留下的当年公文的支持。从这个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结合应该是经历了一个从地下到公开的过程。不过有人认为,“皇父”只不过是一种尊称,不足以证明多尔衮已经娶了孝庄。

满族清朝历史(揭穿清代第一大遗案)(1)

之所以有关孝庄下嫁的说法不断的被否认,这是因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全面接受了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精华虽然很多,然而影响最大的却是《礼》,讲究纲常伦理。根据这种伦理,女子要从一而终,不仅如此,改嫁的对象如果是自己的小叔子,更是天理难容了,为了维持皇族形象,整个清室自然就产生了隐瞒的动机。

事实上,满族有两大习俗,决定了当年孝庄太后必然下嫁了多尔衮。

首先是可行性:自秦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就流行“父死子承”、“兄死弟及”,古代的女人作为财产,父亲死后由儿子继承,兄长死后由弟弟继承。本质上,这一条习俗的产生源于北方恶劣的自然气候下,人口存活率非常低,这种习俗很好的保证了人口的繁衍。也正是这个原因,自汉朝以来,中原王朝的女子非常排斥远嫁匈奴,著名的王昭君就经历了这种父子子承,兄死弟及,一生非常困苦。

满族清朝历史(揭穿清代第一大遗案)(2)

第二点是孝庄下嫁的必然性,根据清朝早期的习俗,皇太极死后理应由多尔衮继承王位,不仅如此,多尔衮还实质上掌握了国家军权和行政权力,拥有事实上的皇权。既然名正言顺,而且实力也达到了,多尔衮为什么要把皇位给一个小孩子呢?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孝庄必然已经嫁给了多尔衮。

​顺治帝与多尔衮之间未必真的有不共戴天的矛盾,有史料记载,所谓鞭尸多尔衮也是虚构的。顺治帝之所以要清算多尔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要找一个理由干掉多尔衮死后却依然把持军政的多尔衮派系的将领和大臣,让自己的势力替代他们。多尔衮生前对自己的这个干儿子,应该还是比较照顾的,否则100多年后,乾隆皇帝不可能为多尔衮平反。

至于顺治本人,广为流传他为了董鄂妃之死而出家,不过史学界根本不承认,而且这一说法也站不住脚。但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其实顺治之后的整个清王朝也在拼命的隐瞒,就如同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结合:董鄂氏原本是顺治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后来顺治帝强娶了弟媳。

满族清朝历史(揭穿清代第一大遗案)(3)

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顺治之后不得不撒谎掩盖这些真相。不过尽管如此,像电视剧中那样,多尔衮和年轻孝庄早就产生了爱情,顺治帝与董鄂妃相亲相爱这些狗血剧情,依然是站不住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