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弥留之际听到歌唱祖国(王莘用一生谱写)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每次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关于祖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和遐想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南来北往十几次后,看过不少风景,才能明白歌曲中的雄壮之情《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莘弥留之际听到歌唱祖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莘弥留之际听到歌唱祖国(王莘用一生谱写)

王莘弥留之际听到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每次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关于祖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和遐想。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南来北往十几次后,看过不少风景,才能明白歌曲中的雄壮之情。《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王莘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的王莘就可以独立吹奏《老六板》《梅花三弄》《行街四合》等曲子。14岁时王莘来到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当练习生。那时,上海的闸北区、吴淞区因抗战都成为一片断墙残壁、瓦砾废墟。而租界里却仍灯红酒绿,到处播放着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爆发后,上海很快掀起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王莘参加了一次群众歌咏大会,听到慷慨激昂的抗日歌声,非常激动,他立即参加了民众歌咏组织。在歌咏活动中,他认识了音乐家吕骥、冼星海等人,并参加了他们举办的教歌指挥训练班,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冬天,王莘来到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员,并开始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除了学校教学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发动民兵、支援前线、农村民主建政等群众工作。他相继创作了《选村长》《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数百首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王莘之子王斌先生告诉记者:“我父亲心里始终装着‘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唱祖国》,就体现出父亲对于祖国的深情。1950年9月14日,他看到五星红旗在秋风里飘扬,小朋友正在准备国庆唱歌,于是随口哼出一句词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他觉得还不够劲儿,又提高了一些声调: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祖国》的头几句歌词就这么创作出来了。因为赶火车,没时间记下来,为了避免忘记,他就在路上不断地重复,一遍一遍地唱。就在重复唱歌过程中,他发现被自己的歌感动哭了。他说当时他就感觉,民众肯定会喜欢上这首歌。上了火车后,父亲把前面几句赶紧记录下来,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等歌词涌入他的脑海中。他匆匆赶向火车站,在火车上迫不及待作起曲来。1951年9月15日正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由、充满朝气的面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怀。”

  王斌最后说道:“我父亲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要把我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歌曲创作中去,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时代,这样才不愧人民的培养。’正如他本人所说,他的一生只写了两首歌,一首是用音符写的《歌唱祖国》,一首是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