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巨型鮟鱇鱼(疯狂的进化鮟鱇鱼)

深海巨型鮟鱇鱼(疯狂的进化鮟鱇鱼)(1)

当又瘦又小的雄性鮟鱇找到异性——一位比它重上50万倍的姑娘时,它绝不会轻易放手。不管异性在哪里出现,雄性鮟鱇都会紧紧咬住它,将自己的脸融合进对方的身体组织,然后终其一生在另一半身上释放精子。

深海鮟鱇的分类下有160多个品种,要是你把深海鮟鱇的雌、雄性错认成不同的动物倒也情有可原。

鮟鱇的雌鱼光彩照人,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头部前端长有一个会发光的“诱饵”,这个诱饵能帮助它们吸引猎物和异性。不同种类的鮟鱇拥有不同形状的诱饵,发光的模式也各有差别,四处游荡的雄性可以借此找到相同种类的雌性。雌鱼还有一张血盆大口,嘴边布满巨大的利齿,体内的胃像个洞穴,以保证它们不管在孤寂的深海里遇到什么猎物都吃得下去,消化得了。

不同种类的鮟鱇在体形上也相差颇大。有些鮟鱇身材苗条,呈流线型,有些却像在球形的胃上长了张脸,样貌滑稽,活像个游泳池里的水球,一辈子和“敏捷”“灵活”这样的形容词无缘。

有时候,雌性鮟鱇身上会凸起微小的肿块,看起来就像粘上了讨要食物的寄生虫。其实,说是寄生虫倒也没错,这些东西确实是以其特有方式“寄生”的——那些都是雄鱼。

深海巨型鮟鱇鱼(疯狂的进化鮟鱇鱼)(2)

雄性鮟鱇太小了,有些种类的雄鱼甚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脊椎动物”就是有脊椎的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相对应)。这些幸运的雄鱼实现了一辈子唯一的目标:找到可能比它们重50万倍的雌鱼。

事实上,雄性鮟鱇无法进食,从降生起,它们的任务就是在无尽的漆黑中寻找雌性,然而只有大约1%的雄鱼能够成功,剩下的只有被活活饿死的份儿。不过,正因为脑袋小,雄性鮟鱇拥有动物界相对尺寸最大的鼻孔,可以闻出雌性的踪迹,然后再用钳子一样的牙齿牢牢钩在雌鱼身上,终生融为一体。

鮟鱇夫妻“合体”的原理是这样的:雄鱼就位之后,酶就会开始融化它的脸,让它和雌性合二为一。在与雌鱼的循环系统接触、融合后,雄鱼就会从雌鱼身上吸取营养,继续长大,同时,眼睛等不必要的器官和结构会萎缩。准确地说,雄鱼从雌鱼身上偷取营养,它们确实是雌性的“寄生虫”。

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异性寄生”——没错,鮟鱇会寄生在“自己人”身上(也有几种鮟鱇的雄性非常幸运,它们不会融合。在相互连接、偷走营养并释放精子后,雄鱼就会放开雌鱼,转身离开)。

恩爱的鮟鱇夫妇分泌激素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妻子释放卵细胞的同时,也能激发丈夫释放精子。雌鱼的卵带足有30英尺(约9.1米,1英尺≈30.48厘米),其中的卵细胞吸收着雄鱼的精子(由于雄鱼也会向雌鱼提供一些东西——比如精子——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鮟鱇的相处方式并不完全属于寄生。它们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呢)。

从结果上讲,雌性鮟鱇变成了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物种。在其30来年的生命里,雌鱼能够与好几条雄鱼结合,所有的雄鱼都会为她产生精子,直到雌鱼死亡。这时,整个“复合体”就会沉入海底深渊。

这种解决交配问题的对策可谓别出心裁,可这也把鮟鱇变成了一台台生育机器,夫妻双方要不断产生卵细胞和精子,不把雌鱼的能量耗尽不算完。这也是雌性鮟鱇在体形上力压伴侣的原因——一切都因为配子,也就是卵细胞和精子。

深海巨型鮟鱇鱼(疯狂的进化鮟鱇鱼)(3)

人类总以为男性身材魁梧就比女性优越,还以为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事实是,在自然界,大部分物种的雌性都会比雄性长得更大,其部分原因是雌性要花费巨大的能量来产生卵细胞。鮟鱇姑娘的口腔和胃都如此海量,也是由于在它们的栖息环境中食物相当匮乏,因此雌鱼必须保证能够吃下遇到的一切食物来获取能量。另外,卵细胞比精子更占空间,所以雄性就算长得相对小一些也无所谓。

在动物界的其他角落,雌性一生能产生的配子是定量的,因此卵细胞的意义重大,雌性必须仔细甄选交配对象。举例来说,姑娘们可能只会和最棒的舞者,或者最强的斗士共度春宵,以保证枕边人能把最优质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等到哺乳动物等生物怀上后代,母亲们还得摄取更多能量来养育肚子里的那群小家伙。

雌性的挑剔使得雄性为争夺交配权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某些生物进化出“超常”的体形——为了战胜对手,赢得雌性的芳心,雄性最终会长得比雌性更加魁梧。

雌性宽足袋鼩和鮟鱇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挑选”着最适应环境的异性。前者让伴侣长出了雄伟的睾丸,而后者的办法也着实让雄性“摸不着头脑”。记得我说过只有1%的雄鱼能在死前找到雌性吧?那些死去的小伙伴,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努力——在广袤、昏暗的大洋深处锁定一条雌鱼真的太难了,唯有最棒的追踪大师才有机会和雌性融为一体,把自家的香火延续下去。大概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雄鱼的鼻腔都这么发达的原因,正是大鼻孔保证了它们传播基因的权利。

深海巨型鮟鱇鱼(疯狂的进化鮟鱇鱼)(4)

20世纪初,第一批观察鮟鱇的生物学家以为雌鱼身上吸满了其幼体小鱼。不过这种鱼的生存方式如此诡异,也难怪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然而等到真相大白后,最初的困惑却化作震惊,然后又变成了恐惧。1938年,伟大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威廉·比贝(William Beebe)将鮟鱇的风貌总结如下:

在如此广袤无边、令人生畏的黑暗里,受气味的驱使一股脑儿冲向庞然大物般的异性,主动在其柔软的体侧咬出一个洞,感受对方的血液逐渐充溢血管,还要抛弃身为鱼类的一切,委身化作虫豸,抛弃头脑,抛弃感情——这是纯粹的天方夜谭,除非证据就在眼前,否则我们绝对不予采信。

鮟鱇小伙儿,继续游下去吧,拿出证据给他们瞧瞧,也别丢了自己的身份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