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

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1)

原行星盘中明暗交错的环带特征可能源于系统存在三颗未曾发现的行星,对于认识行星、太阳系的起源演化有重要科学意义。

HL Tau是距地球140 pc的一颗年轻恒星,由于其周围存在一个原行星盘,HL Tau系统一直是毫米波天文观测的热点。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恒星周围,由相对较高密度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气体盘。原行星盘在分子云坍缩过程中与年轻的恒星同时形成,并围绕恒星旋转,是行星系统的诞生地,主要成分是气体,并含有少量尘埃。

2014年,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射电干涉阵观测发布了针对HL Tau系统的科学测试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原行星盘内存在多个明暗交错的环带。此项观测结果是2014年国际天文学界的重大发现之一,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得到原行星盘的高分辨率图像,其给出的结构特征对研究行星系统的形成演化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太阳系的行星系统就是诞生于和HL Tau系统类似的原行星盘中。

更为重要的是,HL Tau系统内明暗交错的环带与理论上由类木行星在气体盘中打开的空带(gap)相符。这些观测到的明暗环带究竟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2)

“哈勃”拍摄的HH150

科研人员首先基于原行星盘内行星与气体、尘埃相互作用的模型,开展了几十组数值模拟计算,并考虑辐射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模型参数所对应的观测图像,最终给出了一组最佳拟合ALMA观测数据的结果。

表明,三颗位于13.1,33.0和68.6 AU处,质量分别为0.35,0.17和 0.26 木星质量的行星可以得到和ALMA观测结果非常相符的毫米波图像。研究人员根据ALMA的观测结果限定了HL Tau原行星盘内的光谱指数与尘埃大小。

研究表明,观测到的暗条纹属于光学薄的真正空带,而且这些空带是在气体盘和尘埃盘内同时存在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以行星与原行星盘的相互作用是这些明暗交错的环带特征的成因。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HL Tau系统中原行星盘的演化和行星形成过程,对于认识我们太阳系的起源演化也有重要科学意义。

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3)

ALMA的观测结果(左)

模型对应的模拟观测(中)

模型与观测的残差(右)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天体物理学杂志》) 2016年2月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课题组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员Li Hui课题组和美国Rice 大学Isella Andrea博士等合作关于HL Tau原行星盘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行星与原行星盘中气体、尘埃的相互作用的模型,揭示了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L Tau原行星盘中明暗交错的环带特征可能源于系统存在三颗未曾发现的行星,对行星系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天文

欢迎搜索“中国国家天文”,关注杂志官方微信,欢迎点击右上分享至朋友圈。

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4)

(chineseastronomy)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为国家天文台主办,特邀顾问李政道。本刊着力于天文人文结合,涉及天文学、空间科学及航天、地理、历史、哲学等。为美国著名天文杂志 《Sky&Telescope》中国独家版权合作者,内容权威,图片精美。欢迎订阅,纸质订阅请冾:15910825311。

科学家最新发现行星有踪迹(天文台快递明暗交错的环带揭示行星演化)(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