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

这个世间,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有些人得意地早,年纪轻轻家庭、事业双丰收;有些人得意地晚,人到暮年、白发苍苍,运气才开始扭转。

而世上的人,大多推崇那少年得志的,而忽略、轻视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很多人,人到中年,事业、感情方面都没有什么起色,他就气馁了,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因此灰心丧气,越加潦倒地过一生。

却不知道,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等待周文王的时候,已经八十岁,后来帮助周朝建立,一身功勋、惠及子孙、千古留名,他活到一百二十多岁才去世。八十岁,在很多人看来是将死之年,对姜太公来说,却如同而立之年。

所以说人这一辈子到底会过成什么样,不到最后都说不清,因此劝各位,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打不倒的,必将更加强大。

话说明朝永乐年间,临江府新喻县有一个叫周兴德的木匠就是这样。同村的同龄人大多十六七八就娶妻,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做爷爷、外公了,到了五十岁,已经自认为是老者,人生大多定型了。

而周兴德直到四十岁,连妻子都没娶上一个,孑然一身,好不可怜。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1)

你说他是因为家境贫寒吧,可是周家虽不算富裕,在村子里也算中等人家,比他不知道穷多少的人家都娶得上妻子,你说他怎么不能?

要说是他长得不好吧,周兴德虽然不算俊俏,但是也五官端正,而且有一双巧手,做起木匠活来,人人夸赞。

再说他的脾气,又是非常和善、乐于助人的,不知道什么缘故,不是这里出了岔子,就是那里有个缘故,总之也说过几回亲,总是不成。

却没想到,周兴德四十二岁这年上山,到了晚上,却背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回来。

那女子长得如同从画上走下来的一般,十里八乡没有比这女子更好看的,而且年轻,估计也就二十出头。

有人说周兴德走了运了,四十多岁捡得一个小娇妻回来;也有人说,这女子一看就不一般,就算周兴德救了她,她怎么可能愿意留下来?

周兴德没有理会村里人的议论,他只是专心地每天给女子上药、疗伤。

他得知女子叫芸娘,来这里投亲,没想到亲人都已经死的死、走的走,她一时想不开,觉得无处可去,就要寻死,结果福大命大,从悬崖上跳下来,挂在树枝上,性命无碍,只是腿上划开好深的口子。

等芸娘腿上的伤好了,周兴德知道配不上他,反而拿出攒的二十两银子给她,让她做回乡的盘缠。没想到芸娘却愿意留下来,她嫁给了周兴德,大半年后,就生下双生子,过了三年,又生下一个女儿。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2)

周兴德给两儿一女分别取名周福、周禄和周喜。周兴德木匠活好,一年到头都能接到活;芸娘也是贤惠能干,虽然不会种地,但是针线活做得好,送到县里,能卖个好价钱;加上三个子女聪明可爱,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周福和周禄长大后,一个开了糕点铺,一个开了肉铺,两个儿子娶妻生子,日子过得都很富足。

周喜则嫁到了南康府一个耕读世家,婚后夫妻也很和美。

芸娘五十岁那年,突然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大半年,那时周兴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每天衣不解带地照顾她,但芸娘眼看着还是不行了。

临走的时候,芸娘紧紧拉着周兴德的手,久久不言语,等流下两行泪来,才说道:“周大哥,我这一辈子幸亏遇见了你,嫁给你是我的福气。如今儿女都大了,个个日子过得妥当,我也就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周兴德也握紧了她的手,勉强笑道:“我娶你才是我的福气呢,十里八乡的人,哪个不说我周兴德走运了,一个老光棍,四十岁上还能娶到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儿女们虽然大了,但我看他们娇生惯养长大的,不太晓事,以后孙儿们的婚事还要你帮着掌眼呢!你忍心不管他们?”

芸娘闭了闭眼睛,才说道:“周大哥,我活这么久也知足了,没有什么遗憾的。只是从此要丢下你一个人了,你要是不嫌弃,下辈子我还给你做娘子。”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3)

周兴德听她说这话,他安抚地拍拍她说道:“你放心吧,我原就比你大许多,没想到你走在我前头,你稍微等等我,估计不用几年,我就下去陪你。到时候我们仍然在一处。”

芸娘点点头:“周大哥,有你在,我不怕。”说完,闭上眼睛去了。

周兴德心里如同被剜下一块肉来,却又忍住悲伤,将芸娘安葬了。

原本以为自己没多少年好活,却没想到,活到九十岁,仍然神采奕奕,两个儿子都住在镇上,他自己住在村里,自己洗衣做饭,照顾自己,一点不吃力。

因为周兴德长寿,朝廷便定期发放米粮,当地县令还亲自上门探望过他,教导周福和周禄兄弟两个要好好照顾他们的老父亲。

周福和周禄不敢不从,于是就商量了让周兴德轮流住到兄弟两个的家里去。没想到这一住,却生出了事端。

开始的时候还好,两个儿子都孝顺,周兴德也和蔼,从不摆老祖宗的谱、对儿子家指手画脚,一家人过得挺和睦。

转眼又过去十年,周兴德还在世,看着身子骨也硬朗,周福和周禄两个却是一身的病痛,远远不如老父亲健康。并且,周福糕点铺的生意,这些年越来越差,他其中一个儿子,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在家中自杀了;还有周禄的妻子,去镇上集市买东西的时候,突发意外,被一辆马车撞倒,从此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周禄的女儿嫁出去第二年生下一个孩子,还没过百天就夭折了。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4)

渐渐地当地传出风声,说周兴德活这么大有些邪乎,你看家里就他一个越活越精神,子孙却灾祸连连,这事怎么看怎么怪。

这一年,周兴德轮到住在周禄家,周禄家从年初开始就不安稳。于是周禄请来一个道士,想来给家里看看,到底哪里冲撞了,以至于流年不利。哥哥周福听说了这事,也赶来凑热闹,乡邻们听说了,也挤在周禄家门口瞧新鲜。

只见那道士拿着一把桃木剑,将周禄家转了一圈,突然开口问:“家里可有特别长寿的老人家?”

周福和周禄对望一眼,齐声答道:“家父已经快要百岁了。”

那道士点点头,又说道:“可否带我去老人家的房里一观?”

周禄连忙说“请”,一众人乌泱泱地走到周兴德住的小院。周兴德正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拔草,想种点菜蔬。

听说两个儿子请了一个道士来,要看他的房间,他也没有阻止,缓缓地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自己房前,打开门:只见里面陈设简单,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不算宽绰的木床,还有一个箱子,连橱柜也无。

周禄解释,是担心家具多了,老父亲磕着碰着了就不好了。

那张木床上只有一条棉花被和棉花枕头。要说不一般的地方,就是这床顶上悬挂着一面铜镜,正对着门口。

铜镜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照人照物不太清楚,但是周围雕刻着美丽的花纹,中间一圈以金丝勾勒,看上去十分古朴美丽。

那道士指着铜镜,大叫一声:“果然不错!”

众人先是吓了一跳,接着疑惑起来:“什么果然不错?”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5)

道士指着那铜镜说道:“诸位请看这面铜镜,你们以为是普通的铜镜?这是被人下过咒术的,依我看,应该是鲁班书里的邪术,可以借人寿命。借寿的人,老而不死,被借寿的人,却是灾祸不断,早赴黄泉,他借了子孙的寿命!”

众人听了这话,都一惊,接着纷纷看向周兴德,大家都知道,周兴德做了几十年的木匠,手艺出神入化,这样的人,习过鲁班书也没什么奇怪的。

周兴德听了这话,气得大骂:“哪里来的臭道士,妖言惑众!这是我亡妻生前心爱之物,她用了几十年的物件,我心里思念她,因此将这铜镜悬在床头,好像她每天仍然看着我一样。

你却说什么借寿,难道你是说,我借我儿孙的寿?”

那道士却不回答周兴德,反而摇头叹息,对周福和周禄说道:“我曾经遇到个老太太,她自己活到九十多岁,可她的五个儿子,无一不是早亡,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孙子,也是从小体弱多病。后来那家儿媳妇带着小孩子远远地躲开去,那小孙子的病就离奇地好了。”

周禄听到这里,噗通一声跪在周兴德面前,哭道:“爹,我知道,你肯定不会有意借我们寿的。以前的就不追究了,我不要紧,只是请你怜惜怜惜你的孙儿们,给他们一条活路吧!”说完砰砰磕头。

那周福也在旁边对周兴德说道:“爹,请您收了那术法吧!”

周兴德看着两个儿子,气得双眼怒睁,面皮紫胀,说不出话来。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6)

那道士突然大喝一声,往前一跳,将那铜镜打了个稀巴烂,然后对众人说道:“你们毕竟是至亲骨肉,我话也不好说得太明白,你们自己心里掂量。如今铜镜已破,咒术已解了一半。我做这番,不过是可怜你们子孙后代如此情境,并不是为了钱胡言乱语,后面怎么做,就看你们的选择了,贫道去也!”说着,连钱也不要了,大步跨出门槛而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信了一半。

就有邻居突然窃窃私语,说道:“哎,你们记得不?三十年前那个马财主,请周老爹帮忙打家具,周老爹费了两个月功夫,好不容易给他做好了,他耍赖不给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他儿子在外地做官的,大家也不敢惹他,这钱后来就没要着。

结果不到一年,马财主全家就都死了。”

有人回应道:“不是他那个儿子犯了事,才导致全家被斩的吗?”

开头那人又说道:“话虽如此,只是马财主的儿子在外面十几年了,都没犯事,怎么马财主拖欠周老爹的工钱才一年,就犯事了?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缘故啊?”

众人一听,脸上都变了颜色。

周兴德看着众人当着他面说的这些话,又见两个儿子看仇人似地看着他,只觉得自己众叛亲离,于是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7)

等他幽幽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送到了村里老屋,旁边一个人也没有。周兴德心里感觉十分凄凉,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从此之后,两个儿子再也没回家看过他。村里人听说了他“借寿”的事,都觉得周福和周禄不肯养他情有可原,于是没有人责备他们二人,反而大家都在背后对着周兴德指指点点。

周兴德看起来再康健,也毕竟一百岁了,走几步路就要歇一歇,种点菜还行,种粮食肯定是没那个力气了。没了两个儿子的奉养,他只能饿肚子,或者到处乞讨、寻吃的。

村里人有心肠特别好的,偶尔端一碗粥给他;也有嫌恶他的,看到他就连忙赶他走。

到了年底,周兴德的闺女周喜突然带着儿子孟卿回来了,周喜的丈夫十年前中了进士,到外地做官,周喜一直跟着丈夫在任上,忙忙碌碌,已经多年没有回娘家。

如今她做了祖母,回老家来看刚出生的孙儿,心里就想着,不如回娘家一趟,看看老父亲。

结果来到两个哥哥家一问,都说周兴德不在他们家。周喜一愣:“父亲年迈,原先就在你们家中居住,怎么如今倒不在了?”

周禄支支吾吾,周福将来龙去脉讲了,接着一脸沉痛地说:“没想到父亲为了活着,竟然向儿孙借寿!不是我们不孝顺,是实在不能和他在一处啊。”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8)

周喜听了,脸色大变:“什么借寿,胡说八道,我看是你们不想给父亲养老!我现在去找父亲,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们俩没完!”

说完匆匆离去。到了村子里,只见自家老屋早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厨房里也结上了蜘蛛网,一看就知道许久没有生火做饭了。

周喜满村地寻找,终于在后山的坟场里找到了周兴德。只见他骨瘦如柴,两腿上都起了脓包,已经没办法站起来,整个人趴在地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磨烂了,一步步往前挪,到了人们摆了供品的地方,头低下去就吃,也不管熟的还是生的,干净的还是脏的。

周喜见了,连忙上前扶起周兴德,来到一棵树下坐着,周兴德看见女儿来了,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道:“我没有跟他们借寿啊,我怎么会跟他们借寿呢。”

周喜一边安慰周兴德,一边说道:“爹,我知道,我知道,我一定会为你讨个公道。”

她让带来的仆人赶紧扶周兴德上了马车,然后找了一家客栈,让老父亲沐浴更衣,又找来一个大夫,给周兴德看了伤势,包扎好了伤口。

然后又让客栈的小二端来几个清淡的小菜,周兴德见了久违的饭菜,忍不住狼吞虎咽一番。他许久没有进食这样整齐的饭菜,虽然周喜点的都是清淡的,当晚周兴德还是又吐又拉,发起了高烧。

周喜又急忙忙喊来大夫,折腾了几天,周兴德才稍微好了一些。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9)

周喜见父亲被折腾得这般模样,对一起来的儿子孟卿恨恨地说道:“这两个不孝子,竟然将父亲折腾成这般!”

孟卿说道:“母亲不要着急,这里面有蹊跷,也不知是两位舅舅授意,还是那个道士弄鬼,等我找人去调查一番,咱们再做打算。”

说完,孟卿就走了出去,喊了两个手下人去调查。第二天,那两个手下就绑了当初的道士,人称赖道士。

赖道士开始还嘴硬,坚持说周兴德是借寿,孟卿冷笑一声,说道:“我生平最讨厌不老实的人,尤其是为了钱财,坑蒙拐骗的神棍。你如果老实交代,我或许还能宽恕你一二。你若冥顽不灵,那我只能数罪并罚,不知道你这项上人头,还能不能在?”

说完,扔下几张纸来。赖道士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都列着自己的罪状:某年某月,做了什么冷蒙拐骗的事,底下有证人的证词和名字、手印。

赖道士顿时一身冷汗,连忙抱住孟卿的大腿,将周福和周禄两个人出银子找他做局的事情说了。

原来,周福和周禄两人因为周兴德活得太长,早已经不耐烦养他,偏偏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出事,更没有心思照顾他,于是就想将老父亲弃养。

又恐外人说闲话,于是不惜毁坏周兴德的名声。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10)

其实周福的糕点铺生意之所以越来越差,都是因为他贪小便宜用了不好的原料,加上周围开了好几个糕点铺,他的生意自然就淡了;他那个儿子自杀,是因为在外面赌博,签下了几百两赌债,怕父母责骂,一时想不开才自尽;还有周禄家的事,完全是意外,根本不关周兴德的事。

孟卿审完了赖道士,知道了来龙去脉,于是去禀告母亲。周喜得知了真相,叹息一声,对赖道士说道:“想要将功折罪,你还需要做一件事。”

隔天,赖道士当众说出了自己污蔑周兴德的事,但周喜没有让他说是受两个哥哥指使,而是说他自己装神弄鬼、沽名钓誉。

接着,周喜又将周福和周禄两个哥哥请到客栈里来,让他们看周兴德生病的模样。

周福和周禄两个又急又臊,面上却仍然坚持,说自古有言,父母过于长寿,对子孙是有妨碍的。不然为什么周兴德能过这么久,他们却倒霉事一桩接着一桩?

总之,拒不承认自己弃养老父亲的事实。

周喜见他两个没有悔意,冷笑一声,突然说道:“如果父亲借寿,那也是该借我的寿,而不是你们的。因为两位哥哥,根本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

这话如同一个惊雷,周福和周禄都震惊地看着周喜。周喜叹息一声,才将多年前的故事讲述出来。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11)

原来当年母亲芸娘去世前,曾撇开了众人,和周兴德彻夜长谈。

周喜不放心,就躲在外面偷听,没想到却听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母亲芸娘,其实当年根本不是来投亲、发现走投无路后跳崖的。

芸娘原本是江宁县一个富商的女儿,从小有丫鬟婆子伺候,锦衣玉食地长大。

有一年,芸娘的父亲将隔壁的房子租给了一个书生,那个书生整天只顾着享乐,后来将银子都花光了,连房租都付不起。

芸娘的父亲看在他是读书人的份上,没有十分紧迫地索要。

谁知那书生,无意中见了芸娘,垂涎她的美色,又想如果娶了这样的美人,又有这样一个富裕的岳丈,岂不美哉?于是定下计策,每每假装与芸娘偶遇,又装作正人君子、饱学之士来哄骗她。

芸娘当年不知人间险恶,也没见识过什么男子,一下子就被书生骗上了手,结果珠胎暗结。没想到富商后来打听到书生的所作所为,却不肯将女儿嫁给他,反而将他痛打一番,要将他送到衙门里去。

芸娘偷偷救了心上人,还要跟书生一起私奔。两人就逃到了书生老家,才发现书生在家里还娶着一个妻子。

书生没占着芸娘家的便宜,又早不稀罕她了,并且对她爹痛打自己的事耿耿于怀,于是任由原配妻子欺侮芸娘。

芸娘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那原配却让她到泔水、洗马桶、搓衣服,有事没事就要寻错处打芸娘。

借运气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借寿)(12)

芸娘受不了折磨,于是乘着原配带她来临江府的一个寺庙里上香,自己偷偷逃了出来。

却又想到这里离家乡遥远,她自己又做下这些丑事,父母必然不肯容她。普天之大,竟然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一时想不开,就跳了崖。

结果被周兴德所救。周兴德虽然只是个普通的乡野村夫,却比那些读书人知礼,对她细心体贴,却并没有觊觎她的美色。

相处了一段时间,芸娘喜欢上了周兴德,就嫁给了周兴德。后来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只因为她身体瘦弱,肚子不显,她自己也不知道。

芸娘觉得五雷轰顶,周兴德却安慰她:“只要我认下这个孩子,就无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你放心,我一定将他当亲生的看待。”

后来,芸娘生下一对双生子,正是周福和周禄。周兴德毫无芥蒂地将两人当做自己的亲骨肉疼爱,将他们养大,给他们娶妻,张罗铺子。

却没想到,等到自己年迈之后,他们却不愿意赡养自己。

周福和周禄听了这段往事,都被震惊得傻傻站立在那里。许久,两个儿子在周兴德面前噗通一声跪下,痛哭流涕。

周兴德长叹一声,原谅了他们。

后来周福和周禄将周兴德重新接回家里居住,殷勤周到无比。周喜也时常回来探望周兴德。

周兴德一共活了一百一十多岁,周福活了七十五岁,周禄活了七十二岁,而周喜,则活了九十多岁。

寄语: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却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特别是在农村,哪家的父母年龄太大了,随着一些儿孙辈的意外去世,老人就会被说闲话,说是老人活得太久,占了子孙的寿,因此是间接害了子孙。

这种说法,是真正的封建糟粕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因为他的经历,看过了太多人事,往往能给子孙后辈正确的指引。

父母之恩大于天,如果因为他们活得太久,就嫌弃或在养老上怡慢,这样的子孙,可以摸着心坎问问,你的良心去哪儿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