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1)

历史是人写的,它自然会打上作者的个人印记。尽管如此,历史的事件就在那里,无论历史作者的个人喜好和历史观如何不同,历史著作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本身的差别并不会太大。

反映中国历史的文字材料浩如烟海,但是相对可靠的是官方修撰并一直传承下来的“二十五史”,历代私史、野史、史注、史评、笔记小说、演义等等都只能作为我们阅读“二十五史”时候的参考。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哲学流派和哲学研究方法,它以反对现代主义为抓手,在解构和批判现代主义关于人的身份的客体性和人的感觉的同一性之际,致力于宣扬人的自我性,人的感觉的多样性。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引领下,历史领域出现反传统浪潮,史书的字面意义和传统解释被让位于作者的个人意图和读者的反映,从而引发历史虚无主义回潮。

本世纪初前后,西方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即历史写作、历史诠释和历史接受的走向。一些学人以历史学家的头衔,借助图书、电视剧、电视讲坛、新媒体等方式或平台,干着“去历史”、“黑历史”、“反历史”的勾当,严重干扰了人们对传承至今的“二十五史”的阅读和正确理解。

那么,历史虚无主义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历史虚无主义者将历史演义化、宫廷化,并以此为借口和手段恣意修正历史。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2)

一、历史的演义化逆流

从南宋中期开始,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备和市民阶级的壮大,说书行当出现并迅速盛行起来,历史话本大量出现。后来,简单的、粗糙的历史话本向复杂的、精致的历史小说转化,元末以来,几乎每一段中国历史都被历史小说演义了好多遍。《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杨家将》、《说岳全传》、《三侠五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演义小说。清末民国学者蔡东藩积十年之功,创作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包括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等十一种,600余万字。

历史演义终究是演义,它固然源自历史,但是它并不是历史,它是文学作品。有人说《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其实其史实连五分都没有。蔡东藩生前,《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陆续出版期间,他被人们特别是民国教育界称为历史学家,但是蔡东藩本人不接受这个头衔。他认为,固然他通读过历代官方史书数遍,但他只是知道历史而已,从未解读历史,所以他不是历史学家;而《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它只是小说,所以蔡东藩认为自己是小说家。

近些年来,评说历史的浪潮方兴未艾,不同媒体和平台的历史大讲坛、历史大课堂、历史百家层出不穷,数不清的谈史书籍、论文、随笔充斥书店和网络,有的历史话题还会引起大面积争论,数千人、数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但是许多人在作品或争论中所使用的历史资料往往来自历史演义。系统读一遍四千多万字的“二十五史”是不容易的,而要想熟知历史,读一遍甚至还是不够的,于是有的没有系统读过“二十五史”的历史类作家、谈家便把历史演义中的相关内容拉过来。有的历史类作家、谈家虽然熟知历史,但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却撇开历史资料不用,偏要拿历史演义片段来作自己的论据。

当前,历史的演义化愈演愈烈,但是我们不能把这股逆流归罪于历史上的历史演义作家。古人常常嘲笑那些“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的听书者,言下之意就是指演义是假的历史,罗贯中、蔡东藩可从来都没有教导人们通过他们的著作去学习历史。

历史的演义化不仅混淆了历史和文学的界线,更割裂了历史和当代的纽带,误导了当代读者的历史观,值得人们警惕。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3)

二、历史的宫廷化逆流

近些年,起源于香港的经典剧目《金枝欲孽》的宫廷剧(或者叫做宫斗剧)在大陆广为流行,《宫锁心玉》、《大清后宫》、《武则天秘史》、《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等常播不衰,《后宫甄嬛传》更把宫廷剧的流行推向新的高潮。

与宫廷剧相呼应,宫廷小说也大都是畅销书。《贵婿临门》、《黄金台》、《医妃独步天下》、《锦衣香闺》、《再世为妃》等等都是供不应求,一版再版。二月河是当代最著名的宫廷小说家,他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巨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全世界。

关注宫廷,是中国古代历史作家的传统。“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著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有宫廷情结。《史记》一共130篇,其中,12篇“本纪”是专门写君主的;30篇“世家”的传主也基本上都是环绕在君主身边的侯爷、勋贵;70篇“列传”中,至少有50篇的传主是环绕在君主身边的文臣和武将。司马迁开创的历史的宫廷化叙述一直影响着历代官方史书修撰者,“二十五史”说到底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宫廷史。

“二十五史”固然是以宫廷或者君主为纲,但是它也保存了不少普通人的资料。古代多有评说历史的学者,他们完全可以对宫廷以外的历史进行评说,但是,很遗憾的是,那些学者所关注的依然是宫廷。比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的读史著作《宋论》共十五卷,每卷的标题就是一个宋代皇帝的名字,每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围绕该卷皇帝展开的。

中国历史叙述的宫廷化传统可能是当代宫廷剧、宫廷小说泛滥的诱因之一,但是,宫廷剧、宫廷小说却不是当代历史宫廷化逆流的诱因。宫廷剧的编导、宫廷小说的作者从来都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历史,二月河称自己为清宫历史小说家,却不是清史学家。把宫廷剧、宫廷小说当作历史来接受的是那些不愿意读“二十五史”却要写历史评论、谈历史原委的学人以及相关读者。

历史的宫廷化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叙述的宫廷化传统,进一步忽视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而且由于历史的宫廷化与电视剧、畅销书相结合,以迎合接受者的口味为目的,其评论和谈论必然有淡化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倾向,从而误导了接受者。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4)

三、历史的修正主义逆流

历史修正主义,是指一些学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篡改,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重新进行界定的思想和实际行为。

日本政府长期淡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次侵略行为,比如把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说成是日清战争,把十四年的侵华战争说成是日中战争,这是典型的历史修正主义行为。今年年初以来,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同时,国际上悄然刮起一股否定二战历史的歪风,波兰的一部分政客提出苏联和德国共同发动二次大战的谬论;美国总统在纪念二次大战的一次活动的演讲中刻意避谈苏联在打败法西斯德国中的历史作用,这些也是典型的历史修正主义。

在当前的中国,历史修正主义其实是历史演义化和宫廷化的必然结果。历史的演义化和宫廷化使历史离开了原来的地方,接受了演义化和宫廷化历史的学人研究历史、谈论历史的时候,他们只能以刻舟求剑的方式篡改历史。

历史修正主义者并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死硬的历史修正主义者。这部分学人通晓历史,但是他们无视早已存在的历史事实和盖棺论定的历史结论,坚持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出发,故意歪曲历史,捏造历史,修改历史既有成果。比如:中国现代史是一部是非曲直早已明确,事件原委早已大白于天下的信史,但是就是有一些政治观点异类的学人撇开历史事实,以外国人杜撰的一些历史演义和所谓见闻为证据,诋毁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革命家。

另一类是无知的历史修正主义者。这部分学人不太熟悉历史,但是却全盘接受了历史演义和宫廷作品,于是他们便对那些早就明白无误的历史故事和早就有了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修正。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学人给曹操翻案,他们要改变曹操奸诈、多疑、残忍、虚伪的反面人物形象,还曹操以雄才大略、儒雅风流、任人唯贤的正面人物形象,其实他们是中了《三国演义》的毒,如果他们读了《三国志》和中国文学史,就无需给曹操翻案了。

当然,死硬的历史修正主义者是会铁了心一路走到黑的,而无知的历史修正主义者却是可以通过接受正规的历史教育改正自己的错误。

总之,历史修正主义逆流否认历史真面目,宣扬假历史,污染历史接受环境,是极其有害的。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5)

孕育于现代主义哲学母腹的历史的演义化和宫廷化逆流,引发了历史修正主义歪风,使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阐释领域弥漫。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条件下,“去历史”、“反历史”、“改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容易迷惑广大网民,特别是占比更大的青年网民,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泛滥的可能性,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因此,我们呼吁历史学家们加大向人们介绍和宣传信史的力度,力争早日刹住历史虚无主义歪风。


历史评论董元奔(董元奔演义化宫廷化)(6)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兴趣广泛,系传统文化学者,网络知名作家。早年在教育主管机关做文字工作,世纪初转投自学考试辅导事业,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知名辅导工作者,事迹多年载入《江苏教育年鉴》。2016年始结庐闹市,专事写作,学业主攻唐宋文学,涉猎文史哲各领域,主要写作论文、随笔、诗词等。世纪初曾有论文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题征文一等奖。近年来曾获今日头条“深度优质长文精选频道创作者”、“青云实力派创作者”等称号,系今日头条特邀文史类参赛文章评委。


【说明】

1、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2、原创作品,侵权必究。转发、引用须告知今日头条或作者。

(编辑:董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