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

屈原的伟大可谓千古不朽,他的政治才能以及文采风流,在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已经取得了成就,然而他的魅力持续而又悠久,在他逝世两千多年以后,已经蜚声国际影响力深厚,作为中华民族浪漫主义诗坛的第一领袖,他与哥白尼、莎士比亚、拉伯雷并肩齐头,被尊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誉满全球!只可惜屈子在世时满是悲苦愤忧,因为他生活的“战国”早已不比“春秋”,春秋时的大楚绝对是顶级诸侯,在乱世汪洋中犹如巨型航母一艘,他们敢于最早称王无视大周,更是在楚庄王之后称霸天下拔得头筹,可自从战国时代特别是楚怀王当上元首,楚国数次因张仪和秦国的戏弄蒙羞,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子怎能不哀怨忧愁?

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1)

其实屈原是芈姓屈氏属于楚国贵胄,名曰“屈平”字取为“原”才将尊称永留,年轻时便以博闻强记被公认为优秀,官拜“左徒”大致相当于令尹的副手,可谓少年得志为国效力出谋,据说屈左徒也立志于变法革新除旧,难免引得楚国老臣贵族与之明争暗斗,当年强如吴起都无法在楚国自救,何况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经验尚属浅幼?毕竟他是楚国自家王室的亲族骨肉,虽不至死但也贬官降职壮志难酬,“三闾大夫”主要是将知识向青年传授,屈子担任此职后基本被流放驱走,他对国君和朝廷的不满与抱怨难免会有,但爱国之情与赤子之心绝无停休,始终心怀着楚国的国恨家仇,所以张仪被释放不再是阶下囚,屈原竟敢不顾礼法斥责楚怀王荒谬,足见其风骨刚直赤诚可剖。纵然屈平让熊槐觉得如此别扭,但他也不敢轻易将屈原弃丢,更要利用他的才能在列国周游,依靠见识与说服力找各个强国诚心相求,像过去一样继续做楚国的盟友。

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2)

众所周知的楚怀王向来没有坚定主张,他与哪方结盟完全看哪方实力更强,这种人不顾自己的信誉与声望,对屈原也是先利用再“流放”,所以他难免因为愚蠢而客死异乡,其实屈子也曾苦劝君王要多加提防,不要轻易地进入秦国蛮邦,谁都知道秦人居心叵测恶如虎狼,轻信他们的结果就是屡次上当,结果一意孤行的楚怀王才死得那么窝囊,王位也传给了太子熊横即楚顷襄王。

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3)

屈原对楚国遭受如此大的屈辱更感哀伤,只能把一切不满无奈寄托于文章,他谴责楚国之所以会遭此“国丧”,全是因为楚国上下昏庸膨胀,结果此举让熊横火冒三丈,决定“严惩”屈原以恢复些许荣光,屈原便因此流放到更远的边疆,从此屈子再无机会施展抱负理想,每日只能在江边披发沉吟神情惚恍,精神难免萎靡不振面容颓唐,如同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四处流浪。可有一位老渔翁还是认出了他的磨样,关切地问他为何如此凄凉,只听屈子绝望地对老渔翁讲:

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4)

除了我干净之外这个世界到处是肮脏,除了我清醒之外世人全都是沉醉迷惘,这样的世界如此龌龊不正常,怎能不让我这个高洁之人痛断肝肠?老渔翁希望三闾大夫没有必要那么高尚,既然这个世界已不是人间天堂,您又何苦给自己插上天使的翅膀?屈子听完这话更加挺拔起胸膛,坚持自己绝不会受到任何“污染”影响,如同刚洗过头的人不能容忍帽子上,沾有任何灰尘甚至泥浆,刚洗过澡的人也要让自己的衣裳,和自己的身体一样干净漂亮,任何清白的人都不能接受污垢与糟糠,所以自己宁肯葬身滚滚的汨罗江,也不会对这污浊的世界有任何容让!

屈原是否应该投江而死(为什么屈原选择投江自尽)(5)

随后屈子创作了《怀沙赋》文采飞扬,赋中寄托了他的无限恨怅,自己纵然心怀天下志气远广,却因为各种卑鄙妒忌的小人朋党,好似飞驰的千里马却无人为之计量,又像囚困在竹笼中的凤凰,有天大的本领也没有办法派上用场,而远古的圣王尧舜禹汤,自己能见到他们的希望微小渺茫,屈子面对这样残酷又难以接受的现状,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这种煎熬与折磨越痛苦漫长,屈原就越想告别人世永享安详,最终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水中“隐藏”,纵身一跃由汨罗江水为自己陪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