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

第三节 明代木氏土司的军事活动

木氏土司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军事扩张史,在明代尤其如此。他靠武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扩大统治地盘,并从事开挖金、银矿等活动;同样,正因为他们有举足轻重的武力,也才受到明王朝的重视,明王朝也常利用他们征剿平乱,反过来也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统治地位。

一、帮助明王朝“定乱”与远征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南下,克服大理等处,元通安州木得率先归附,并“从征南将军傅等,克佛光寨,攻北胜,及石门铁桥等处奏功”。洪武十八年(1385年),领兵随从吉安侯陆仲享去平定巨津土官知州阿奴聪反叛,第三年最终平定。

木初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袭职,他任职前后出征也很多:

洪武十七年“木府宝山州土官生拗,同大理卫李指挥以策平定,攻打本州山寨,安抚人民。十八年,本州土官剌密如吉复据山寨,仍行领兵前去,攻打本寨,擒杀二十余贼。洪武二十年,剑川州土官知州杨奴等作耗,同官军引兵收捕。本年八月,本州伪元帅保朱作耗,同大理卫都督指挥使郑祥,擒杀本贼。二十一年三月,管理土军,从总兵官西平侯黔宁王沐昭靖英征进景东、定边县伯夷蛮贼,歼其渠魁,杀获刀斯浪……(二十四年)九月,随都督冯诚征进永宁州,攻破蒗蕖接境白交等山寨,杀退贼人,收捕贼酋卜八如甲,招谕水寨头目剌塔等服降。二十六年十二月,四川盐井卫左所土官剌马氏贾哈喇谋反,同都督宁远侯何福,接应官军。二十七年正月,左所叛贼贾哈喇犯北胜、蒗蕖,随西平侯沐惠襄公春以兵要复克胜,寻立澜沧卫镇御。又本年随都督瞿能出征得讨平之,运粮到盐井卫交纳。本年十一月,本府兰州火头八塔干生拗,领兵前去,捕杀贼众一百余名,安抚夷民。三十年九月,又同大理卫李指挥征进革石、阿恼瓦等寨,攻破本寨,擒获叛贼伪平章贾哈刺”。“三十一年九月,跟总兵官征虏前将军西平侯沐惠襄公春,征进伯夷,围困麓川,擒贼首刀干孟回还。”“永乐二年九月,又领军前去巨津州救护土官同知阿戟,遂退番贼阿娘匀等,夺获虏去官民人口。”四年五月,“奉总兵官西平侯沐惠公明文,同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朱程往西番地面,开设杨塘、镇道二处安抚司、剌何场长官司、你那长官司,催令夷番赴京朝贡”。八年五月,“亲诣宝山州白的、元始瓦等寨招谕头目,阿容目名下认纳差支,当年作数”。[1]

从上述记载可看出,木初土司就出征15次之多。以后土司出征也不少,最远的参加征进麓川。

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是明代在云南西南边境设置的土司之一,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在元代已开始社会动乱,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明军平定云南后,任命元宣慰使之子思瓦发为宣慰使。这年冬天,思瓦发与蒙古贵族也先忽都一起开始军事暴动,一直延续到正统十四年(1449年),前后长达67年。明王朝派了许多官兵和各地土司兵前往征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正统六年(1441年)开始的兵部尚书王骥率领的“三征麓川”之役。丽江土司木森等多次参加过这些活动:

正统三年领兵从总兵官定远王沐忠敬晟,征进麓川缅寇,当时各处军马逃散,惟丽江奋勇先阵过江,烧营栅七处,生擒一名,斩首十六颗,获象二只。又复斩首二十四颗,蒙犒赏银碗花牌缎匹等项。正统四年,又随官军杀获首级二十颗,受赏如前。五年五月征进麓川奇功事,总制尚书靖远侯王忠毅公骥奏闻,钦蒙给锡彩缎表里。六年总制靖远侯王忠毅公征麓川,遣兵随克,先后俘获馘(左耳)十六名,象一只,攻破思任发栅寨得功。[2]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1)

二、西北用兵,刻词石鼓

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是木氏土司与“吐蕃”(藏族土司)争夺的主要战场。而重点在你那(今维西)、石鼓和中甸(今香格里拉)三角地带。土司木嵚时,斗争越来越激烈:

成化四年,得胜你那母来各寨、当瓦寨、木都瓦寨、岩甸寨。六年,得胜你那为习下接具加瓦寨、相必瓦寨、剌木瓦寨、剌何场寨。十八年得胜照可、其琮、剌普、均里场、其立怯丁等。十九年,得胜忠甸旱瓦寨。二十年,得胜忠甸,僣罗投降。[3]

土司木泰时,仍然兵火不停:

成化二十一年,番寇阿加南八侵犯白甸诸寨,亲领兵追击,斩首五级,番贼大溃。二十三年寇又大犯,复整兵鏖战于山哈巴江口。馘首十五颗,生擒六名,乘势追至可琮寨,贼将固守,然攻破之,斩首七十二级,讯质十八名。吾牙等寨,不攻自遁,被掳人民,尽行复业。弘治二年,得胜照可加日寨、照可石头坎以下。三年番寇阿加南立等众大掠巨津州村寨,亲领兵征战三次,擒俘八十九名,落江者无数,又得胜你那巴罗、岩瓦寨。四年得胜忠甸托散佉玉寨、均集玉寨……五年,得胜忠甸空立玉寨、见沙各寨…六年得胜忠甸生后玉寨……本年得胜忠甸伽儹西里佉寨,大当香各寨。九年得胜忠甸年玉寨,又建立岩那瓦寨。……十一年得胜忠甸瓦日瓦寨……十二年得胜忠甸,再建立大年玉瓦寨、香各瓦寨。本年又得胜你那那俸鲁瓦寨。……十四年得胜你那立尧各寨、玉剌寨……十五年得胜忠甸挥佉寨。本年又得胜你那剌红瓦塞、手立瓦寨、托普瓦寨。

上面笔者不厌其烦地摘录了《木氏宦谱》中木嵚父子用兵西北的“武功”,以后历代土司在该地用兵达34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嘉靖二十七至二十八年(1548~1549年)间,当时吐蕃兵南进至你那(维西)、巨津(巨甸)一带,严重危及木氏土司在那里的统治。土司木公派其子木高出征,战斗非常激烈:

戊申(嘉靖二十七年)因蕃贼出掠临西县地方毛佉各,严君令长子木高,领率勇兵殄贼。本年八月九日,到利干毛,日不挪影,杀退贼兵二十余万,斩贼首级二千八百余颗,如破竹然,驱兵抵矿租,方还师。……己酉年(嘉靖二十八年)八月内,达贼吐蕃又掠巨津州地方照可巴托界,又令高再领雄兵,抵至巴托寨,遂破贼兵,获贼首级一千余颗,水死者无数,引兵克至干朵光等处,安静地方。[4]

这次战争过后,木高写了《大功大胜克捷记》,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刻于其父木公所刻的《太平歌》(系嘉靖二十七年作)的后面,即石鼓碣,至今犹立在长江第一湾。

从两次战争所提到的地名看,木氏土司兵已北进至今滇川边境一带:

毛佉各:道光《云南通志·边防志》曰:“自塔城关五站至崩子栏,九站至毛佉公。”又曰:“自维西六站至阿得囚(今德钦),六站至毛佉公(即毛佉各)。”从地望度之,当在昌都地区左贡县一带,“左贡”与“毛怯各”其音也相近。

巴托寨:亦见《道光志》:“崩子栏渡江一百四十里至宝陶村。”此宝陶当即巴托寨,应在今四川省得荣县之南。

嘉靖之后,木氏土司在西北部统治地盘扩大,其势力达巴塘、理塘之地。清代乾隆年间曾到维西一带考察的余庆远说:

麽些兵攻之,吐蕃建碉数百座以御,而维西之六村、喇普、其宗皆要害,拒守尤固;木氏以巨木作碓,系以击碉,碉悉崩,遂取各要害地,屠其民而徙麽些戍焉;自奔子栏以北番人惧,皆降。于是自维西及中甸,并现隶四川巴塘、理塘,木氏皆有之,收其赋税,而以内附上闻。[5]

康熙十年(1653年)云南巡抚李天浴“题请豁免中甸等处无征米麦”时,也提道:

丽江土府,元明时俱资以障蔽蒙番,后日渐强盛,于金沙江外则中甸、里塘、巴塘等处,江内则剌普、处旧、阿墩子等处,直至江卡拉、三巴、东卡皆其自用兵力所辟,蒙番畏而尊之曰:“萨当汗”[6]。

综观历史上木氏土司在西北与吐蕃之间兵戎之争,从内因上讲,乃是藏族土司和纳西族领主扩张自己势力,进行政治上、军事上拉锯战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挑拨所致。一方面,明王朝就曾对川西藏族地区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提出,“以蛮攻蛮,诚治边之善道”;对朵甘都司“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并以“西陲宴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思”而自诩[7];另一方面,明王朝又认为木氏土司“守铁桥以断吐蕃,滇南藉为屏藩”,屡次对其加封进爵。然而我们今天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视之,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陈迹,其是非功罪自有古人承担,不必去背历史包袱,作茧自缚。[8]

当然,积极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方国瑜指出:

自唐初,麽些民族介于吐蕃、南诏之间,其势力消长,互相攘夺,则其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亦可想象得之;今日之麽些文化,受西川传入汉文化之影响甚大,而南诏、吐蕃之文化亦当有影响,又麽些文化输至吐蕃者有之(如食品、礼节,多习自麽些也)。任乃强《西康图经·民俗篇》述开辟滇康间文化之三大动力,以丽江木氏图强,经略附近民族,为第一动力,洵非诬也。[9]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2)

三、北入鼠罗,争夺金矿

鼠罗,在今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也是木氏土司向外扩张的重点。

金沙江支流无量河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传说,明朝初年,木氏土司兄弟们来此地游猎,见到这儿土地肥沃,就带来大麦、圆根(蔓菁)种子撒在地上。第二年转回来时,看到麦穗丰满,圆根肥大。从此,迁来部分纳西族住在这里。那个地方今称俄亚,有世袭俄亚“木瓜”(大村长)到1950年时已传20代。但从整体而言,木里地区统治者却是“西番”,是木氏土司向北扩张的劲敌。

据《木氏宦谱》记载,木氏土司向鼠罗用兵达20次,鼠罗也是永宁和盐源诸土司向外扩张的重要目标,斗争局势更加复杂。

木氏土司对鼠罗征讨从明朝中叶景泰年间开始至后期斗争尖锐。特别是万历十年(1582年)时,永宁联合四川左所、右所、前所、后所、中所等五所土司兵,“毁伤鼠罗村寨二十七处”。丽江土司木旺于本年正月间,亲领兵把他们打退到永宁境内,八月“亲领兵东进永宁,攻克阿罗光世寨,俘擒永宁土知府阿雄”,但没有杀害他。万历十二年(1584年)永宁土司余部又联合五所土兵,“又围香水光世寨,亲援得胜。又得胜香水瓦,建立天佑寨”。十四年(1586年),“建立香柱寨,随至剌他得香水戟贾罗、相文、明原等一概地方。十五年(1587年)杀得左所阿卷并剌毛加。十六年(1588年)得胜,建立卜瓦宝之寨。本年剌他西番暗结五所来围香柱寨,亲领援急得胜”;“二十一年(1593年)建立香水普保寨。二十二年(1594年)重建巴托卜习城”。

木森在万历八年(1580年)继任,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去世,在位16年间,出征鼠罗10次。其孙木增时仍然战火不断,因而该地成为禁区。加之有贡噶岭雪山,更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徐霞客曾记述曰:

闻有古冈(牯岗,贡噶岭)之胜,不识导使一游否?古冈者,一名鼠罗,在郡东北十余日程,其山有数洞中透,内贮四池,池水各占一色,皆澄澈异常,自生光彩。

木增拒绝徐霞客去鼠罗,托辞“且言古冈亦艰于行,万万毋以不赀蹈不测”。而实际如徐霞客所记“去冬亦曾用兵吐蕃不利,伤头目数人,至今末复,鼠罗、古宗皆为与其北境相接,中途多盗,外铁桥亦为焚断”。前几天“且求往忠甸,观所铸三丈六铜像”,亦言“忠甸皆古宗路,多盗,不可行”。

徐霞客在《丽江纪略》还有一段记述:

丽江名山牯岗、辇果,俱与鼠罗相近,东北界。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番名。甲戌岁,先有必烈部下管鹰犬部落,得罪必烈番主,遁居界上,剽窃为害。其北胡股贩商,与西北大宝法王往来之道,皆为其所中阻。乙亥秋,丽江出兵征讨之。彼先以卑辞骄其师,又托言远遁。丽人信之,遂乘懈返袭,丽师大败,丽自先世雄视南服,所往必克,而忽为所创,国人大愤,而未能报也。[10]

木氏土司北进鼠罗的目的主要在于开挖金矿。木里山区埋藏着许多矿藏,金矿几乎到处都有,在1949年前,国外把木里称为“黄金世界”。特别是无量河、木里河、雅砻江流域金矿最集中,无量河畔水洛金矿更是有名。水洛,丽江纳西话称为sɿ³³lo³²,亦即鼠罗。笔者于1982年去木里调查,当地父老言,凡是“木天王”挖过金矿的地方就有金子,凡是“木天王”没有挖过的地方白拉拉(无用)去挖,当时木氏土司还开挖了许多梯田,修筑了许多碉堡。长期的军事活动实质上就是争夺金矿。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3)

四、东进受阻,左所签约

盐源是历史上纳西族先民比较活跃的地方。元至十年(1273年)盐井卫麽些首领罗罗归顺元王朝,后立盐井管民千户。明设盐井土官,并在前、后、左、右、中五所设土千户、土百户。这些土官与永宁土司都同属一个民族支系,生活习俗和语言相同,但为了各自利益,经常发生冲突。

洪武末年,左所贾哈剌跟着月鲁帖木儿暴动,朱元璋告诫蓝玉说:

月鲁帖木儿信其逆党达达杨把事等,或遣之先降,或亲来觇我,不可不密为防。其柏兴州贾哈喇境内麽些等部,更须留意。

贾哈喇曾西犯北胜、蒗蕖,丽江土司木初曾先后随都督冯诚、何福、瞿能、大理卫李指挥多次出征,终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擒获贾哈喇。

永乐十五年(1417年),永宁头人矢不剌非纠合盐井土官马喇非,杀了永宁土司各吉八合。明王朝叫其子卜撒继任,又被矢不剌非杀害,后又命卜撒弟南八继。而马喇非领兵侵占永宁者波上、中、下三村,赶走南八,抢附近各寨。卜撒妻告于省,明宣宗命云南都督沐昂“谕以禄福,并移檄四川行都司下盐井卫,谕马喇非还所据村寨”[11]。以后,动乱不定,逮马喇非,送京途中死去。

正统年间,“盐井诸酋侵据,土官不能制,乃请设流官同知,经历各一,治署于澜沧卫,握郡符遥制之。其他密迩丽江,故数以侵渔为辞。然永、丽以金沙江为界,画地而处,原自分明,经幕府委勘后,争端稍息”。

成化末年,木氏土司兵北进鼠罗,亦及永宁、左所等地。《明史·四川土司传》称:盐井卫“地与丽江、永宁二府邻近,丽江土官木氏侵削其地几半”。

嘉靖七年(1582年),丽江、永宁两个土府与四川盐井卫左所、前所“节年互争村寨,构兵仇杀,酿成边患,惨不可言。彼此架捏情词,屡经奏扰,备行两省官,经年抚断,执迷不服,劳费兵粮,不可胜计”。据说正统元年(1436年)、弘治九年(1496年)“二次断案甚明,其原给画图贴影追出查对,各家俱有洗改,以图混争。盖由先前给与画图,填注村寨,有青、白、红三色分别亦明”。但各方“变诈无常,且纸上颜色易于改洗”。再加明初洪武、永乐两次调解,可谓“四下公卿、部使者议为之处析矣”。但问题仍然存在,且日趋尖锐。

嘉靖十三年(1534年)冬,明王朝云南、四川分别派四川建昌兵备副使俞夔、云南分守金沧道参政黄祺及文武官员和左所土官剌马仁、前所土官阿查、丽江土官木公、永宁土官阿和及把事等集中在补树村(今左所境内仍有此村名),将历年文书卷案图志,详加审查,以及解决存在各种纠纷。其各村寨应退还者,责令退还,应拆毁者责令拆毁。经过双方公断形成合同四份,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十六日两省四方签字,二月刊为《两省会勘夷情录》。

这次签订的合同是比较公允、平等的。明王朝“申明旧制,土官不得借兵仇杀”。当年“丽江土官知府木公者,阿和亲也,以兵助之,仇杀者数年”[12]。从此以后,相对稳定了一段时间,但该地区力量重新组合,斗争双方亦有变化。万历十年(1582年),永宁与五所结成联盟,多次与丽江木氏土司抗衡,从此木氏土司没有东至泸沽以外的地方了。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4)

五、木氏土司武力扩张的势力范围

木氏土司势力范围可以分明初和明末两段来论述。[13]

明初势力范围。明初以木氏土知府的丽江府领有兰州、通安、巨津、宝山四州和临西一县。从它的四邻上讲,应该是南邻鹤庆军民府及其所属的剑川州,东接永宁府、蒗蕖州(天启中废)、北胜州。顾祖禹说:“丽江军民府,东至澜沧卫蒗蕖一百八十里,南至鹤庆军民府界七十里,西至西番浪沧江二百里,北至永宁府甸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14]

又据《明史》记载,宋兴祖于万历三十一年(1604年)尚有“窃以丽江自太祖令木氏世官,守石门以绝西域,守铁桥以断吐蕃,滇南藉为屏藩”的说法。又永宁府“西至丽江军民府宝山州一百三十里,革甸长官司在永宁府西北一百二十里”[15]。革甸大约在今香格里拉洛吉一带。

木初在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曾同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朱程至西番地面开设扬塘、镇道二安抚司,剌何场及你那两长官司,并催令“番人”入京朝贡[16]。扬塘、镇道二安抚司,分别在今小中甸和大中甸。[17]

剌何场长官司事又见于《明史·地理志》《明太宗实录》等书,称“西番剌和庄摩些土酋阿奴第随之入贡,赐钞币表里”,“剌和庄有民三千余户,乞设官领之,遂从其请设长官司”[18]。刺何场在今维西北部,至今还有其名[19],你那即今维西县。

总之,明初木氏土司势力范围仅限于今丽江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明末势力范围。木氏凭借其武力,自天顺年间(1457~1464年)以后,向四处扩张,势力范围扩大了许多。

东北方面:势力范围已达雅砻江流域,“不仅占有了守御打冲河(雅砻江)的五所的一部分领域,而且占有了盐井卫以至建昌卫以及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的一部分领域”[20]。据纳西族李立三说,他到九龙经商,还看见木氏军队所筑的坚固碉楼8座,高约3丈,有方形的,也有八角形的[21],可见木氏兵力已达九龙。《徐霞客游记》称“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鼠罗相近”,下面注道“东北界”,即木氏以今稻城东部噶嘎岭(牯冈)为界的。当时木里、九龙、稻城均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北面:则今“巴塘、理塘至查木多(昌都)一线,为丽江府势力范围[22]。

西部:则到达今缅甸恩梅开江一带,清代维西设厅,包含该地区;又乾隆十六年(1751年)间硕色分配“野人地域”时候,把接近丽江府旧有的风木图等处及新招立的二别罗、毛竹寨、打密赖、塔偏、核桃登、瓜咱、辉仁、及瓦咀、立咱寨划归丽江府,似乎有历史传统关系。[23]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5)

参考文献及注释:

[1]《木氏宦谱),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2](木氏宦谱》,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3]同上。

[4]《石鼓碣》,《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7页。

[5]《维西闻见纪》。

[6]参见倪蜕《滇云历年传》。据方国瑜考证,今藏语 Sando,意即东方,“萨当”即其译音,萨当汗犹言东方王,今康、藏人称丽江为 Sando《元史·地理志》丽江路通安州(在今丽江坝)曰:“昔名三赕”,疑三赕为萨当音字,吐蕃称之,今滇康边区犹有“木方天王”之称,适土司姓木,称木方,或以木为东方,故译萨当之意而称之也。又按:《新唐书·南诏传》曰:“吐蕃封阁罗凤为东帝,封异单寻为日东王。”正与萨当汗之称相类。则吐蕃视元明之木氏,犹唐代之南诏,故以称南诏之号称木氏也。法国伯希和(Paul pel liont)《交广印度两道考》,以为东帝或日东王之号,发始于印度,因缅甸之语称中国皇帝为udi-bhava,而udi即udoya,意为“日出东方”,此说似可强通;然东帝,日东王之号为吐蕃称之,吐蕃何以用印、缅人之称以封南诏?则无可解说。且以吐蕃称木氏为萨当汗例之,东帝、日东王之号,知非用印、缅语,则缅语之udi-bhava,或发生于南诏即受吐蕃封为东帝、日东王以后,译其意而称之,而后有东帝、日东王之号也。参见方国瑜《麽些民族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4年第4期。

[7] 《明史·朵甘乌斯藏行都指挥司》卷三二一。

[8] 参看郭大烈《试论历史上纳西族和藏族的关系),《郭大烈纳西学论集》),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9] 方国瑜:《麽些民族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4年第4期。

[10]《徐霞客游记》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参见《土官底簿》《明史·云南土司传》、(天启)《滇志》等。周汝诚认为,永宁土官各吉八合之事《明史》系于宣德四年,误。应为永乐十五年(《土官底簿》)。但赶走南八,可能是宣德四年的事。参见《纳西族史料编年》,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12] 明实录·世宗》卷一七七。

[13] 本部分材料参考万斯年《明代木土司及其治下丽江考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1941年手稿本)和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14]《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七,云南五。

[15]《明史·云南土司传》。

[16]《木氏宦谱》。

[17]《中甸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方国瑜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46~850页)释为在泸水县。

[18]万斯年《明代木土司及其治下丽江考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1941年手稿本。

[19]万斯年《明代木土司及其治下丽江考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1941年手稿本。

[20]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41页。

[21]万斯年《明代木土司及其治下丽江考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1941年手稿本。

[22]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41页。

[23]万斯年稿、尹明德等撰:《云南北界勘察记》,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铅印本。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6)


【附】

嘉靖十四年《两省会勘夷情录》

这是明代研究左所、永宁地区的最珍贵的实录。现摘录其中两份合同,以供参考:

(一)

立合同地方剌马仁,系四川盐井卫左所土官千户,嘉靖七年内,有云南丽、永(宁)二府土官舍木公、阿和与本所互相奏讦,节经二省委官抚勘未结至今,嘉靖十四年正月,内蒙二省三司各道公同先后各该委官亲临地方,蒙将各奏村寨分断明白,各家情愿退领管业,不致异词,除将分拨村寨并各项事情开列于后。各家自今已往,永远不许争竞及互相仇杀,倘有不行遵守,听守法之家将此合同告官,查照断拨项下,治以重罪,仍罚白米五千石,运赴口外边仓上纳。恐后无凭,立此合同为照。

——答苴寨,左所退还永宁府府管业,该府情愿出房价白犊七百只与盐井卫左所剌马仁收领。

——纳古鲁村,照案断给永宁府管业,于本川内挨仆剌山根下,永宁府让路一条,横阔二丈,自鲁普瓦村起,直抵你卜歌山丫口,以通左、前二所往来前所村寨。

——鲁普瓦村与仆剌山相连,今断与左所剌马仁管业。

——六瓦水寨,原在泸沽湖中,但与左所村寨相连,今断与剌马非管业。

——列乌水塞,原在泸沽湖中,该永宁府管业。但先年剌马非曾盖寨房在上,今断还永宁府,仍令该府出备白犊六十只给剌马非收领,以作先年房价。

——比吕吕塞,原系永宁府地方,先被刺马仁占修,嘉靖二年委官断拆,不许修立。后该府又复修寨,今查照原案令拆毁,不许重修。

——鲁枯舍可新旧一村,查照先年卷案,断给永宁府管业。二家相连田地,彼此各有相掺,俱照旧耕种管业。

——鲁枯水寨、勒革水寨、比衣上下二村、落书村、落水村、卜乌瓦寨、的约村、节波上下三村、呼节村,俱照原案听从永宁府照旧管业。

——厄则村、答苴水寨、哭卢村,俱系剌马仁原占,断今退还永宁府管业。断退之后,限五日内左所剌马仁,即将守村人役掣回,听从永宁府阿和令人住守。如违,问拟恃强变乱成法,削夺官职重罪。

——香罗长官司管下木里瓦寨、婆罗瓦寨、革普瓦寨、子卜村、瓦祖瓦寨、古剥寨、西沙瓦寨、答节瓦寨、舍笔瓦寨、窝登村、厄马都村;瓦鲁之长官司管下卜兀瓦寨、的约村、舍瓦村、那剌寨、剌普村、摽摽村、都密村、剌卜村、剌卜舍瓦村、多力村、伯伯村、察部不借村;剌次和长官司管下贾切村、杜墨村、捏瓦寨、六捏村、矣楼村、波罗村、哑节村、章厄村、歇厄村、只罗寨、岂卜寨,以上三十四村寨,杨贤执称左所剌马仁占,白儿剌执称无占,责令白儿剌写下不致暗占结状。

——剌马仁妻阿氏,先于嘉靖十三年四月内,永宁府送还剌马仁完聚。

——刺马仁男刺马恩、女阿些于嘉靖十四年正月初二日,该云南分守兵备道行令永宁府追出,关送四川建昌兵备道转给剌马仁收领明白。

——木公、阿和、剌马仁等各奏杀人命,仍查照嘉靖十三年六月内各家和讲合同内各抵对勿论外。

计错落七字,又涂三字,俱用印钤盖,余外并无洗补。

嘉靖十四年正月十六日立合同,土官正千户剌马仁画,同应袭男剌马恩画,把事白儿剌画,八剌麻佐画,王竹佐画、白友义画,几各拍画,干剌初画,补卜窝画,哈思白佐画,屋华画,代书把事白友义亲笔,合同为照。

右给付永宁府土舍阿和收照。

建昌兵备道用印八颗半。

澜沧兵备道用印半颗。

(二)

立合同地方官舍阿查同男阿他,系四川行都司盐井卫前所土官舍,嘉靖七年内,有云南土舍阿和互相奏讦,节经二省委官抚勘未结,至嘉靖十四年正月内,蒙二省三司各道公同先后各该委官亲临地方,将各奏村寨分断明白……

——好足瓦塞、克可村、阿汝能村,以上三村寨,审系永宁府占,今断退还前所阿查管业。断退之后,限五日内永宁府即将原守寨人役掣回,听从前所阿查令人住守。如违,问拟恃强变乱,削夺官职、重罪。

——我答村……以上八村塞,阿查执称永宁府占,杨贤执称无占,责令杨贤写立不致暗占结状。

——摆安村……以上二十四村寨,阿查执称丽江府占,阿和执称无占,責令阿和写立不致暗占结状。

——麦得村……以上七村寨,阿查执称剌马仁占,白儿刺执称系剌马仁管下西番占,今责令剌马仁令西番退还阿查管业。

——窝尾村、亮答村、答洼村,以上三村寨,阿查见管。

——八瓦寨,原系前所地方,丽、永二府不该平毁。又于邻近一山起立波儿瓦寨,但前寨系是荒山,既已建立成工,难以拆毁,今断令丽、永二府出备原平毁八瓦寨房工价白犊一百二十只,给发阿查收领,听从修盖八瓦寨。其八瓦寨原管地土,至波儿瓦寨山脚下,原管地土,俱听阿查照界管业,永宁府不得越界侵占。经断之后,如二府以村寨相近,恃强侵夺,阻寨出入,查照变乱成法,削夺官职事例重治及差官,就将波儿瓦寨通行拆毁。

——窝石寨、独力麻寨,原系各家经行香罗等处路口,先经委官断令拆卸,不许重修,今永宁府仍复建立,查照原案断令拆毁,以通各家往来。

——原奏内羁留阿查,先于嘉靖十一年十一月内,该委官都指挥李,差人于阿牛寨拘回该卫,听候。

——阿查妻木氏,先该四川建昌兵备道议,将木氏另行改嫁,行令盐井卫另选婚配。今审阿查,愿与木氏完娶,断令丽、永二府,将木氏并女阿眉,送与阿查,照旧完娶。

……

——永宁府管下村寨一百三十一处:六得寨……

——盐井卫左所土官剌马仁管下村寨五十三处:着罗地……

——盐井卫前所土官阿查管下村寨四十七处:阿牛寨……①

注:① (明)彭汝实撰:《六诏纪闻:会勘夷情前卷》,引自《金声玉振集》(十二)中国北京书店,1959年。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7)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叶 紫 杨杰宏

文章来源 郭大烈、和志武著《纳西族史》2015年版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8)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木府六位杰出土司(纳西族史16)(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