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解析方法的常规步骤(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

互动语言学解析方法的常规步骤(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1)

近日看了龙飞虎的《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

龙飞虎是谁?他是功夫英语的创始人,好像是个美国人,母语为英语,但他的中文、粤语等学得非常溜。在腾讯视频上,有他用中文讲的英语学习系列视频,总之,他的中文学得很好。

书中有他的很多观点。因为个人兴趣的原因,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语言学习的“可理解性输入”问题。

所谓“可理解性输入”的观点,本文不再赘述。难得的是,只要你多看看类似文章,就不难发现,大牛们几乎都觉得能听懂95%以上的内容,才算是“可理解性输入”。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通过那95%已听懂的内容,来理解并学习另外5%的内容是什么意思,从而实现流畅、无痛、愉快地英语学习。

道理都会讲,但实践进来会碰到一个问题:别说小孩的英语启蒙了,就算是当年大学毕业的我们,现在也找不到95%能听懂的又有点意思的英语听力材料呀。

这可怎么弄呢?

对此,很多鸡娃妈妈们的观点是,从看动画片开始。因为看英文动画片的时候,有画面辅助你,这样听不懂的单词可以看懂,进而达到95%能懂以上的可理解性输入。

可是,除了大量看动画片之外,真的没有其它途径了吗?

因为我本人觉得,大量看动画片,会让小孩看太多画面的东西,不利于逻辑思维的成长。不利于他们喜欢更为平淡的看书的娱乐方式,对视力也不好。

好在,在龙飞虎先生这里,我找到了不同的答案。

龙飞虎先生认为(他的很多观点之一),还有一条路是可以走的。这条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泡脑子”。

“泡脑子”阶段是不用管能理解多少的,甚至开始全然不懂,也可以一直听英语的材料。不管你要听歌也好,分级音频也行,或者直接听英文原版书也可以,总之,就是一直听,听不懂没事,继续听。从每天1次能听5分钟、一天听四五次开始,直到一次能听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一天能听越久越好,如果能听个4至6个小时,那当然最好了。

既然听不懂,“泡脑子”的做法就是与“可理解性输入”完全相反的,而且龙飞虎先生是支持“可理解性输入”理解的人士,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原来,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你大量地熟悉英语这种语言。从你听到英语的时候就紧张、慌张开始,然后你听英语听不懂会厌烦,然后慢慢自己就习惯了这门语言了。虽然这时你仍听不懂那些英语是说什么,但你能淡然地听英语了,别人说英语,你不会紧张了。

另外一层功用,是让你从听英语听得很含糊,完全听不清晰在说什么,慢慢进化到你能听清那些音了,听到别人在说什么了。虽然这个时候,你仍然听不懂那些音是什么意思。

但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只要某一个时刻,你在哪里懂了某一个音是什么意思,你就忽然明白了。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英语,才是自然的过程。因为小孩在1岁开口说话之前,他们也大量听了很多成人说话,也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听力量,才能进行语言学习的下一步。

第二阶段,才是“可理解性输入”。

通过大量的“泡脑子”,在自己能听清音节,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听自己听不懂的英语的情况下,就可以慢慢地通过提高自己能听懂的材料的理解程度,从0%到10%,再到50%,最后慢慢升到95%以上,实现可理解性输入。

当然了,除了听之外,还要辅以看有声书、看英文对话视频、英文动画、真人交流等方式,让你理解那些“自己已听得很熟练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我总结出来的龙飞虎先生认可的提高听力的两个阶段。

当然,这两个阶段其实不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在中间会有一段大量混同的过程。我想说明的是,其实在实现“可理解性输入”之前,我们应当会有一大段“泡脑子”的阶段。所以当自己听不懂的时候,没有必要紧张或在意。继续听下去,并且辅助以自己舒服的方式进行自然的英语学习,相信只要以兴趣为引领,学会英语不是太难的事情。

最后说明一下,本文是自己看龙飞虎先生的书和视频所总结出来的观点。可能我理解的内容与龙飞虎先生本人的观点有出入,仅供大家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