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

#创作挑战赛#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估计大家都看过,探案类喜剧,全程爆笑,分别在美国、日本和泰国进行拍摄。

那你知道为什么华人在外国城市的聚集地叫“唐人街”吗?

这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唐朝,它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对海外有巨大的影响。

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外国对中国的代称。所以外国就把和中国有关的一切都称之为“唐”,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也会称自己是“唐人”,聚集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了。

我们常说“梦回大唐”、大唐盛世令人无限向往。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呢……

《唐潮》这本书,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佳节风俗到文教娱乐等等,全方位地展示,带我们找之前应有的答案。

唐朝姑娘多大出嫁?有没有“剩女”?

女孩子可以外出逛街吗?她们穿的衣服像电视剧里唐朝后宫佳丽穿的那么“暴露”吗?唐朝人每天刷牙吗?有没有牙刷?他们用什么沐浴?

唐朝哪种职业最吃香?

公务员待遇怎么样?

唐朝有网红大咖吗?他们的粉丝是怎么“追星”的?

唐朝大臣喜欢上朝跳舞?

了解唐朝热门话题,游走长安大街小巷,这一本就够了。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2)

作者:李永志

网名:“蓝胖说说”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历史人气作者

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

写这本书是源于作者对女儿辅导历史课。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孩子对历史教科书的学习仅停留在比较浅的知识层面,对一些历史事实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让他产生一个尽力还原历朝历代百姓生活的想法,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时的社会。

天下父母心一样,可以看出作为一位父亲,满满的责任心。

首选唐朝是因为大众对唐朝相对比较熟悉和喜爱,而唐朝本来也是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这本书描写方式和表达方式虽通俗易懂,但书中涉及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

内容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家庭教育、文化娱乐、节日风俗、制度建设等方面分十个章节介绍唐人的家常与流行。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感受唐朝的生活气息。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3)

01吃什么、喝什么?

主要从肉、主食、酒、茶、饮食方式介绍了唐人的进食方面。

肉类

唐人食肉以羊肉为主,他们不喜欢吃猪肉。

据后世猜测,其中一个原因竟然和著名诗人杜牧有关。

杜牧有一个要好的朋友非常爱吃猪肉,每天都要吃两三顿。因为那时候猪圈是和厕所靠在一起的,这就会让人感觉不怎么位卫生。所以杜牧就劝告他,不要再吃猪肉了,对身体不好。可是这位朋友不听劝,结果这个人后来就因病去世了。

杜牧还专门做了一首诗,把这个前因后果在诗里说了一遍,后来唐人就很少吃猪肉了。

另外一方面看,在唐朝,由于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匈奴人的文化也进入了唐朝,养羊的产业比较繁荣,促进了羊肉成为主食。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家里,猪肉仍然是主要的肉食补充。

生鱼片在唐朝竟然也非常流行。鱼在唐人餐桌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食鱼之风盛行,甚至在一些地区存在无鱼不成宴的习俗。

主食

在唐朝,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小麦。而且唐人非常喜欢吃饼,简直是“饼控”。各种各样的饼:胡饼,煎饼,蒸饼,汤饼,水饼,乳饼,糕饼等等各种饼。

饼类的丰富程度超乎想象,而最有代表性的是蒸饼、汤饼和胡饼。蒸饼相当于现在的包子馒头这一类,是平民老百姓都喜欢的主食。汤饼相当于汤汤水水的品类,像现在的拉面刀削面之类的。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4)

饮茶

在唐朝,饮茶非常普遍。“饮茶之风起源于汉晋而兴于唐。”

不过喝茶的方式和我们现代人的差异比较大。茶水不是用沸水冲泡,而是采用煎茶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加入姜、盐、葱、橘皮、枣一起煮。

那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大家有时间可以一试。

饮酒

唐朝人无酒不欢。

他们喝的酒大致分为三类:米酒、果酒和特制酒。

唐人饮酒成风,诗仙李白嗜酒如命,“斗酒诗百篇”,他的很多首诗都是“醉着”创作的。

宴饮时,他们身边有陪酒的女子陪着,还有专门的服务生服侍着。而且喝酒时还要有诗词歌赋,好不惬意。

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5)

会食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勤勉,忙于政务,退朝时已到中午,导致官员误餐了,所以皇帝就下令,给大家准备一顿免费工作餐。这就是会食的由来。其实跟我们现代人的加班工作餐差不多。

会食是唐人的进餐方式。也就是人们围桌就餐把菜分到每个盘子里。

这种各吃各的分餐制比较先进,现在,国家卫健委也大力提倡饮食分餐制,这对当下的环境其实很有必要。

02 穿什么、用什么?

男子服饰

唐人对衣服特别看重。男子的服装,一般有官服和常服两种。常服就是日常的便服,像而官服是出席正式场合穿的衣服。

官员上朝要根据自己官职的等级而选择衣服的颜色,每个等级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女子服饰

在唐朝,女子服装的特点是“突破礼制”。

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唐朝后宫佳丽们穿着比较袒露,这个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吗? 答案是:真的。

在唐朝,由于丝绸之路的发展、民族的之间的互通往来,以及胡服的影响,唐朝女子服装的颜色和款式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

在唐朝,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着男装、女子骑马、穿袒露装都是一种自我释放的表达。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6)

女子外出

唐朝女子一般不单独外出,为了安全起见,女子一般和自己的闺密或者家人一块出行。

唐朝,虽然女性意识逐渐觉醒,但传统习俗仍然禁锢着女性各个方面,例如外出不可以抛头露面。

唐朝女子外出要佩戴“幂笠”、“帷帽”把自己遮盖好方可出门。

唐朝初期比较保守封闭,女子出行要带“幂笠”遮盖全身;到唐高宗时女性意识觉醒,可以选择相对简短的“帷帽”,只需遮盖头顶;直到唐玄宗时,女子可以素面示人,无需任何冠饰,这是大唐女子最开放的阶段;而到了唐代晚期,女子又开始恢复“幂笠”,回归保守与封闭。

服饰和社会变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从女子出行就可以管窥一窥。

卫生用品

现代人的沐浴指的是洗澡,而在古代,“沐”是洗头发,“浴”是洗身体;现代人洗澡是为了清洁和放松身心,古代沐浴则是一种礼仪。形成了一种沐浴文化

皇家贵族在自己的行宫和住所都修建浴池,当时华清池是唐朝最著名的浴池。上行下效,受沐浴文化影响,民间百姓把沐浴也当成一种净身仪式。像新生儿3天要沐浴、结婚时要沐浴等,而且还专门设一个“沐浴假”。

现代人洗澡有各种各样的沐浴用品,各种品牌的沐浴露、香皂、各种带香味的磨砂膏等应有尽有。唐人沐浴则用“澡豆”,澡豆是一种居家必备的沐浴良品,上层人物用的澡豆是由上百种名贵药物搭配的。这相当于现在的高级香皂了。

至于刷牙问题,唐朝时期已经产生了牙刷,他们一般用手指或者用杨柳枝蘸上药在牙齿上擦拭进行刷牙,或者用植毛牙刷刷牙。不仅是刷牙,唐人为了保持口腔的清新,还使用丁香祛口臭。这样看,丁香相当于现在的口香糖。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7)

大唐盛景

03 住房贵不贵?

现在,我国很多大城市为了调控房地产发展,制定了房屋限购政策。

例如,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人士在满足5年以上北京社保或个税条件下只能购买一套房子;京籍家庭顶多两套房子。

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小伙伴即便满足了5年购房条件,也因为房价问题仍然当着“北漂”;也有人倾尽所有交了首付,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房奴”,每个月按时向银行还债。

那么,唐人有房奴吗?房子也限购吗?

名人都买不起

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的房奴也不少。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白居易,在当时都买不起房子。

韩愈任职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位高权重这实力也是相当可以,但是韩愈也是到了晚年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还有白居易,他通过一首好诗获得了推荐,得到一份“秘书省校书郎”的工作。但是仍然买不起房子,母亲和弟弟从老家投奔他时,他只好在郊区买了一套房子供大家居住,自己则在市区租房住,放假后再与家人团聚。直到50岁才攒够了钱,终于在首都长安买到了房。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8)

房屋限购

唐朝的房产以自建房为主,政府对房地产的限制主要是对宅基地的管理,根据身份的贵贱,宅基地指标也不一样。“平民家庭每三口人,最多能买一亩宅基地,贱民家庭每五口人,最多能购买一亩宅基地”,超过此规定,就要受到”挨板子“惩罚;

除了身份限制,唐人想卖房首先要经过周边邻居或者族人的同意,这叫”求田问舍,先问亲邻“,这个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减少交易,加强居民控制;二是避免房产归属问题引起的纠纷。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

买房难、买房贵这个问题,唐人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

04外出坐什么?带什么?

交通工具

唐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但仅限于达官贵族和有钱人。没有钱的普通老百姓外出就只能骑驴。

安史之乱后,落魄的杜甫出行时被迫只能选择骑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人生际遇通过交通工具即可见一斑。

在唐朝,驴和骡已经衍生出共享租赁服务了,共享驴,相当于现在的共享单车。唐朝人的思想方式还真够超前的。

身份证

现代人身份证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像乘坐飞机、高铁等,用身份证直接可以取票验票、办理入住等,身份证太重要了。那么唐人有身份证吗?

唐人把类似身份证的东西叫“鱼符”。不过,“鱼符”并不是全民所有,而是为官方使用。之所以叫“鱼符’,是因为唐朝皇帝姓李,取谐音 ”鲤鱼符”。

直到宋朝,“鱼符”才被废除,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9)

送别

古时没有网络技术,道路交通也不够发达,所以亲朋好友一旦离别,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团聚。所v以每一次的离别都显得那么不舍。

唐朝人特别重视送别,据统计,《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竟有六千一百五十首是送别诗。可见,古人对送别的重视。

唐人送别亲朋好友一般是在傍晚。

他们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大概9:00~10:00吃一顿早餐,叫“朝食”,下午3:00~4:00吃第二餐叫做“晡食”。吃完第二餐之后该远行的人就可以离开了,然后大约走20里路找客栈住下,这成为唐人出行的一般流程。

05 婚丧嫁娶

结婚年龄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很早结婚,可能跟现在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有关,也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产生了很多所谓的“剩女”。

唐太宗时期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子15,男子20;唐玄宗时期是女子13,男子15;根据其他相关记录,女子出嫁的年龄有11岁、13岁,大多数在15岁左右,个别有27岁的。

所以女子过了15岁就应该嫁人,已经是唐人的普遍认知。超过27岁,就相当于“剩女”了。

想一想现在的女孩15岁还只是一个上初中的孩子,在古代,已经要嫁为人妇,令人唏嘘。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0)

结婚

唐朝人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对待婚姻很慎重,非常讲究门当户对,不允许不同阶层的男女通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一夫一妻”制其实是指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式的妻子,但是可以纳N个妾。在唐朝,大多数男人都是要纳妾的。

同时,妾的身份地位比较低,而且终身不能改变身份。即便是妻子去世妾也不能转妻。妾像财产可以转让和买卖,妾生的孩子是没有家族继承权的。

所以有一句话叫:宁做穷人妻,不做富人妾。

离婚

唐朝夫妻如果日子过不下去了,也可以离婚。

有“和离”、“义绝”、”报官府“三种离婚方式。

唐人开创了协议离婚(和离)的先河。虽然这些离婚方式大概率是男方掌握主动权的,但即便是这样,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王朝中,这已经算是有所进步了。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1)

再嫁

在唐朝,上层女子再嫁非常普遍,一般都不避讳再嫁;而民间妇女再嫁大多因为生计问题,但遵守封建礼教仍为主流;寡妇再嫁是唐朝人口政策的一部分。人口匮乏的时候鼓励再嫁,人口逐渐增多就不断收缩政策,一切服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唐太宗李世民娶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生下一个孩子是曹王李明;唐高宗李治就娶了他父亲李世民册封的武才人,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娶了儿子寿王的嫔妃也就是杨贵妃等。

现代人看起来这都属于一些伦理问题。但是在唐代这些非常普遍,这也说明唐皇室不重视“贞洁”,思想比较开放。

厚葬

唐人对丧葬非常重视,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讲究排场,崇尚奢靡,甚至有人耗尽家财也要厚葬先人。

简单来说,唐人厚葬比起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经济能力推动了厚葬的风气,攀比之风提升了厚葬的能力,风水之术助长了厚丧之说。

06 什么职业最吃香?

哪个职业受欢迎?

最受欢迎的当属公务员,第二是僧人;唐朝战事不断,人们也崇尚军人建功立业。

唐朝大部分时期,全民“捧僧”。唐朝僧人有地产有稳定收入,又有起伏超度收入、租金分红等,还有香火打赏的小费,而且他们也不用承担官府的苛捐杂税。

而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虽然唐后期商人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官场已成事实,然而在社会主流思想中还存在着鄙视商人的观念。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2)

怎么进公务员系统

唐朝人想进入公务员系统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科举入仕”。

参加科举是要有资格的,寒门学子可以报名参加,但是商人子弟没有报考的资格,“奴籍者”也没有资格报考。

相传诗人李白的父亲是商人,所以李白一生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除了科举,还有其他的方式入仕,例如“门荫入仕”指的是由祖辈给后代准备的后路。

什么朝代都有“特殊”,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薪资待遇

唐朝的公务员待遇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职田、禄米和俸料。

职田是朝廷给配的田地,根据职位,从一品到九品官员可以分到200亩到1200亩的职田不等。

禄米也就是工资,唐朝采用年薪制,一年发一次,秋收后发放大米小米或其他粮食。

还有月薪也叫俸银,主要是发钱和日常物资。

这些福利待遇除了发田地这事没有延续下来,其他方式或多或少现代都有承接。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3)

假期

据史料记载,唐朝官员的各种假期起来有103天,再加上皇帝诞辰、李耳(老子)诞辰等,假期的总数已经非常可观。

07 文教娱乐

儿童教育

对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唐朝做的一点也不差。

在唐朝,儿童通过家庭、私塾、乡墅教育学习知识。

乡墅教育官府比较重视,学生主要学习启蒙读物,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三类。

古今所有的教育目的都一样,都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能找到好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才女辈出

史料记载,在唐朝历史中共有207位女诗人出现,而在唐朝之前鲜有大量残留的记载。这和唐人重视子女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不像其他朝代那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反,社会青睐,德才兼备、有能力的女子。

这样的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唐朝女子教育,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至少培养出端庄大方,知书达理的女子。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4)

朝堂上跳舞

唐朝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官员们在朝堂上“跳舞”。这其实不足为怪,跳舞作为一种礼仪,在《周礼》已经有了。到了唐朝,君臣皆舞作为一种宫廷礼仪被保留流行了下来。

俘虏回来的首领和人质都会由专人教导跳舞。在重要的节日向唐朝皇帝跳舞献礼,表达归顺臣服之心。

捷报归来、节日庆贺,文武百官都要用“舞蹈”表示。

日常玩什么

古代没有电视电影,没有网络,娱乐生活主要有听“俗讲”、看“百戏”。

“俗讲”相当于今天的“脱口秀”,是僧人把深奥的、复杂的经文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达到宣教的目的;

“百戏”就是杂技和歌舞。

诗歌是怎么流传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全唐诗》收录了四万余首。

古代没有印刷术,这么多的诗歌能够流传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唐朝人诗歌创作比较高产。唐朝以诗入仕,诗歌为基本功,作诗成风,人人口口相传,通过各种场合进行传播。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5)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朝诗人非常爱“涂鸦”走到哪涂到哪。

在旅馆驿站、风景名胜、商业店铺、寺院的墙上或屏风上见到”题诗板“就题诗,没有题诗板的把诗题在人家墙壁上,为了让诗歌永世流传,唐人还喜欢把诗刻在石头上。

诗歌得以传播,最根本的原因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越好的诗歌传播的就越远。

疯狂的追星族

追星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唐朝,追星的种类就有好几种:

“大咖粉”,例如两位大咖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约定在旅行中把诗题在石壁上,相互寻觅彼此的诗作;

“疯狂粉”,诗人张籍特别崇拜杜甫,近乎癫狂,甚至把杜甫的诗烧成灰烬吞到肚子里,理由是希望自己也写出像杜甫一样的好诗;

“真爱粉”,唐朝“顶流”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红的发紫,每人都有自己的粉丝团。一个叫魏万的年轻人经过半年的步行跋涉,终于见到了李白;

还有一个叫李洞的,是贾岛的粉丝,头巾上贴着印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手中还经常拿着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

另外,唐朝还有“诗僧粉”。唐朝的僧人地位较高,中唐起盛行“诗僧”,从名人到老百姓,都非常喜欢诗僧。乃是唐朝一大奇观。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6)

08 节日风俗习惯

唐朝节日颇多,每逢佳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在寒食节,人们禁火、寒食、扫墓、插柳,也会享受娱乐活动,如斗鸡、蹴鞠、郊游和踏青。

七夕节,流行穿针、设瓜果朝拜等乞巧风俗,除此之外,七夕节前后,还流行晒被子、晒书的风俗;

上元节,也叫上元夜、正月十五夜。是唐朝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一个节日。这一日,城门洞开,不问贵贱,万人空巷,全民狂欢。这一天,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看百戏非常热闹。

最重要的节日当属正月初一(唐人称元旦)这一天。

对于大臣和朝廷来说,元旦朝会是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仪式。皇帝升殿,地方官和京官一起朝会祝贺新年,文武百官身着华服参加朝贺,场面非常壮观。

09 居民购物与城管执法

前唐和盛唐,人们购物主要用的是“绢帛”,究其原因,除了有历史习惯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朝比较缺铜。直到唐后期,铜钱才成为主流货币。

在长安城,有很多购物场所,其中东市和西市最为繁华和有名。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7)

东市主要服务达官贵族,卖的都是奢侈品,灵芝人参、珍奇异宝等。

西市主要服务大众百姓,卖日用百货,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青楼和胡人酒肆,相当于一个国际贸易区,非常繁华。

唐朝人只能白天购物,晚上实行“宵禁”制度,为的是维护政治统治。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宵禁制度下,仍然有“地摊经济”,巡夜者检查时,摊主都收拾好东西东躲西藏,等检查的人走后,再接着摆地摊。

这不和现代一样嘛。前两年,一些城市的城管人员执法方式受到诟病,最近两年貌似好多了。


除以上内容外,书中还介绍到户籍制度、养老政策、未成年人保护制度、退休制度、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国际友邻邦交等等。

带你全方位地去了解唐朝人的生活现状,勾勒出了一个无限丰富的唐朝市井。

/ 网图侵删 /

如果穿越回唐代吃什么(假如我们穿越到唐朝吃什么)(18)

作者简介

非鱼人生, 80后双子座。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需对自己设限。

持续探索自我,用文字记录时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