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武术简介(体谈记忆)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崇德尚武、自强不息
上海武术运动的百年发展史
蕴藏着上海城市的文化精神魂
跟随小体
打开上海武术的百年记忆
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一页,而之于中国武术,它同样意义重大。为了求亡图存,“强国强种”“尚武兴邦”等理念在社会各界均获得较广泛支持,武术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彼时,国内的一些社会名流与教育学者出面延揽武术人才,并开始创办以推广和研究武术为宗旨的专门组织。1911年至1920年,上海有资料可查的武术团体为14个,而等到之后十年(1921年至1930年),沪上的武术团体已增至25个。
中华武术会旧照
另一项数据也许更能让人得观昔日沪上武术组织发展之全貌。据《上海体育志》记载,从进入20世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在上海出现过的主要武术团体超过60个,其中就包括至今仍为人熟知的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上海市国术馆等。
时势铸就传奇,尚武精神孕育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那时的上海可谓“中外巨商,荟萃于此”。所以,无论是为了求生存抑或谋声望,全国各地的武术人士都将上海视为机遇之地,久而久之便有了东西南北齐聚一堂、技艺切磋日益精进的格局。
在梳理上海武术的脉络与沿袭时,就不得不提及大名鼎鼎的霍元甲。霍元甲出生在一个武学世家,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译奥比音)来沪后于张园设擂,并刊出广告叫嚣,侮辱国人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沪上友人之邀前去打擂,当时与他一同前去的还有农劲荪、刘振声两位。
此前,霍元甲曾在天津有过力挫俄国大力士的经历,故而被民众寄予厚望。同时,针对奥皮音在广告中的叫嚣,霍元甲以牙还牙,也用广告来大声回击。“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结果在打擂前,奥皮音望风而逃,就连公证人和操办者也没了影踪,霍元甲的盛名立时传遍上海滩,并在全国引发反响。
位于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南端的张园,1909年奥皮音在这里设擂
1910年,同盟会会员陈英士、农劲荪等为了积蓄武装起义的力量,帮助霍元甲在闸北王家宅内创办了精武体操会,即精武体育会的前身。
上海精武会最初会址(1910 年,王家宅)
初创时,一切皆从零起步。1912年10月27日,精武体操会举办初届毕业典礼,同时还开起了运动会,与会学员穿着统一操练衣,队伍整齐,引来数千名观众现场见证。
1914年,陈公哲捐出位于当时提篮桥倍开尔路73号的宅地两亩,用以修建精武的新会舍。另外,还有12亩地用以建造足球、网球及田径赛场。工程完工后,精武体操会于1916年6月18日正式迁入。新会址场地宽敞,设技击、游艺、兵操、文学四部,除足球和网球外,还有篮球、弹子、乒乓球、溜冰、杠子、平台等项目。就办会风格与教学形式而言,精武已显露其革故鼎新的一面。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为精武体操会)
今昔对比
与新会舍和新户外场地一同来到的还有另一“新”——新的会章、会徽和会训。在沪上武坛门派林立、名家荟萃的那个年代,精武别出机杼,率先提出了要“熔各派于一炉”,发展中华武术、消除门户之见、融合各家之长的宗旨,并主张将武术与近代体育结合,各取所长,提倡德、智、体三育并重。这些主张在中国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中山赠匾精武体育会,书“尚武精神”
1916年,精武体操会正式易名为精武体育会。1920年,精武举办十周年纪念大会,同时举行第七届毕业典礼。各分会均派代表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黄炎培及各省代表20人列席,来宾人数超过两万。孙中山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在担任该会名誉会长之余,还为特刊《精武本纪》撰写序文。
群英荟萃上海,寻常巷陌皆武
五洲四海,济济一堂,进入20世纪后,沪上武坛前所未有地繁荣起来。尚武者众,教习者多,且大家练武时不拘场地,故而有了寻常巷陌皆可见习武之人的景象。无论是练武还是教习武术,都需要有可施展腾挪之处,除了武馆、会所及学校场地外,沪上各大公园也曾是武林人士汇聚之所。
“十里洋场”成为各路武术好手的向往地
1923年4月,全国武术大会在当时的上海公共体育场举行。武术大会设团体表演和个人表演,又细分为拳脚、棍术、摔跤、剑术四科。
从彼时之报章所刊来看,其阵容可说是群英荟萃,其效应则轰动一时。何玉山、杨德卿、吴鉴泉、许太和、高凤岭、赵连和、王凤章、刘百川、李鹏飞、李汇亭、宁竹亭、于振声、王子平等都在个人表演中登场。这场全国武术大会持续了三天,除了与会的400余人外,每日慕名而至的观众都超过2000人。
民国时期的上海武术尚武求存、沪纳群英,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中华武术会为代表的一批武术类团体逐渐形成,“尚武精神”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故事呢?下期,小体将继续为你讲述。
延伸:上海武术名宿简介(一)
蔡桂勤
(1877~1956)
蔡桂勤,字拙亭,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蔡桁村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随祖父蔡公盛习武,后至济宁皇经阁定居。拜华拳名家丁玉山为师,尽得其真传,渐独步武林。1897年只身南游,在苏州锦源镖局当镖师。1905年,与孟宪龄、师兄李瑞云、胞弟蔡桂俭在上海创办西庆镖局任总镖头。1906年,在上海与“鉴湖女侠”秋瑾相识,深受其爱国反清思想影响,并与之论剑。191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他是与霍元甲、王子平齐名的该会武术教官。1920年,经李宗黄引见结识孙中山,后去广州大元帅府传授武术。
王子平
(1881~1973)
王子平,字永安,河北沧州人义和街人,回族,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民国八年(1919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王子平和佟忠义并称“沧州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曾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王子平热心培养接班人,其中有之后成为武术界的正副教授、国家裁判、国家队教练及中医伤科的正副教授、主任医师及著名的练功家等,堪称桃李满天下。
来源:《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上海武术百年纪事》、
上海武术院(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