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是一件美好的事(跳舞是对生命最大的赞叹)

以色列旅行全攻略 更多内容请关注广州日报文化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诗意花城生活圈”(huachengshenghuo),扫描二维码。

跳舞是一件美好的事(跳舞是对生命最大的赞叹)(1)

《十三声》剧照

跳舞是一件美好的事(跳舞是对生命最大的赞叹)(2)

《醒·狮》剧照

跳舞是一件美好的事(跳舞是对生命最大的赞叹)(3)

《天鹅湖》剧照

城市节奏飞快,舞蹈是一种减压的好方式。广州大剧院全新打造的“舞蹈演出季”以“生活辛苦,不如跳舞”为口号,集中策划10台演出,希望观众走进剧场释放压力。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享誉国际的华人独舞家梅卓燕、云门2的编舞家郑宗龙,舞剧《醒·狮》总导演史前进,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等人齐齐现身,与现场媒体分享了舞蹈的意义。梅卓燕非常喜欢演出季的宣传口号:“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把不能用语言诉说的状态表达出来,帮我们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希望全民皆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10台舞蹈 中西荟萃直击心灵

舞蹈季演出已悉数开票,9月至10月期间,22场的舞蹈魅力即将集中绽放。来自法国、立陶宛的国际著名舞团,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世界级舞者,将展现中西美学的碰撞,处处都传递多元文化的融合。舞蹈季的演出类型非常多元化,囊括了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三个舞种。在舞蹈演出季的消息公布之后,观众给予了热烈的反馈,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开票当日就已一票难求,随即加开一场,如今可能要加开第三场,在广州大剧院开创了加场纪录。另外,现代舞云门2《十三声》和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也备受关注,还未开票时,就已经受到媒体广泛报道。目前,《醒·狮》三场演出的票也基本售罄。

舞蹈演出季的剧目中西荟萃。被《纽约时报》喻为“中国的文化名片”的舞剧《孔子》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不仅传递古老的民族文化信息,也会满足观众对中国古典舞的所有幻想与期待,即使是舞蹈小白也能享受舞蹈的魅力。

聆听柴可夫斯基两部浪漫动人诗篇,舞台重现百年不朽芭蕾经典,芭蕾舞剧目中最华丽的著作《睡美人》和知名度最高的《天鹅湖》也将成为全年龄层观众观赏古典芭蕾的最佳选择。前者由立陶宛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上演,后者由本土的广州芭蕾舞团演绎。

现代舞主张摆脱束缚,分享抒发真情实感,让观众看到自由舞蹈的感动。即将步入人生第六十个年头、享誉国际的华人独舞家——梅卓燕,带着《日记 VI:谢幕》回到广州老家跟观众一起再审视毕生创作,感受生命的奇妙。

法国新锐编舞拉希德·乌兰登则将带领伦敦残奥会闭幕仪式中的优秀舞者,在《扭曲》中,不仅仅是让人看见舞姿本身,还用超越肢体的动作去表达更多可能性、更多的故事、更多精彩与直击内心的感动。

个性、实验、融合是这群编舞家的标签,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给观众带来舞蹈的全新体验。编舞家郑宗龙领云门2团队邀请音乐人林强,以古老的恒春歌谣,结合前卫实验的电子音乐,联手打造《十三声》的当代浮世绘。

获《普罗旺斯报》五星好评的2014年阿维尼翁艺术节OFF节目《兔子先生:时间的跑者》把身体动作、视觉效果和音乐做了很好的结合,造就动人且深具力量的艺术成果。广东现代舞团邀来五湖四海的舞者大开筵席,诚意炮制《九大簋 Ⅳ》这道“拿手佳肴”,观众就像品尝着中国各大菜系的独特滋味,感受着这个专业现代舞团一如既往的多元风貌。

演出季还会配合一系列舞蹈工作坊、沙龙等社交体验类活动,为观众打造交流的平台。

年近60的梅卓燕:

只要有机会跳舞,年龄可以忽略

9月7日~8日,国际知名华人舞蹈家梅卓燕将携自传式作品《日记VI——谢幕:五十年不变舞照跳》登陆广州大剧院。此舞蹈剧场作品被誉为梅卓燕近年来最洗涤人心的作品。

舞蹈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那么舞者该如何面对她真实的年龄?对此,年近60的梅卓燕表示:“只要有机会跳舞,年龄可以忽略。”

梅卓燕非常喜欢此次舞蹈演出季的宣传口号“生活辛苦,不如跳舞”,“这是很实在的一个口号。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把不能用语言诉说的状态表达出来,是一种抒发、一种鼓励,帮我们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希望全民皆舞。”

2009年,梅卓燕五十岁,在面临更年期时收到好友接连离世的消息,于是她通过《日记VI——谢幕:五十年不变舞照跳》的创作,坦然面对更年期对身心所造成的变化,挑选了自己二十岁、三十岁和四十岁时创作的独舞作品作为骨干,回望她的舞蹈创作心路历程,同时追思离世的好友,感悟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常。“这个行业很容易遇到身体上的冲击,这也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建立自我和身体的沟通,体验生活中种种的美好,我觉得这是需要考虑的。”

带这部作品回到“老家”广州,梅卓燕表示:“回到我出生的地方来表演,有交功课的意义。我的第一个日记是在纽约演的,回忆自己幼年在东山的往事。如今的第六个日记,是一个回馈,回忆我在舞蹈世界里认识的人物,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艺术的执著。”

云门2郑宗龙:

母亲影响了我的创作

10月12日~13日,云门2《十三声》将用生猛的街头身体语汇,撞开逐日尘封的记忆。编舞家郑宗龙领云门2邀请到跨界音乐人林强、剧场鬼才蔡柏璋、世界剧场设计大奖王奕盛等人,联手打造了“十三声”的当代浮世绘。

母亲影响了郑宗龙的创作,“妈妈说,‘我小时候就在艋舺街头看见一个人拿了一本《三国》,可以扮演所有的人物,只要他来街头表演大家都来看’,这个街头艺人人称‘十三声’”。

郑宗龙说,“我幼年在街头摆摊卖拖鞋,妈妈讲这些,于是我从那里找到一些东西,成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并尝试以舞蹈的方式重现‘十三声’的传奇。”

郑宗龙表示,“做《十三声》,是想给这些民间风景一个舞台。”云门2以最青春的姿态,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

《十三声》自2016年创作到现在,用郑宗龙的话来说“天天在改”,“一个好的作品可以有机会不断打磨,这样,作品就会一直‘活着’”。

《十三声》不光要跳舞,还要唱歌。“《十三声》,可以让我们把剧院变成街头,让我们感到轻松。”郑宗龙表示,“语言可能没有办法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跳舞是对生命最大的赞叹。”

《醒·狮》导演史前进:

“非遗”元素为舞剧服务

9月28日~30日,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将上演。舞剧《醒·狮》以一百多年前三元里抗英起义为爆发点,以今日之醒狮人回望先辈的姿态,开始对百年前历史前尘进行回溯。舞剧反映了南粤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觉醒反抗从而获得尊严和力量的过程。

《醒·狮》未演先热,导演史前进说:“这个剧从创作之初走到现在这个阶段,一切都在我们预料之中。”虽然是岭南符号,但做成舞剧很难,史前进表示,“希望这个剧目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也能体现岭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

《醒·狮》融入了大量的“非遗”符号。整台舞剧以“醒狮”为主题,将大大小小的狮子形象贯穿其中。而由于传统舞狮人以南拳马步为主,“南拳”武术便成了舞蹈演员的必修课之一。

此外,音乐上还有岭南高胡、木鱼说唱。史前进介绍,为了真正贴近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全剧有不少岭南符号的“艺术化”,“我们专门来了一段长凳舞,因为长凳也是岭南南派武术的重要符号。另外最后还有一段女子‘狮鼓’,男舞狮、女敲鼓,势必要把剧目推上表演的高潮。”史前进表示,“虽然用了很多非遗的因素,但都是为了推动剧情。该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的样式和舞美。”

广州歌舞剧院多年来坚持岭南题材的原创,“这次在原来的所有作品之上做了提升,希望这个作品更有辨识度”。

本土的广州芭蕾舞团和广东现代舞团此次也带来了精彩作品。广芭团长邹罡表示:“《天鹅湖》有100多个版本,我们也是俄罗斯风格的,为了演出季做了扩大和升级。24只天鹅变成了32只,皇宫也用了实景,舞台的布置更加富丽堂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