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学科最新评选结果(教育部双一流)

双一流大学学科最新评选结果(教育部双一流)(1)

双一流大学学科最新评选结果(教育部双一流)(2)

来源 | 教育部、双一流高校

编辑 | 学术君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山西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7所大学新晋入选,其中山西大学有2个学科,其他高校有1个学科。

新晋的7所“双一流”大学中,有准部属身份的部省合建高校(山西大学),有老牌的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也有非常年轻的新型高校(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另外还有两所实力非凡的医学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双一流”建设的工作安排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

一是建设动态监测中,定性描述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加大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并有充分“留白”空间,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

二是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

三是在认定建设范围中,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基本门槛,把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质量水平作为基本依据,突出建强促优,综合设置认定条件,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

“双一流”建设学科新动向

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第二轮建设名单没有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

“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

教育部表示,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为什么公布名单中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设学科?

教育部答复是:

落实《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阶段目标,《若干意见》改革任务之一是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为稳妥开展自主权扩大的工作,三部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

两校深入实施“两校一市”综合改革以来,获得中央及地方巨大的资源政策投入,改革基础好,综合各方评价首轮建设成效突出,两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能够起到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放权的主要考虑:

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

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权责匹配,强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

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自行公布建设学科。

本文来源:教育部、双一流高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