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成功的七个境界(做学问与修道德的区别)

第十课 为道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中成功的七个境界(做学问与修道德的区别)(1)

为学者日益:做学问的人,搞科研以及搞专业的人,学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在各自领域发挥所长,造福人群。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是根基,这对我们日后学习新知识能起到一定的帮助。比如我上小学时学识字,中学学物理,后来学的是电子信息系统,为自己打基础,但毕业后没去做电子信息的行业,而是去帮忙家里打理汽车销售生意,当有空时我就去学习金融财务管理,因为管理层需要这门知识。我的行业虽然与电子行业无关,但也在我日常工作中起了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对于企业电脑化的应用,我很快就能适应了。而金融管理更是我的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所以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知识要与时并进,否则就落后了。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去学习其它管理等与业务相关或不同领域的课程,不断地进取。对于这些不同的知识它也不会给我造成混乱或阻碍,反而有了更多方法应对工作所需。所以多学习些科学知识是有益的。

为道者日损:修道德的人,对道德的知识就要有一定认知,不可随意地乱学,老子《道德经》是公认的道德始祖,市场上又有很多版本的《道德经》,我们很难分辨真假。人对科学知识要学,但我们光有这些知识是不够的,有句话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我们如何学做人或做事?做人,在为人处事上要有好的品德。懂得做好人了才会做好事。如今的人都少德了,做的缺德事就多了,因为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都为己私了,太贪了。其实人的一生用不了多少,何必为这些去烦恼,钱再多,房再大,没有了健康的心灵,怎么会快乐,再说用非法手段得来的钱财就连睡觉都不安稳,所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道德,我们还要修道德,成为有德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做事不为己私,不某高利,愿意与人分享成果,因此不管他做什么都会很顺利。

有德有智慧的人懂得运用《道德经》知识来管理自己,管理家庭和工作,也愿意去帮助别人,都做对的事,不对的坚决不做。为生活赚钱重要,提高道德水平更重要,做学问科学知识越多越好,修道德是主观人为的修炼知识越少越好,此两者有分别,对于修道德只能专一,不可门门都学,我对修道德很专一,通过实践,孙教授编著的《李聃道德经更正》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德性,我的过失,我一切不为己知的人道劣根性,所以我很珍惜,这本《道德经》简单易懂,没有很高文化水平的人也能看得懂,我中文水平低但也能看得懂 ,自从修学之后,我就非常专一,不再东学一点,西学一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心胸开阔,处事顺利,人也开心很多了。

道德经中成功的七个境界(做学问与修道德的区别)(2)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要想得天下,不要经常想到打仗,就是不争不斗,我们不要想用打仗、暴力或争斗等手段来解决问题或者达到目的,因为这样是不会成功的。就算是成功了也不会长久。比如在家里,谁都不让谁,天天吵吵闹闹,争吵不休,家如何安宁,在公司也一样,同事之间互相背后捅刀算计,没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这样公司的业绩怎么会好。治理国家也一样,如果把精力和资源都用在战争上,使国家陷入战争中,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怎能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呢?失民心者失天下,很快人民就不会再拥护你这个领导了。所以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要把精力放在争斗上,按照《道德经》的精神做人做事,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meliss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