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自学教程缠丝劲(拳论)

太极拳谱云:“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一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劲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却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

太极拳自学教程缠丝劲(拳论)(1)

缠丝劲的产生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问,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整套拳在练习过程中,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在这些规矩要求的指导下,通过旋螺缠丝,旋胯转腰,旋腕转肩以及胸腰折叠运化之劲的引导,形成其根在足,主宰于腰,行与手。贯串于手指的空间曲线螺旋运动,进而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这种内劲就叫缠丝劲。

太极拳自学教程缠丝劲(拳论)(2)

子弹通过枪膛中后运行于空间时,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转,又有弧线的运行路线。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要具备这种形象。这种形象的运动弧线叫“公转”,自身旋转叫“自转”。如地球环绕太阳运转走弧线,同时地球还有自身旋转一样。所以,太极拳要求一动全动,周身相随,以腰为主,节节贯串,周身无处不是圆。

缠丝的运动方式

缠丝的运动方式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顺、逆缠丝是太极运动中相互矛盾、相互转化又互为其根的两种基本缠丝法,它们存在于太极拳整个套路运动过程中,并贯串始终。在这两种基本缠丝法之下,因方位不同和变换各异,又分出不同的方位缠丝。即:左右缠丝、上下缠丝、里外缠丝、、进退缠丝。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缠丝合成为一个整圆,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圆变成立体圆,这正是螺旋运动所必具的特色。其次,为了在练拳时有左右逢源,内外结合,周身一家,各方位缠丝配合,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极拳每一个拳式,在顺逆基本缠丝的基础上,至少要有三对方应缠丝结合一起进行运动。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在划弧线运动时有了一定的依据,不论是学习或纠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

太极拳自学教程缠丝劲(拳论)(3)

从太极拳的整个套路来看,姿势繁多,动作各异,转换有别。但从它的基本缠丝来分析,所有拳式概不外乎 “左逆右顺缠”“右逆左顺缠”等组合方式。若按此规律经常分析自己的拳势动作,分清劲别。如果感到某一动作别扭,不得势不得劲处,就可以按照各组合的缠丝劲的路线凋整一下腰腿身法,以求得顺随,使姿势正确,逐步达到内外结合,也就是百般缠法,主宰于腰。

太极拳自学教程缠丝劲(拳论)(4)

缠丝劲的作用

缠丝劲是太极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太极拳能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