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

还记得前几年山上野兔很多,在白天都经常有出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见到野兔都会追,野兔的前脚比较长,后脚稍短,因此,野兔爬坡速度很快,往往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下坡却是短板,因此,很多人追野兔都会从上往下追,这样往往能有所收获。

由于野兔在夜晚经常出来觅食,但是野兔有个弱点,那就是怕强光,当我们用电筒直射兔子的眼睛的时候,兔子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任人抓捕。

大家发觉没有,现在在农村野兔越来越少了,以前大山上随处可见的野兔现在变得稀罕了,而以前比较稀少的野猪现在却成群结队,是生态环境变好了导致的吗?还是什么原因导致野兔变得越来越少了?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1)

一、野兔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野兔和家兔对生活的环境要求是不一样的,家兔由于经过很长时间的驯化,已经适应了“青菜来了张口,红萝卜来了”就喜欢的一层不变的生活。

但是野兔就不一样,野兔由于生活在安全没有保障的自然环境中,而自身又不强悍,天敌很多,随时都要保持警觉性和对环境的敏感性,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的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口中食物。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2)

1、要能够隐蔽下来

由于野兔天生没有攻击力,因此,他们练就的本领就是躲和逃跑,因此,野兔选择的生活环境首先就是必须能够隐蔽自己,也就是要求是有小树杂草等将自己隐蔽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天敌的发现,从而增加安全系数。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3)

2、视野要宽阔

野兔天生就是“消极”生活,不愿意“树敌”,它们练就了一身的逃跑本领,也因为不愿意和任何敌人发生“冲突”,因此就要为自己能迅速逃离危险环境创造条件,因此,野兔的生活环境必须是视野开阔地带,这样才能迅速发现敌人,迅速逃离危险区域。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4)

3、最好有充足的水源

野兔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特征原因,它们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野兔生活的环境往往都是有水的地方,比如农田周围,水池周边,这样的环境往往是野兔喜欢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水源的地方野兔一般都比较多,当然,也是以人为代表的“猎手”比较喜欢的地方,因为野兔肉非常鲜美。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5)

4、能够建多出连通的“地下别墅”

我们都知道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不是兔子有多狡猾,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多危险,同时,从兔子的天性出发,它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安全考虑,随时都做好逃跑生存的准备,因此,兔子喜欢打洞,这样更不容易被发现,而为了能更好的生活,它们往往会打多个出口,当天敌进入洞中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逃生方案,从而更好的保全生命。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6)

二、野兔的繁殖力如何?

我们都知道,家兔的繁殖力很强,往往一个月就可以怀孕产仔一次,而且每次的产仔不少,往往都会有很多,5只以上10只以内是非常正常的,而一年一般可以产仔6-8次,换句话说,一只兔子一年最少可以产仔30只,高的情况下可以产仔100只左右,这个速度还是很惊人的,

那野兔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野兔的生活环境恶劣,天敌较多,而他们遇见敌人往往采取的是“游击”战术,为了适应环境,野兔的怀孕生仔就大打折扣了,因为没有家兔那种先天优渥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怀孕和产仔方面完全不同,野兔1年一般也就怀孕产仔1-2次,而每次的产仔数量也比家兔上很多,每次产仔也就在1-4只之间。换句话说,1只野兔1年最多能产兔崽子8只。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7)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野兔的繁殖能力实际上是不多的,更关键的是,并不是每只幼崽都能顺利长大。因为野兔的生活方式就是逃跑,因此当它们遇见天敌的时候往往就各种逃命了,逃掉了说明你命大,逃不掉那没有办法,只能成为别的动物的口中食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幼小的野兔即使逃脱了天敌的捕获,但是它们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也有可能因为自身的生活能力不足而死亡,因此,野兔的数量实际上是要打很多折扣的。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8)

三、生态环境好了,为什么野兔反而少了

那问题来了,随着大量的土地抛荒,农村人口不断地选择在城镇生活和工作,农村土地也越来越闲置,按理,更利于野兔的生活,野猪增多就是很好的例子。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野兔的生活环境不喜欢茂密的森林和大片大片的大树,它们需要的恰恰是小树苗和长得不算高的庄稼,这样,一方面环境更适合其生存,同时,丰富的小麦等庄稼叶子,也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而现在的农村土地都抛荒了,很多地方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换句话说,以前种植粮食的土地没有了小麦、大豆、玉米这样适合野兔生长的植物和视野宽阔的生活环境,反而是很多以野兔为主要食物的其它动物生存,野兔的数量减少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农村植被的变化 农村植被茂密了(9)

所以说,土地抛荒不光是影响我们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影响野兔的生活和繁殖,导致野兔无法生存下去,因此,野兔数量减少也就成为了必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