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朱安结婚的时间(鲁迅命中的三个女人)

鲁瑞,鲁迅的母亲,浙江绍兴安桥头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8年)生于浙江绍兴的安桥头村。鲁迅之所以取这个笔名,不知道是不是和母亲姓鲁有关。因为旧事女性没有正式进人学校,但自学成才,很关心时事,每天看好儿份报,也看小说。

鲁迅与朱安结婚的时间(鲁迅命中的三个女人)(1)

朱安,鲁迅的第一任妻子,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比鲁迅大三岁。朱安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只是由于和鲁瑞同样的原因,识字不多,还裹了小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听说朱安人踏实稳重,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在未曾谋面的情况下,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了痛苦终生的婚姻大事。

鲁迅与朱安结婚的时间(鲁迅命中的三个女人)(2)

许广平,1898年出生在番禺,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5年她第一次给教了自己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并得到鲁迅的回信,一来二往之后二人渐渐熟络起来,从师生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不久之后便生活在一起,并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周海婴。她可以称得上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但由于鲁迅一直没有与朱安离婚,因此有夫妻之实而无夫妻之名。

鲁迅与朱安结婚的时间(鲁迅命中的三个女人)(3)

1902年4月,鲁迅赴日本公费留学。直到1906年,鲁瑞老人听到一个谣言,说鲁迅跟日本妇人结了婚,还领着孩子在神田散步呢。鲁瑞信以为真,发信紧急催促他回国,鲁迅却置之不理。于是朱瑞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病危了,并催促他结婚。鲁迅猜到这可能是个骗局,但出于对母亲的爱和同情,鲁迅默默地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他怀着“母亲愿意有个人陪伴,也就随了她”的心情,和假装大脚的朱安按照旧式婚姻仪式结了婚。

新婚之夜,鲁迅看到朱安长相普通,还裹了一双小脚,鲁迅自然是更加没有办法接受,于是仅仅几天之后,他便和刚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的二弟又到了东京,终其一生,都没有和朱安圆房。此后,鲁迅过着实际的独身生活,而朱安也是守着活寡,直到后来和许广平走到一起。

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来北京教育部任佥事起,到1926年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止,在北京生活了十五个年头。鲁迅买下了一个四合院,他的母亲鲁瑞和夫人朱安女士也在这个时期先后来到北京定居。

鲁迅的母亲朱瑞有强烈的爱国心,北京学生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时,她甚至把自己日常用的日本产伞、面盆都砸碎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年,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鲁迅先生南下后,曾两次回北京看望母亲,并定期会给朱安和母亲寄钱。1936年鲁迅先生病逝,对鲁瑞老人来说无异于晴天薛雳。她后来对人说:“听到了这消息,我倒不哭,不过两腿抖得厉害,所以简直不能独自举步了。”

但是,几天后她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她中年丧夫,老来丧子,再没人比她更能体会其中的凄楚了。

她说:“一个女人,最伤心的是死了丈夫和孩子。老大是我最心爱的儿子,他竟死在我的前头,怎么能不伤心呢!”还说:“论年龄他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也不算短寿了,只怪我寿太长!如果我死得早些,现在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鲁迅先生逝世七年之后,鲁瑞老人于1943在4月22日在北京去世,她没有选择魂归故土,而是选择埋葬在距西直门约五公里的板井村。村西有一块两亩苍翠的松柏林里的坟地,那里成为了她安息的地方。

朱安这位孤寂可怜的老人,于1947年6月29日 患心脏病去世,终年七十岁。鲁瑞老人和朱安女士在鲁迅去世后,全靠定居上海的许广平寄款接济。后来,抗战爆发,许广平被迫中断寄钱。

朱安被迫卖鲁迅的遗物,期间还有人控诉她这种行为。

朱安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哑口无言的话,她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为何没有人保护我。

但朱安对于许广平始终是感激的,对周海婴是发自内心疼爱的。朱安临终前,还致函许广平说:“您对我的关照使我终生难忘。”遗体也安葬在西郊板井村,永远与她的婆婆作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她是母亲的“太太”。

许广平于1968年3月3日,因受“四人帮”偷盗鲁迅全部书信手稿一事的刺激,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终年70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