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知识框架(33.生物进化思想的错误解释)

2013年的初中生物练习册,在《视野拓展》栏目中,有一段如下内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生物的进化知识框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的进化知识框架(33.生物进化思想的错误解释)

生物的进化知识框架

2013年的初中生物练习册,在《视野拓展》栏目中,有一段如下内容:

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物为生,繁殖力极强。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量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数量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在“有冠毛的企鹅”中,雌鸟每次总要产两枚卵,一枚大,一枚小。在南极环境下,它只有能力把一只鸟养到成年独立的时候;通常,这只幸运的鸟就是较大的蛋孵化出来的那一只。可是,它每次还是下两枚蛋,以作为一种保险,以防较大的那枚鹅蛋被别的动物吃掉。如果两枚蛋都孵化出来,则较小的那只企鹅,往往就被较大的企鹅啄死了。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的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种族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持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过这个数字,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

以上“一种老鼠”、“有冠毛的企鹅”和“黄山猕猴”三种动物的故事,出现了错误说教。

拉马克认为,动物有的器官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经常不用而退化,叫“用进废退”。这种后天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叫“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学说是这样来解释长颈鹿的进化的:长颈鹿的先祖只是像今天梅花鹿一样的脖颈长度,它们先祖的后代要一代又一代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用进废退”使得脖颈变长,并一代又一代遗传叠加就形成了今天的长颈鹿。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错误在于:一是“动物意愿”影响了动物的生存和进化,二是具有“主观臆造”的成分。

达尔文(1809—1882),英国人,他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叫“自然选择学说”,即动物的生存和进化是自然来选择的,而不是以上三个故事中动物自己来选择的。自然选择的意思,例如,长颈鹿的祖先只是像今天梅花鹿一样的脖颈长度,它们的后代要吃高处的树叶,这样,一代又一代把短脖子的鹿就被自然界淘汰掉了,而“定向选择与不定方向的变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一代又一代的叠加就形成了今天的长颈鹿。

以上“一种老鼠”、“有冠毛的企鹅”和“黄山猕猴”三种动物的故事,其实,讲的都是动物进化和“生态平衡”中种群数量与密度的调节。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是因为具有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机制。例如,草、羊与狼之间数量关系的自我调节:草多了,羊就多了;羊多了,狼就多了。狼多了,羊就少了;羊变少了,狼就少了:羊变少了,草就又多了;这样就成了自然界动态的平衡状态。羊与狼,狼的数量控制着羊的数量,从而间接保护着草场,所以,食肉动物的狼和鹰是作为草原的保护神的。

自动调节,是自然法则。显然,以上三种动物的“动物的自我调节”是作者主观臆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