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1)

【注释】

①闻:听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

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②“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

,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

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

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③“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④“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

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样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

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

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

⑤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

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⑥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⑦“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

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

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⑧“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

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

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

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

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

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

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

,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⑨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2)

【翻译】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3)

【作品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

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

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

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

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

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

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4)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

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

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

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

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5)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

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

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

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

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晓朗读(每天一首唐诗宋词)(6)

赛大家集字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