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1)

“职思其居”

桑金伟文/摄

门楣,一般解释为“门框上部的横梁”,也可释为“门第”,如“光耀门楣”等。前者是原意,后者是引申意。门楣上的文字往往由二至四字组成,以四字为主。其字或楷或篆或隶;或砖雕或石雕或木雕;词义有颂、有戒、有褒、有祈、有抒。屋主各有所好,是谓门楣言志。

有人说,依古制,门楣只有官吏所居之府邸正门上才能标示,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然而,依笔者所见,有无上述明文规制,尚须考证。即便有,也估计在前期。到了后期,一般的大户人家、有钱人家都可使用门楣。譬如,我家在浒山的老屋是先父在20世纪40年代向“陈氏启记”购买的。它是清末民居,处于院内第一、二进房子,其外面正大门(习惯称“启记大门”)的门楣上有砖雕的“德星朗耀”四字。刚识字的我,常把它右读成“耀朗星德”。“陈氏启记”属乡里大户,没有官职。

这样的门楣,过去在全国各地老屋中随处可觅。后来,老屋翻建的翻建,倒塌的倒塌,拆除的拆除。但只要大门头不灭,门楣总能絮叨出一些往事。

哪里有老屋就往哪里钻的我,前些年在全国各地拍了大量的“老门楣”,照片存量多得足可出一本书。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宁波有特色的一些“老门楣”。

宁波传统的门楣以砖雕居多,其次是石雕、灰雕、木雕和直接绘写的。它往往与整座大门成一体式,即在大门建造时一并完成。

我将门楣上的文字作了一些分类:

直抒爱屋式

“爱吾庐”是象山县晓塘乡黄埠村三三堂的其中一门楣,且处于大门的背面。一个大门正、背面均有门楣是很常见的。“爱吾庐”,含义直白,不需解释。

无独有偶,慈溪市东山头徐蕙生故居的日新堂门楣上刻着“亦爱吾庐”四字。徐蕙生是原宁波正大火柴厂的后期创办人。“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诗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此句流露了陶渊明田园隐居之乐趣,因此“亦爱吾庐”的门楣在各地并不罕见。

“庐”是对自家房屋低调谦虚的表达。我曾在奉化溪口老街的一小巷里拍到过“俭庐”的门楣。此外还有“可以栖迟”“绿杉野屋”“蛰庵”等。

与谦虚相对,还有对己屋褒奖的门楣。如慈溪市掌起镇陈家老街西段边上的大门背面有“庆既令居”门楣。此句出自《诗经·大雅》之名篇《韩奕》,“令居”即美好居所。又如奉化区栖霞坑村王氏的“润庄”,还有“华屋万年”“安居福地”等,都传递出屋主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2)

“居仁由义”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3)

“嘉祥毓善”

自勉自律式

“职思其居”门楣位于宁海县前童古镇。前童保留了很多明清古建筑,“职思其居”宅建于1826年前后,系清嘉庆举人童桂林长子童汝宽之宅。据称该屋是童汝宽省亲养老之所,建台门时在门额上镌以“职思其居”四字。语出《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意思是说,不可太享福,得考虑自己的本职。

这个门楣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在外做官时,要想想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院子,想想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父母;休假回家时,则要想想“为官一任须造福一方”的职责。把这样的箴言刻于台门上,很有意味。

自勉自律式门楣中最常见的用语是“居仁由义”,即使在现今新建的农民别墅上也时有所见。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居仁由义”门楣,题于民国丙子年(1936年),材质为梅园石,修葺时墙体涂过白,形制是原来的。

在慈溪市掌起镇五姓点村五姓路酒店弄4号大门的背面有“三畏宜知”门楣,它劝诫人们要“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慈城有“入孝出弟(悌)”门楣,落款为清道光年间。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谕示自己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有“嘉祥毓善”之门楣。其屋前所用石块均为红砂岩,红彤彤的甚是好看。“嘉”本义是美好,后引申为赞美、褒扬、表彰,继而引申为吉庆幸福等。“毓”本义是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引申义是生养、孕育。“嘉祥毓善”的用意昭然。

另外,我还见过“稼穑维实”“疏传遗规”“志洁行芳”等门楣用语。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4)

“韫玉怀珠”

祈祥求善式

慈城有“韫玉怀珠”门楣,题楣日期为清道光己丑年(1829年)。出处是陆机的《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韫玉怀珠”比喻怀藏才德。

“天锡纯嘏”是慈溪市掌起镇厉家村一大门的门楣。凑巧的是,同一镇的陈家老街附近也有这样一个门楣,只是字的笔画已被敲掉。“天锡纯嘏”语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的“锡尔纯嘏,子孙其湛。”“锡”即“赐”,“纯嘏”可释义为大福。

祈祥求善式门楣中常见的用语还有“五福临门”“增荣益誉”“麟趾呈祥”等。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5)

“荆树茂昌”

借物抒怀式

中国传统诗词常借动植物抒怀,门楣也同出一辙。宁海县深甽镇有“荆树茂昌”门楣。据南朝梁吴均《续吴谐记》载:汉代有三兄弟分家,商定把院中紫荆树也分三段,各家一段。翌日砍树时,紫荆已枯。长兄见此情长叹:树听说要分为三段,自己枯死,我们真不如树啊!说完悲不自胜。兄弟仨决定不再分家,紫荆居然复活。故后人以“紫荆”比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用此典的门楣还有“荆花永茂”“荆树居”等。

借物抒怀式门楣最多见的还是“竹苞松茂”,如慈溪市观海卫镇杜家桥村的东杜就有“竹苞松茂”门楣。另外,慈溪宗汉有“兰桂同芳”、逍林有“花萼相辉”等门楣。

慈溪市观海卫镇杜家桥村的西杜有个“翚飞鸟革”门楣,亦可写作“鸟革翚飞”。出处是《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巧的是,在慈溪市白沙街道武陵桥村,把这四个字,分列成两个门楣,即“鸟革”和“翚飞”。

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上部的一自然村里有个“与鹿游”门楣。屋是山村普通老屋,住家是普通农户,门头很老旧,为何会写“与鹿游”?我考证其历史,无获。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寄托了很多美好寓意,“与鹿同游”传达了屋主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不俗情怀。

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来看看宁波有特色的一些)(6)

“东山世泽”

指明郡望式

在余姚市泗门镇的大通路有泗门谢氏祖始祠堂,其大门上有“东山世泽”的门楣。“东山”乃“东山再起”之“东山”,是谢氏郡望,很有名气。

这种直指郡望、道明己姓来历和衍派的门楣,过去很是寻常。如象山黄埠三三堂中有一门楣是“荥阳氏”,表明其屋主不是姓郑,便是姓潘。

其他类似的还有“武陵世第”“秀毓临川”“眉山一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