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

公元1875年1月12日,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在紫禁城驾崩,这一天距他亲政还不足两年。

少年病逝,关于这位年轻皇帝的死因民间有着诸多猜疑,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同治皇帝的死因都不能排除一个难以启齿、皇家禁忌说出的疾病,这就是:梅毒。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1)

​按理说皇宫内最不缺的就是各色美女,根本不用走出宫门,更不用放下九五之尊去冒风险嫖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同治皇帝进入到烟花柳巷,以至于沾染了风尘疾患呢?

史料记载,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慈禧太后为十七岁的同治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但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并不一致:慈安太后提议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为皇后。而同治帝本人喜欢前者,所以便执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册封为慧妃 。这一决定让慈禧太后大为不满,更是各种刁难。但最难的却是皇后阿鲁特氏,据说阿氏曾经有过怀孕,但并没能够产下,胎死腹中的原因据说就和慈禧有关。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2)

​细节无可考证,总之,同治皇帝的感情生活并不幸福,加上咸丰皇帝死后的宫斗、慈禧太后强势听政、清政府的内忧外患,各种烦心事可能是导致同治皇帝荒唐走出宫门的主要原因。

可是,短暂的欢愉没有给同治皇帝带回更好的心情,却带回了梅毒这个疯狂的魔头。

一个刚刚亲政不久的新君,尚未展开羽翼的少年皇帝,就在全身多发溃烂,恶臭难闻的哀嚎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3)

​​​梅毒起源

同治皇帝病故于1875年,而关于梅毒,其实已经再欧亚大陆上肆虐了几百年。

一般人认为梅毒起源于美洲。

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和他的船队完成了历史性的首航,在带回大量黄金珠宝和一批土著囚犯的同时,也把当地的”特产“梅毒带到了西班牙,继而很快“风靡“欧洲,蔓延全世界。

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首个梅毒的传播者,甚至也曾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互相指责,梅毒一度也被称为“法国病”、“那不勒斯病”、“威尼斯病”等,但是哥伦布却是被史学家反复论证、经得起推敲的第一人。哥伦布曾经五次新大陆探险,足迹踏遍巴拿马、古巴、加勒比群岛以及中美洲,而且有证据证明,哥伦布曾粗暴对待当地的土著居民,强奸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而哥伦布所率领的三分之一船员甚至哥伦布自己都是因为患梅毒死亡。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4)

梅毒引起的症状

那个年代抗生素还没有问世,所以梅毒在人体的发展没有障碍,如同教科书一般,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发病过程,直至死亡。

而现在由于抗生素的普及,感染梅毒的病人已经很难出现那种完整的病程,变得更加隐蔽和扑朔迷离了。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前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根据发病过程可以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主要经性传播,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5)

早期梅毒:一般病程在2年之内,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硬下疳):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好发于外生殖器,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阴道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以外者比较少见。典型的硬下疳初起为小片红斑、无痛性丘疹,随后扩大形成硬结,并在表面坏死形成溃疡,触上去具有软骨一样硬度,其表面分泌物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持续3-4周,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6)

二期梅毒(全身皮疹):梅毒并没有因为硬下疳消失而痊愈,而是随着血液和淋巴循环进入到了全身各处,进入皮疹期。患者在皮肤发疹前可有发热、头痛、骨痛、三叉神经痛等前驱症状,持续3-5日后,出现全身皮疹、湿疣及脱发等,并常常伴有咽喉炎和黏膜斑等。二期梅毒发病可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眼、骨、神经系统及内脏等损害,但一般较轻微。

晚期梅毒:多在感染后2-15年,症状复杂,包皮肤、黏膜、眼、骨、关节受侵,可表现出皮肤粘膜溃烂、失明、鼻骨塌陷等,内脏受到侵犯,可以为心血管梅毒、内脏梅毒和神经性梅毒等,有些晚期患者可出现妄想、过激等精神失常。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7)

梅毒的治疗

为了对付梅毒人们曾经想尽了办法,在17世纪的时候,人们迷信和健康处女性交可以将梅毒排出体外,这个荒唐的说法一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也不知道因此祸害了多少无辜的少女。

后来,人们从炼丹术士那里取经,发现水银可以杀死病毒,当时医生也会用水银药膏外敷,或用水银蒸馏让病人吸入,这一方法确实对梅毒螺旋体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是,水银的毒性也一样致命,以至于连医生都说不清患者最后的死亡原因是梅毒还是水银中毒。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8)

后来在18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曾发明了一种蓝色小药丸,是用水银与香水、蜂蜜、甘草粉末等混合在一起制成,这种蓝色药丸曾一度成了上人们出行必备的药品。

一直到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才彻底终结了梅毒疯狂的脚步,一直到现在,青霉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梅毒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哪一期梅毒,苄星青霉素钠仍然是治疗的首选,只有在青霉素过敏时,才考虑使用强力霉素、头孢曲松等替代。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亚治疗量的抗生素应用,改变了梅毒的自然病程,导致梅毒变得隐匿、不典型,尤其是梅毒潜伏期,由于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性伴都无警惕性,所以这部分带毒者就成为了梅毒主要的传染源。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9)

梅毒的讳疾忌医

人们历来对性传播疾病是忌讳莫深的,不愿意说出来,更不愿意让人知道。据说,慈禧太后明明知道儿子患的是梅毒,却命太医按天花治疗,以至于同治皇帝仰天垂泪,却无能为力。所以后世留存的无论是诊籍还是医案,内容都是以天花为主,毕竟皇帝患梅毒,这说出去就是天大的笑话。

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他1923年所著的《清代通史》里,再三强调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医李德立的两位曾孙李镇和李志绥也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

同治皇帝之死真相(同治皇帝死因之千古谜案)(10)

痛苦成为了别人的笑柄,这就叫雪上加霜了,所以,无论是名家名人还是平民百姓,患梅毒的人都会极力隐瞒患病实情,甚至逃避治疗,这也在客观成为了梅毒难以根除的原因。

好在有了医学的进步,梅毒猖獗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婚外性行为仍然是梅毒抬头的根源,所以,感性一刻还是需要理性对待,否则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微小生物会让你长记性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