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1)

新凤霞为《百年巨匠》第二季戏曲篇拍摄的巨匠之一。新凤霞于1927年逝世,2021年是其逝世94周年。

新凤霞(1927.1.26—1998.4.12),祖籍江苏苏州,天津人。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新派”创始人。她6岁起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她在艺术上敢于创新,创造了独特的“疙瘩腔”唱法,创作、演唱的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成为评剧革新的代表。代表作品《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杨三姐告状》等。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2)

新凤霞在电影《刘巧儿》中饰演巧儿(1954年摄)

我从十三、四岁唱戏时,就受到很多文明戏演员影响,也和盖三省、小侠影、李哈哈、杨星星、张笑影、关凤奎、红牡丹、张俊生、张孝生等等著名文明戏演员同台落班唱过戏。1946年又得到话剧前辈唐槐秋先生的指导,因此演现代戏是我从小打下的基础。我也喜欢演现代戏,观众也爱看现代戏。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3)

新凤霞应唐槐秋先生之邀在天津演话剧《日出》饰陈白露(摄于1943年)

我虽是从小唱戏,但都是口传心授,不懂得如何创造人物,那是唱师父。1949年解放后,我才真正的开始捕捉人物,创造形象,追求文化,提高素质,才真正登上戏曲演员的舞台,才敢说是个真正的戏曲演员了。1950年大演解放戏(就是现代戏),我和王昆、郭兰英、牧虹、张玮、前民、贺键同台演戏,他们给我很大帮助,我常到中央戏剧学院去请教他们。我这人对自己永远是不满足,喜欢新事物,记得1949年,我们是集体所有制的剧团,我是团长,为了演现代戏,我和杨星星、王度芳等商量,要安装新的灯光布景,于是我去中央戏剧学院找欧阳予倩、沙可夫院长和李伯钊大姐,帮助我建团添置灯光器材……得到领导支持,我又亲自请灯光专家苏丹同志、舞美张尧同志、导演夏淳同志帮助。那时我还不认字,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不敢进去,在门前问:“戏剧学院在哪儿”人家笑笑说:“这就是。 ”在门前等着,出来人还不敢进去,幸好贺键同志出来把我接进去,欧阳老也出来迎我。

我们添置了灯光器材、布景设备等等,这是剧团最大、最新鲜的事呀!那没有团址,把那些设备摆放在民主剧场后台,记得像摆嫁妆一样啊!整整齐齐放好,请来领导、专家张梦庚、王亚平、老舍、赵树理、端木蕻良等参观。我们剧团坚持低薪,不分红制,我们还建立了导演制度,请导演夏淳同志等专家为我们提高艺术,排现代戏……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4)

《刘巧儿》剧照 宋长文饰王寿昌 新凤霞饰刘巧儿

我们这些行动,在戏剧界影响很大。我们坚持排现代戏,赵树理同志向我介绍剧本,我排了《小二黑结婚》,当时的市妇联主席张小梅同志送我一本《刘巧儿团圆》,我们排了《刘巧儿》,并由夏淳同志负责导演,我们又集体创作演出了《艺海深仇》《祥林嫂》,这是我演现代戏第一步。1955年中国评剧院建院,来了大批的导演和音乐舞美干部,我们又一起合作排了《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阮文追》等等,在表演、唱腔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对我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旧社会的剧团讲众星捧月,主角为花,红花绿叶配,大梁好还得讲柱子强,好主演要有好四梁八柱,因此团结是重要的,当主演离不开好架柱,我所以能演这么多现代戏,因为有好多跟我合作的好演员。就小生来讲,有人说:新风霞有五个好小生合作,可以说老、中、青都有,”第一个《祥林嫂》,王度芳演祥林,第二个《小二黑结婚》,王景明演小二黑,第三个《刘巧儿》,张德福演柱子,第四个《艳阳天》,杜宝宇演肖长春,第五个《阮文追》,张玉海演阮文追。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5)

新凤霞《祥林嫂》剧照

记得排《阮文追》时,同时有几位阮文追,张德福、马泰、杜宝宇、张玉海,这四位都跟我同台演过。演员都有自己的舞台习惯和风格,在演出中,我注意的是如何衬托男主角的表演,如何随着他们各自的表演习惯,使每个阮文追都能在演出中发挥出最高的艺术水平,创造出较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我这一个潘氏娟要为几个阮文追配演,他们水平不一样,岁数相差很多,但我都是尽可能让他们突出性格。老话讲:“会演主角还要会演配角”,这是戏德,“角多大,德多高”这是做演员的品质,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去有意合作,不仅真的得到了应有的舞台效果,而且还从他们的唱做念上得到启示,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我除去演出外,还要在后台给张玉海、杜宝宇排练复习,人很累不说,更重要的是记戏,比如张玉海他最年轻,演出经验少,在演出中随时忘了动作,我还得即兴地为他弥补。

舞台讲“不洒汤漏水”,年轻人就要主动注意意外动作,比如张玉海演狱中一场,开始他不敢做给潘氏娟擦眼泪的动作,我说他:“这是张玉海不敢给新凤霞擦泪,在台上无论是大小角色都是人物,阮文追在狱中,见到了妻子潘氏娟流泪,一定要真心地为她去擦,这才是有血有肉的阮文追哪....…”我跟他说了后,在台上他果然真的做了擦泪动作,可是把我眼上的油彩都擦下来了,抹了我个乌眼青!台下有反应,我知道了,自己侧身做戏才挡住了一点。

下了场,玉海很难受地说:“新老师,我看见你眼圈黑了,是我抹的,也没有法子办了……”我说:“对!你可不能再这样,台上的戏真真假假,真实还要有技巧,下次你就知道了吧?”由于我一点儿没有对他埋怨,玉海演出有了进步,这是良好的合作关系。演现代戏,是提炼生活又是学习生活的好机会,我是解放后演出现代戏最多的一个评剧演员,边演边学习,值得介绍的不多,失败的不少,但总的是舞台上打擂台,要有运动员的拼劲儿,在台下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练劲儿,把戏曲的程式化在生活中,这样现代戏才能经久有魅力。

如《刘巧儿》中的小桥流水,边舞边唱用了程式的小旦步、卧鱼、耍辫子穗的动作舞步。《志愿军未婚妻》中赵淑华抡起铁锹锄地的动作,就是用程式中使枪的活儿结合了生活中的锄地,就很优美、真实、好看。如果原搬生活,就太单调了,太自然主义了,不真实。《阮文追》中潘氏娟追赶阮文追时的跪步、搓步、甩发、翻身等,都是程式动作溶化的运用,使人物丰满了。戏曲不是话剧加唱,话剧是写实的,戏曲是虚拟的动作。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6)

《阮文追》剧照 新凤霞饰潘氏娟 马泰饰阮文追

我唱了几十年的戏,也摸索了一点经验,也演了不少现代戏,但非常遗憾的是,创造的人物自己总是不满意,拍了电影更是后悔,遗憾没有这样,没有那样.....现在条件更好了,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吧。新社会的演员比我们强,有文化,理解快,接受能力强,我相信一代会胜过一代,舞台上会不断出现充满时代气息的人物!

作于1986年3月

文章来源 | 评剧艺术在天津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衎堂

责任编辑 | 大白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新凤霞的评戏(巨匠文选新凤霞)(7)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10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录片重点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资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