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

清朝康熙年间,河南省洛阳车村有个叫冯长青的人,幼时家贫,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当时,全家五口人,除耕种3亩薄地外,主要依靠手工编织竹筐为生,母亲在家编织,长青在城里摆摊叫卖。

康熙二十五年,腊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商人在摊上购买了2个竹筐,走时竟将一把折扇遗忘在摊位上。长青忙着接待其他顾客,待顾客走后,才发现这把折扇,这时商人早已走得没了踪影。

丢失折扇的这位商人是洛阳城内﹣四恒票号的掌柜郑思贤。傍晚掌灯时分,郑思贤回家后焦虑万分,告诉伙计说:“我在南大街买了两个竹筐,不慎将折扇丢在那儿了。你赶快过去看看那人还在不在那里?”,伙计听完吩咐,马上出门去了。郑思贤心想:“那个卖竹筐的人衣衫褴褛、穷困不堪,见了我这么贵重的东西能不动心吗?况且天已这么晚了,想他早已收摊走了,估计十有八九找不回来了。”。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1)

再说长青这边,平常酉时一到就要收摊回村,以免天黑山路不好走,可看到顾客遗失在自己摊位上的这把精致的折扇,扇骨光滑平整,正面画着山水画,背面又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大字“宁静致远”,还有淡淡的香味,定不是俗物。想到失主丢失珍贵爱物的焦急心情,怎么也不肯离去。他强忍着疲劳和饥饿的折磨,硬坐在冰冷的石阶上等待着失主前来认领。

街道的另一头,一名伙计急匆匆在街上穿行,正朝长青这边赶来,这正是郑思贤派出来寻找折扇的小伙计,遵照郑思贤说的具体地点,一过市楼,小伙计果然就看见路边台阶上正有一个满身补丁的年轻小伙子,缩手缩脚蹲在墙角,小伙计上前说明来意,对折扇的式样说得分毫不差,长青听后二话不说,便将折扇还给了来人。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2)

折扇失而复得,郑思贤喜出望外,觉得这位做小买卖的贫苦人在财物面前竟能恪守诚信,拾金不昧,确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好人。想请到家中当面拜谢,便吩附小伙计第二天去长青的摊位请。谁知长青婉言拒绝,说天色已晚,怕家中老母惦念,后经小伙计再三恳求,实在不好意思再推脱,才跟小伙计去了郑家。

主客施礼毕,思贤问:“小兄弟,你可知道这把折扇多少钱?”“知道,大约七八十两银子吧。”长青说。思贤又说:“既然知道它那么贵,为什么不拿走,而不顾冷冻和饥饿硬要等失主来认领呢?”长青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小人才见利忘义....."二人谈古论今,越谈越投机。思贤认为眼前这人既有德又有才,深感相见恨晚。丰盛的晚宴款待之后,二人当场结为金兰之交。郑思贤怜其家寒苦,遂拿出500两纹银让他做本钱,干点别的买卖,长青推三阻四不肯接受,思贤再三相劝,并表明三年后“赚”了,把本钱还回来,“赔”了,算我的。话说到这儿,长青才勉强把银子收下。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3)

第二年夏天,长青拿出300两银子在洛阳买了3000丈丝绸,满以为运到京城就可赚一笔大钱,不料途中遇雨,在河北耽误了一月有余,赶到京城时,人家苏杭的丝绸早已捷足先登,抢占了市场。这趟买卖不仅没有赚,反而赔了100两银子,剩下的银子又在京城一客栈内被窃贼盗走。别说还乡盘缠,连欠客栈的食宿费也无法支付,气得他哭天喊地,三天点米不进。

客栈周掌柜是洛阳周村人,看到老乡此等不幸遭遇,苦苦安慰一番之后,诚恳地说:“兄弟遭遇,理应相助,所欠食宿费用一概免除。"并资助30两银子,让其在京城做点小本生意。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4)

长青听说养鹦鹉能赚钱,就花了10两银子买了500只鹦鹉,不料逢上天热,酷暑难耐,几百只鹦鹉先后都染病死了,只留下一只生命力极强的小家伙。长青经次打击,心里着急万分,无数苦衷无处发泄,只能天天对着那只鹦鹉自言自语,久而久之,鹦鹉也学会了不少话语,偶尔还能陪着长青聊聊天,就这样转眼到了中秋!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5)

中秋节前夕,朝内一王爷在前门广场搭起擂台,贴出告示要与人斗鹦鹉取乐,看谁的鹦鹉聪明,会说的话多,王爷胜了只要5两银子,败了给人10两银子。整整一上午,前来“参战”的上百只鹦鹉统统被王爷的鹦鹉比得败下阵来。周掌柜鼓励长青也上场比试一下高低,当长青拿出鹦鹉往场上一放,王爷不屑一顾地哈哈大笑说:“你这小不点儿也敢以卵击石?”“试试吧。”长青说。经几个回合激烈角逐,没想到小鹦鹉对众人的问话应答如流,结果王爷的“名嘴”和“话痨”两只王牌鹦鹉都败下阵来。王爷履行诺言,付了长青20两银子,并拿1000两纹银将长青这只无敌“英雄”买下来。

长青回到客栈,给周掌柜跪下感恩说:“这些日子多亏你老无私扶持,这1000两银子应当归你。”周掌柜扶起长青说:“兄弟外出谋生,遇难理应关照。”你推我让了半天,周掌柜只收下30两。在周掌柜与在京城老乡的多方帮助下,长青审时度量,利用白银、银票、铜元、制钱相互兑换的涨跌差价,从全国各地往还汇兑,没几年便攒了30万两白银。有了钱,他“吃水不忘挖并人”,首先拿了600两银子还思贤本利,郑思贤只收下500两。而后长青在开封、洛阳分别买了1000亩田地,在城内创办了恒兴银号,聘了一批农村贫苦人家子弟入号,参与入股分红。他殚精竭虑,诚信经营,很快成为名扬洛阳的一大富商。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6)

长青艰苦创业,应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由穷变富,为家乡人解难济困,好事做了千千万,成了富甲一方的善人。

康熙四十五年夏,曾在洛阳显赫一时的郑思贤,因晚年开办钱庄用人不当,加之时局不稳、京、津、沪等全国15个分号于康熙四十五年全部关闭歇业,经济损失惨重,家中兄弟纷争激烈,银库内20000两银子不知去向。内忧外患,古稀之年的郑思贤遭到沉重打击,急气伤寒回到老家郑家村,终日郁郁寡欢卧床不起。

长青得知恩人近况,急速带上人参、鹿茸、龟龄集、黄酒、点心等名贵药食和30000两白银,专程探望,20000支助其兄弟离家纷争,10000两作为郑思贤保健、养老之用。

民间故事富少开当铺(民间故事小伙借钱投资)(7)

故事说到这就结束了,从长青拾金不昧得贵人相助,到发财之后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于贵人,

这正是:

拾金不昧遇贵人,义结金兰好兄弟。

好人有难有人助,有恩必报真君子!

也正好应了“好人有好报”的古话!古人诚不我欺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