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

情节选好了,戏曲剧本的轮廓就有了,是个悲剧,还是个喜剧?大致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是要使剧本获得成功,那就不但要有社会意义,而且要把这种社会意义表现得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要使剧本具有娱乐性和群众性。要实现这一点, 就需要对精选的情节再进行精心的安排,这就不能不谈到结构了。所谓结构,就是整个戏中事件的布局,就是编剧者对情节的安排:怎样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这里面显然有编剧者个人主观的因素在内,正因其如此,戏曲剧本的情节才不是生活中事件的原样照搬,结构情节才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技巧。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1)

从整体来看,戏曲剧本的情节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全过程式的。二、结局式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地探讨一下这两种结构形式的特征。所谓全过程式的,就是要求戏里的情节有头有尾,原原本本,要揭示整个故事开始、发展、结束的全过程。当然这里所说的全过程也不是巨细无遗的流水账,而是说要包括事件由开始到结束的重要环节。这种情节结构方式的长处是:可以写得完整、曲折、引人入胜。它也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主角式的,即整个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或两个主角的行为、遭遇来结构。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2)

所谓结局式的结构,就是在舞合上只展示整个故事结尾部分的情节,故事开始和发展的过程则通过台词来补叙。这种情节结构方法可以使戏集中紧凑,一气呵成。由于戏曲艺术常常上演折子戏,许多折子戏就是全剧的最后一折(或全剧某一段落的最后一折),由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完善,最后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目保留下来,所以结局式的情节结构在戏曲剧本中也是常见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京剧《锁五龙》。这个戏仅有一场,由单雄信被绑上法场起,接着李世民、徐動、罗成、程咬金分别设祭,最后将单雄信斩首,全剧结束。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3)

京剧《锁五龙》剧照

剧中单雄信的身份,他和李世民、徐勤、罗成、程咬金的关系,他被斩的原因等内容都是通过唱词倒叙出来的。又如京剧《钟馗嫁妹》,也是一出结局式结构的戏,剧中钟馗的身世,他和杜平的关系,把自己妹妹嫁给杜平的原因,都是通过开场的一段道白讲出来的。这种情节结构形式,回顾往事多,舞台变化少,故事不曲折,弄得不好容易单调,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所以这类戏不宜过长,大多篇幅较短,而且常常依靠大段的歌、舞来吸引观众,形成了这类剧目的独特风格。以上我们介绍了戏曲剧本情节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这只是一般常见的情况。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4)

京剧《钟馗嫁妹》剧照

艺术创作自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也有一些普遍承认的法则。可是任何规律、法则都不能说它囊括了艺术创作的一切道理。任何规律、法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艺术创作的实践总会有所创新,提出新问题供我们研究。有些人用数学上排列组合的公式把艺术创作的情节结构问题归纳为若干种不变的规格、模式,叫剧作家按照配方来结构情节。如果真能这样,创作就太简单了。就一出戏的布局来看,戏曲剧本也有自己的民族传统,那就是我们常说的:豹头、熊腰、凤尾。已故的导演大师焦菊隐先生曾著文专门论述过这一问题,有很多精彩的见解。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5)

豹头是说戏的开始部分要小而精神,还要“领”得起来,为后文的开展、变化打开道路,我们中国人作诗、著文都讲究豹头;熊,腰是说戏的发展部分要有充实的内容,要结实,就像熊的腰一样粗壮有力;凤尾是说戏的结尾要象凤鸟的尾羽一样以少胜多,非常漂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引人回味。“豹头”是戏曲剧本情节结构的一大特点,把它和话剧等其它戏剧形式的情节结构方法来对比,这个特点就分外突出。话剧的剧本在一开始常要用很多篇幅拐弯抹角地、以合乎生活真实的自然的方式来介绍剧中主要人物,介绍故事产生的背景和故事的起因。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6)

这一般要占全剧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的篇幅,即相当于四幕剧或五幕剧的一幕,不这样作就会影响戏剧冲突的展开,下面的戏就不能顺利进行。戏曲剧本则不然,它往往在开始只用几句话一交代,单刀直入,而后马上就转入了情节的展开。戏曲剧本在情节结构上为什么要讲究“豹头”呢?我想不外乎一个原因,就是替观众着想。首先,观众来看戏,最怕看不懂,看了半天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观众就没有兴趣了。所以戏曲剧本讲究一开头就要交代清楚,把主要人物的身份、事件起因、背景统统告诉观众。

戏曲武生基本动作叫法(戏曲剧本为什么要讲究)(7)

其次,这是为了集中力量去表现使人感受最深的中心事件,戏曲编剧知道,观众要看的就是这一部分,所以他必须在戏开始后很快就抓住中心事件,以便在观众最爱看的这一部分 大作文章。这就要求戏的开头要简明,要领得起来,要是个“豹头”。再有,观众来看戏除了丰富生活知识,吸取经验教训外,主要是为了娱乐。教育意义必须寓于娱乐之中,所以戏曲采用歌舞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歌舞需要时间,戏曲演出的时间又受到一定限制,不能过长,这就需要戏曲剧本在介绍人物、交代背景时简捷一点,以便腾出时间来发挥歌舞的表现力,满足观众艺术享受上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总之一句话: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