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1)

走进苏六娘故居

文/杨冰

浮光幻影,古寨透明在薄薄的阳光里,东门外,一个女子正从宋桥上走过,美丽的身影落在清澈溪流上,顿时鱼跃水欢,晃动起一派妩媚的春光。我这样想象,唯有这样想象才能形容我走近雷浦村,走进苏六娘故居时,那份惊心的喜悦。站在这座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四房厅”中,只见屋顶上青苔残瓦,屋檐下藤葛垂垂,恍然间,悠扬凄婉的《苏六娘》唱词犹如在耳,此情此景,让人如痴如醉。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2)

寒来暑往,物换星移,我们不妨把时针拨回到明代中叶。彼时,苏六娘年方及笄,春心萌动,与表兄郭继春在东篱花圃时比游鱼,时比蝴蝶,情到浓处,竟私订终身,然而也正是在这你侬我侬之际,苏六娘的父亲苏员外一锤定音,订下了苏六娘与潮州府杨书办的儿子杨子良的婚约。从此,命运的辘轳便绑上了苏六娘,滚动在人性扭曲的封建社会。自由与专制两股力量究竟会激迸出什么火花?苏六娘能否保全自己纯真的爱情?又有谁能否扭转这不可逆的困境放爱一条生路?这一切,显然都以苏六娘的性格为关键。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3)

其实,苏六娘与郭继春的爱情,原本是一对有着同样出身,受着同等教育的才子佳人相遇所产生的爱情,带有“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古典美模式,古往今来,无数的情侣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幸福,然而,苏六娘却没有这么幸运,她追求真爱的道路充满了绝望与挣扎。当她听到父亲已将自己许配给杨子良时,她不顾一切地反对了,要知道,在那个理学盛行的时代,苏六娘敢于反对“父母主婚”这个铁定的法则,是需要觉悟和勇气的。从潮剧《苏六娘》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大概情形,一面是杨家已经上门来讨娶,一面是去西胪求援的婢女杳无音讯,苏六娘在闺房中心急如焚,面对慈母唱道:“魑魅魍魉逼煞侬,我宁死也不嫁到狼窝中,到如今鬼门关头已在望,救星犹杳,乌云漫空,天教六娘饮恨终。儿是母亲心头肉,朝夕不离随娘身,燕子衔泥为爱子,母你今旦何忍下绝情,哎亲娘呀,从今后好比风筝断了线,又好比失舵扁舟沧海任飘零。”面对愁恨满怀的女儿,苏母也无可奈何,“我明知儿比莲子心更苦,怎知母比青梅泪更酸,为退婚亲向族长苦哀求,怎奈乡规族法迫得人进退无门。”最终,苏六娘在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只好“留遗书,离闺阁,拼将一死投榕江”!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4)

向来,保全爱情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抗争,要么妥协,而死正是抗争的最极端的方式。苏六娘选择了以死来保全自己的爱情,比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情妥协于封建的宗法势力,我想说,这是幸福的,齿冷的幸福,是最美最崇高也最弥足珍贵的。可以假设,苏六娘如果选择了杨子良,凭借杨家的势力,她自可富贵一生,但这样一来,人生就变成了一连串欲望满足的过程,而不是独立追求的过程,崇高自然也就失去了。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5)

严霜寒梅,熏风暖柳,此刻的“四房厅”一片死寂,几百年前的恩恩怨怨都纠葛成了墙角的蛛丝,在夕阳里格外地苍凉。


来源:揭阳读书人

走进苏六娘故居:走进苏六娘故居(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