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

封面图:甲骨文 “童”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1)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剧照 小朋友们练习书法

关于少儿教育一直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一些教育机构也在研究儿童启蒙教育的相关问题。那么在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是从几岁开始,又学习些什么内容呢?比如书法。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小学者,儿童识字之学也。 ——许慎《说文解字》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

—— 孙过庭《书谱》

幼学即仿佳帖,其法从骨髓中来,可令邪魔辟易,不必大加甄别,不必外取去就,尽自有冰鉴。若中岁知书,虽得换骨神丹,必须用力数番,方能埽垢。至若老年进学,百倍加功,难追俗骨。余实蹈此,自亲其事,故言之切中,亦已晚矣。后生勉之,毋为后悔。

——赵宦光《寒山帚谈》

(王羲之)七岁能书,年十二,于父旷枕中见卫夫人所传蔡邕笔法,窃而读之,书遂大进。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

学字亦不可早,小儿手小骨弱,难教以拨镫法,八九岁不晚。

——王筠《教童子法》

民间也广泛流传“七精灵,八糊涂”的谚语,认为孩子7岁时(实足6岁)入学启蒙的将来聪明,8岁时入学就糊涂了,再晚入学则可能是“花钱不识字”。

——张倩如《江苏古代教育生态》

古代童蒙书法教育有如下特点。首先,童蒙教育以经学教育为主,书法是其补充;其次,识字和写字是童蒙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还暗含着对文字学的隐性要求,因此所使用教材和范本多兼有字书性质,如《弟子规》《千字文》《急就篇》等;再次,童蒙书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官僚体制对于文书书写的需要,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最后,童蒙书法教育在带有实用性的同时,始终坚持着对美的追求。汉末魏晋以来,书法名家大量涌现,童蒙书法教育也更多地关注书法的艺术性。

这里列举几篇历史上那些著名书法家,在童年学习书法时的故事。

王羲之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2)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中少年王羲之练习书法

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3)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导演周祥林指教剧中少年王羲之执笔法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4)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导演周祥林指教剧中少年王羲之执笔法

王献之

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5)

王献之《中秋帖》

欧阳通

欧阳通学书买父字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6)

欧阳通《多宝寺道因法师碑》

柳公权

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7)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米芾

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

书法神童作品:史上书法大家的童年(8)

米芾《清和帖》

说明 | 此篇图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剧照,由书法网编辑。更多精彩阅读,敬请关注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墨品书法网】,转载请务必说明源自“墨品书法网”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