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

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1)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文天祥身材魁伟,眉清目秀,皮肤白美如玉,观物炯炯有神。少年文天祥在学宫中看到同乡先生欧阳修、胡铨的画像,谥号均为“忠”,即表示出极其仰慕的心情,并说:如果不成为其中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话说蒙古国总领漠南事务大臣忽必烈于公元1253年受命率师从西线远征云南,一举灭掉大理国,形成了对南宋的夹击态势,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忧国忧民的文天祥暗自发誓要驱逐戎狄,建功立业。三年后,文天祥参加进士考试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政治见解,受到了主考官王应麟的赏识,在殿试对策时,其以“法天不息”为题论策,洋洋洒洒一万多字,一气呵成,宋理宗亲自选拔其为状元。

文天祥高中状元后的第四天,其父亲就去世了,按照旧制,其需要守丧三年。到了公元1259年,文天祥正式入仕担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一职。

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2)

状元文天祥因不愿对奸臣妥协,故而仕途并不平坦。

公元1259年,蒙古踏平金朝,开始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对宋理宗提出迁都,朝中无人敢说话。文天祥站了出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文天祥的意见未能被纵情声色的宋理宗所采纳,其只能请求回乡,而董升为都知。之后,文天祥复职任瑞州知州,仅一年又被政敌打倒,只能再次赋闲。从公元1270年到1273年,文天祥任崇正殿说书、湖南提刑等“边缘”小官,在朝堂日久,其看到的是奸臣当道和朝政昏聩,于是其将讽谏的矛头直指当朝宰相、奸臣贾似道。贾似道马上命谏官弹劾文天祥,宋度宗按奸臣们的一套说辞,依“前例”让只有37岁的文天祥退休了。

公元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知州。同年,忽必烈派水陆二十万大军直指临安,朝廷诏各地“勤王”时,文天祥依然应诏,并散尽家财,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的信念,募得万余义军,屯军南昌待命,后其任兵部侍郎,几经辗转,入卫临安。

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3)

公元1275年,文天祥奉命驰援常州,义军苦战,官军却隔岸观火,致众多义军壮烈殉国,其只得退守余杭。同年冬,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却见满朝文武纷纷而逃,文班官员仅剩六人,而丞相陈宜中、留梦炎还是畏敌如虎之辈,他们是在积极策划议和。

二年来,文天祥都在军旅之中,其家小也随军转战南北,母亲和独子因疫病一起死在营中,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公元1276年,蒙元军进逼临安时,无奈只有文天祥等少数人坚持主战,而大部分都极力主张与敌军议和。接着,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蒙元议和,同去的还有左丞相吴坚、贾余庆、谢堂等人,他们卑躬屈膝、丑态百出,只有文天祥昂首挺胸,抱定以死报国的信念。蒙元方面怕文天祥阻止议和之事,便将其扣留在营中。

不久,临安被攻陷,宋恭帝被蒙元军俘虏。文天祥这时想到的是南方还有大片国土尚未沦陷,仍有大批爱国志士在抵抗元军,于是,其趁敌军在镇江逗留的机会,从营中逃脱了出来。

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4)

几经波折,文天祥终于到达福州,和陆秀夫拥立赵昰为帝,其被任命为右丞相。就在国家将亡之时,陈宜中等人仍存幻想,和文天祥等人政见完全不同。于是,文天祥决定继续带领军民在福建、江西等地抗击蒙元,并在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成功收复十四个州县。遗憾的是,蒙元军兵势太过强大,兴国大营又得不到朝廷支援,文天祥虽经力战,大营仍被攻破,其妻儿被掳。

公元1278年5月,宋端宗去世,张世杰和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行朝移驻广东新会的崖山。文天祥奉命移兵潮阳县,以作为崖山的支援。12月,蒙元军进攻潮阳,文天祥向海丰撤退时在五岭坡被围,其服毒自杀未成被元兵抓获。公元1279年,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下进攻崖山。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文天祥拿出在被押送崖山时写的《过零丁洋》,张弘范看后,被其赤胆忠心深深折服。

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张弘范上书忽必烈如何处理文天祥时,忽必烈回复“谁家无忠诚”?并指示张弘范一定要对文天祥以礼相待。

文天祥抗元始末(英雄谱之54---抗蒙元的)(5)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