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

曹操是一个有多重面孔的人。他懂兵法,擅权谋,能治国,会写诗。诗里的曹操,也同样复杂。诗歌中既有浪漫,能胸怀宇宙天下,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建安十二年,曹操在碣石山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诗现在也是年年入选初中课本。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1)

这是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的景色。碣石山在今天,也许不如泰山、黄山出名,但在东汉末年,这里的地位却极为重要。古代帝王巡视天下,碣石山是必经之地。曹操在这个时候到碣石山,当然不是为了旅游。他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平定了乌桓。

乌桓是位于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臣属汉朝。但是,在汉朝数百年历史中,乌桓与汉朝的关系,有过多次起伏。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2)

双方既有和平共处时期,也有兵戎相见的情况。东汉末年时,公孙瓒常与乌桓交战,乌桓就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所以,当曹操击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才会跑到乌桓投奔。

对于曹操而言,处于东北方的乌桓和袁家势力,如果不彻底铲除,必然会成为统一天下,澄清宇内的阻碍。曹操为此做了许多准备。他平定并州,开凿平虏、泉州两条水路,为征讨乌桓做后勤准备。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3)

这场战役打得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曹操任命张辽统帅军队,凭借较少的兵力,击败乌桓,并斩杀乌桓首领,史称“白马山之战”。其实,从官渡之战,到白马山之战,再到后来的赤壁之战,我们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时,兵力多少已经不的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曹操在写《观沧海》的时候,才会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4)

从曹操的描写来看,当时已经到了秋风萧瑟的时候,但是碣石山上的树木却依然丰盛,大海也是波涛汹涌,十分辽阔。

在这种秋风中,依然有如此景色。这何尝不是说,曹操在天下乱世的萧瑟中,没有悲凉和怨愤,想要有一番所作所为的心态。乌桓被灭后,曹操基本就平定了北方。当然,曹操不会就此止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5)

如果说上一句诗,曹操是完全写实的手法,这句话则是写虚,但这句话所表达的气象,却更进一层。太阳、月亮,还有那天上灿烂的银河星辰,好像是从大海中出来的那样,可见大海的包容。而曹操就想像大海一样,包容天下万物。这是另一种与普通生活不一样的美,却同样让人心醉。

这首词跟后来曹操写《短歌行》时,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相似又有不同。前者是苍穹宇宙,后者更侧重人心。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6)

当然,曹操虽然平定中国北方,但南方还是处于群雄并立的局面。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牢牢扎根江东,积极推进各种举措,麾下人才济济,又有民心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刘备虽然被打得像丧家之犬到处乱跑,但始终没有倒下。而且,在曹操写《观沧海》的同一年,刘备找到了诸葛亮。当时许多人都不明白刘备为何要对诸葛亮如此谦卑。赤壁一战,天下侧目。定鼎三分,群雄低头。诸葛亮成为传奇,他与刘备也成为后世的君臣典范。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7)

除了孙权、刘备这两位曹操后来无法真正战胜的对手,张鲁、刘璋等人也势力颇强,况且西北又有马腾、马超父子率领西凉铁骑,在后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放弃进攻。

但击败乌桓,仍然让曹操感到高兴。他在《观沧海》的最后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觉得自己内心十分高兴,所以,就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从诗人的所处的历史背景去解读诗词,对于初学者而言,有极大的帮助。

曹操最好三首诗(年年入选初中课本)(8)

如果不懂“永王案”,就不知李白写《早发白帝城》的欢悦;如果不懂南宋的苟且偷生,就不懂一向清婉的李清照会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每一首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