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2)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朱生豪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3)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4)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机会,阿木爷爷仍旧是山东农村一个不为人知的木匠。

2017年,他因制作鲁班凳的一条视频走红网络,几个小时便获得100多万的播放量,“当代鲁班”的称号就这样被网友叫了起来。也有人被这项传统手艺打动,称他为“男版李子柒”。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5)

阿木爷爷

阿木爷爷今年65岁,名叫王德文。5年前,早已退休的他在山东老家静享晚年,不料却因孙子的出世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状态。

他需要去广西梧州帮儿子带孙子了。一个极少出远门的老人,就这样穿越几千公里的土地,去到了南方一座城市。

机缘巧合,恰在这里发生了。

大半生养成的职业习惯,让王德文在带孩子期间利用一双巧手制作出各种木质玩具。拨浪鼓、小陀螺、木蜻蜓,每一个都是那么别样精致。

这让儿子阿成忆起儿时——当年父亲也是像现在这样,给自己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

他顺手将父亲逗娃的画面拍了下来,之后又在父亲制作鲁班凳时,录制了全过程。就是这条不经意的视频,让王德文一时火爆全网。

手锯、木锉、斧头、凿子、尺子,一应排开,木块不断被切割。不需用胶水与铁钉固定,仅靠榫卯结构,一个开合自如的鲁班凳就出现在了视频中。

那个夏天,是王德文最忙碌的时候,他需要不断接待来访的媒体,给大家演示制作经过。

然而成为木匠前,王德文的经历颇有些坎坷。

9岁那年,父亲触电去世后,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过早地托起了生活的重担。他需要去生产队挣工分,帮多病的母亲一起养活全家老小。

年长几岁后,王德文注意到村里的木匠赚钱多,且受人敬重。他动了学木工的念头。

拜师学手艺,需要给对方交一定的钱。王德文拿不出,只好长期给村里的木匠当帮工,偷偷学一些本领。

好在他用心,领悟能力也强,每次将观察来的步骤记到心里后,再找来别人丢弃的边角料,反复进行练习。慢慢也能做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桌椅等用品。

16岁时,王德文看到了邻居家的鲁班凳。折叠起来是一块方正的木头,轻轻一拉,就变成一个板凳。他感到震撼,拿回家反复研究。几天后,真的像模像样做出一个。

王德文的木匠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鼎盛时期,很多乡邻找上门定制家具,一项生意能赚二三十块钱。以五分钱买一兜面粉作为参照,这样的收入较惹人艳羡。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6)

阿木爷爷在给孙子打造木桥

只是近3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木工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儿子阿成到了择业的年纪,早已没有了子承父业的想法。王德文的技艺就此被人遗忘了。

如果不是儿子的一次偶然拍摄,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到一个普通木匠的生活。

像石头落入水中,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因一条视频,被人反复提起。中国传统榫卯技艺,就这样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王德文也在网友们的肯定声中,一边带孩子,一边继续自己的木工手艺。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7)

王德文的晚年,伴随着与孙儿的欢闹。对吴姥姥而言,需要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的陌生朋友。他们可能读小学,读初中,也可能是任意文化程度的成年人。

吴姥姥在镜头前出现时,总是雷打不动的那副装扮。戴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灰色多口袋马甲,手里总是变换着不同的物件。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8)

吴姥姥

西瓜、车轮、扫把、水瓶,甚至是一双筷子、一口锅,成为吴姥姥视频中的常见道具。如果不提前知晓她物理科普博主的身份,很难把这些画面与一场场科学实验划上等号。

网红吴姥姥,名叫吴於人,今年73岁。退休前,她是同济大学的物理教授,且担任了近20年的演示实验室主任。

教学的几十年间,吴於人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少人依靠刷题一路走到了大学。她讨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希望学生们都像她当年求学时那样,是基于兴趣而学习物理。

她常强调,学习物理首先要培养好奇心,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其次才能由好奇转为兴趣,将看似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轻松掌握。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9)

吴於人在教学

50多年前,吴於人读大学时,班里一共有40多人,而女生包括她在内,只有3位。她记得当年被人问起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不读中文,而是学物理?

这样的问话,反而让吴於人感到奇怪。为什么男生才适合学物理,女生不可以?在她看来,这只是大家长久以来的一种误解。学习某一门学科,并不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

小时候,吴於人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工作较为忙碌,但每周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玩。

吴於人最初学习物理,并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来自父亲的建议。因此在面对外人“女生为什么学物理”的疑惑时,她总感到莫名其妙。

成为老师后,为了培养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她常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用于实验中。退休后,依旧希望致力于科普物理的吴於人,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把每一项实验都搬上了短视频平台。

一个车轮正被左右手吊起。松开一只手,车轮倒了下去,而当将车轮旋转起来,再即刻松开时,车轮将正常旋转,毫无影响。吴於人问,“为什么呢?”参与实验的学生回答,“角动量守恒。”

学生拿来一个彩色弹跳小玩具,吴於人把玩着,来回丢到地上。通过几次实验,她向大家讲述了弹性势能变动能的经过。

在滑板上放置一个空水桶,吴於人再丢给学生一个吹风机,问如何从前方吹风而让滑板朝前走。之后她将方法演示给学生,“这是伯努利原理,把前方空气吹掉,它会自动补充,但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后面流速慢压强大,就往前推。”

网友在底下评论:“姥姥有学问”、“厉害,跟着吴姥姥涨知识”、“我读书时不喜欢物理,现在要跟着好好学了教我儿子”。

近年来,吴於人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转移到直播间,收获了一大批网友的喜爱。目前在抖音,吴於人的短视频账号“不刷题的吴姥姥”已有365.4万粉丝。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0)

同样凭借所长而被年轻粉丝追捧的,还有诉爷。这是一个自称“花甲少年”的老人,爱好是弹钢琴。

一头白发,一个挺拔的背影,一双灵活的手指。

62岁的诉爷端坐在钢琴前,任指尖在黑白格子上跳动,屋子里时而流淌出柔情的古典乐,也时而跃动着年轻人比较对口胃的音符。

这位六旬老人的演奏现场到底有多动人?

镜头往左摇,一架钢琴出现在画面中,琴架上撒满了红色的玫瑰花瓣。瘦削高挑的诉爷抬头望着乐谱,正沉浸于这场演奏。

曲子是《富士山下》。昏黄的灯光下,布满皱纹的双手被镜头贴近,如泣如诉的乐声反复撞击听者的耳膜。

有人在这首曲子下评论,“这是个浪漫的老Baby。”

老粉丝们都知道,这个浪漫的老Baby也时刻讲究穿搭,黄色衬衫、白色风衣、黑色西装,每次坐在镜头前,诉爷都变换着着装风格,但演绎状态始终平稳如一。

他弹轻快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弹豪情万丈的武侠曲《铁血丹心》,也弹忧伤满怀的流行曲《好久不见》。

2020年,他弹奏了周杰伦当时的新歌《Mojito》,被网友转发到ins上后,得到了周杰伦本人的点赞和转发。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1)

诉爷

诉爷如今的弹奏有多行云流水,他儿时的学琴经历就有多苦痛。

初次接触钢琴时,诉爷已经11岁半。这看起来,不是一个学钢琴的恰好年纪。

但这并不是最具困扰性的问题,更要命的是,诉爷家里当时没有钱买钢琴。结课后,为防止遗忘钢琴演奏的技巧,他只好接受父亲手绘的纸壳键盘。

这终归不是个好办法。后来听说附近一所小学里有闲置钢琴,母亲想方设法帮儿子转学。进入新学校读书后,诉爷得以每天放学都能练钢琴。

糟糕的是,这架钢琴的音,没有一个是准的。

某一天,诉爷突然生发出一种对练琴的厌倦感,想要从同学家借一把斧子,把钢琴劈断。他宁愿受到父母的一顿揍,也不想继续遭练琴的罪。

不过这一想法最终没有付诸行动。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2)

诉爷

早年打下的钢琴基础,使得诉爷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参加工作后,他当过钢琴独奏演员,拿过国际钢琴赛最佳演奏奖,也在广告公司和时装模特公司站稳过脚跟。

退休后,诉爷把自己弹钢琴的视频发到网上,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有人询问成年人还能练好钢琴吗?诉爷鼓励对方,四十岁也不晚。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3)

像诉爷这样心态年轻,且能跟上社会快速发展节奏的老年人,还有很多。

71岁的天蝎奶奶,时常在网上更新自己的跳舞视频。有人怀疑她年轻时是演员或模特,天蝎奶奶回应,“其实都不是,我是在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模特的。”

她注重穿搭,古稀之年仍旧保持着好的身形,优雅精致的姿态,让年轻人也感到汗颜。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4)

天蝎奶奶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从网络中瞥见的只是少数老年人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大部分老年群体仍存在上网难用网难的问题。有人因习惯了使用老年机,智能机无法很快上手;也有人因手机上字体较小,需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屏幕;还有人想把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录下来,却不懂得如何发布。

精彩生活不应只是少数群体的专属,应该有更多的老年群体加入“老年精英队”中,拥有更精彩的退休生活。

抖音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除了此前提醒老年用户注意休息、多运动,如何让老年人更便利地使用手机,跨越数字鸿沟,也一直是他们的研究重点。

在适老和无障碍优化方面,抖音积极走在行业前列。2021年5月,抖音推出“长辈模式”适老功能,并通过工信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对产品多个使用场景、页面进行字体大小适配、对比度和触摸区域加强等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可能存在的看不清、不好用等问题。

同时,为帮助老年用户提升数字素养,抖音还推出《银龄互联网使用手册》,号召创作者共创适用于老年人的手机使用教程,截至目前,“教长辈用手机”话题下面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8813.4万次。

10月4日重阳节之际,抖音以“便捷用”“愉快用”为着眼点,升级了长辈模式。其中,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抖音此次提供了符合其使用习惯的产品功能,将原有字体放大、简化播放界面、上线智能休息提醒等,打造更好的适老产品体验。

104岁的她(这是71岁的她)(15)

抖音升级了长辈模式

在内容上,抖音持续为老年用户提供可信赖的“丰富有用”的内容,帮助老年人“懂生活,享受美好时光”,提升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此外,抖音联合前央视主持人倪萍,上线了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使用计划视频,方便老年用户或其子女了解,并跟随视频设置以上功能。满足老年用户上网用网的良好体验。

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单是某个人与某个家庭的责任,更是广泛社会群体的责任。抖音在老年用户的诉求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关注度,这无疑给其他社会群体树立了一个榜样。

抖音适老功能的不断优化,为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更多丰富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受众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重阳节到了,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