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宋代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此时的苏轼36岁,任职于杭州通判。望湖楼,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建,又名看经楼,在西湖畔。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1)

我们分别用三种方式来欣赏解读这首诗,第一种是顺着解读一遍,看看东坡笔下的仲夏时节白日骤雨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种是分开来解读,先欣赏这场雨,再以不同的场景来欣赏这场雨;最后是读诗感受,即在读诗过程中脑海中所产生的美的联想,以及与我们作为读者能从诗中联想到现实生活状况,并从中得到美的升华的过程。

我们先来以第一种方法,用苏轼的视角来看这场雨。诗人在湖中船上,仲夏日的白天,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刚好是三伏天的中伏,看来这是暑气沸腾的一天。于是他来到西湖上泛舟消暑,或许是今日公务清闲“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又或许是与太守陈述古在此宴饮作诗“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是樽前醉倒更徘徊”,又或许是刚从杭州下面的属县视察回来,想着自己治下的百姓生活还不错,便来到湖上流连一番“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总之,他是带着轻松的心情来此泛舟的,该组诗中第二首中有句“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或可证之。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2)

他看着这一片好湖山,醉了,心中的隐逸之情又出来找他,“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正当他“兰桡画舸悠悠去,疑似神仙”的时候,天色忽然大变,黑云急速凝聚。“黑云翻墨未遮山”,黑云翻墨,这四个字把仲夏时节白日骤雨描绘的可谓透彻,你拿一张白纸,然后用一杯墨泼上去,你泼墨的这个动作就是诗中黑云凝聚的速度,墨在纸上一团一团的样子就是黑云凝聚的样子,“未遮山”三字颇妙,你泼的墨不会把白纸覆盖完,黑云迅猛地凝结也难以把湖山全部遮挡,于是太阳光乘着乌云的缝隙洒出光辉,远山也被这凝聚起来的阳光照射的像能发亮一样,一切动作都还未完成,暴雨就下来了,这就是仲夏时节大白雨的特点。“白雨跳珠乱入船”,雨本无色,但密集快速地砸入湖中溅起水花,这水花又跳入船上形成水沫,便有了白色,“白雨”二字可谓抓住了这种暴雨的特点,势大力沉,不管不顾,想把这人间砸烂一般,诗人坐在船中,暴雨砸在船上,像跳珠一样,混合着湖中溅起来的水花,这场雨便被赋予了凶猛的人格。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3)

“卷地风来忽吹散”,暴雨持续时间很短,因为有狂风来把黑云吹散,黑云翻墨急凝结,忽而风吹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雨势渐去,诗人舍船登楼,就登楼的这短短一点时间,诗人到达楼上再从楼中窗户望出去,看看自己刚才在的地方,一切又都很平静,湖水茫茫,水天一色,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最后一句以“烟敛云收”之气象结尾,便使整首诗自成一个闭环。就我们平常写作的势头来看,这首诗的结尾可以有三种结法,昂扬的、平静的、颓唐的。昂扬的,则是先积压,把整首诗的气势、力道压到极致,然后在最后一句弹起,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来,一片摧残的景象,诗人心中不以为然,反倒大为爽快,这样的雨激发了他心中豪迈的一面,如同那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中所表达的气势。平静的便是最后一句这样,又回到了刚开始他心情愉悦闲适的状态,“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那颓唐的则是顺着前三句的颓势一直往下走,表达出一场疾风骤雨给世间带来的疮痍,还可以顺道讽刺一下。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4)

我们再以第二种方式来解读,先来仔细欣赏这场雨。这无疑是夏日蒸腾天气中的一场大白雨,突然而至,风卷残云,猛烈砸下,像是要把这天地山川砸碎,像是故意来宣泄一番。同时,它又是迅速的,下完就走,不带一丝留恋,下雨之前和下雨之后没什么两样,只是暴风骤雨之时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的力量。东坡前三句写的极妙,所用字词把这种骤雨的特点全部描绘出来,好像无一字能改。自古以来描写雨的诗句千千万,描写西湖雨的诗句也不在少数,光东坡就有多少名句流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这些诗句表现了西湖各个时段的雨,但唯独只有这首,写的是仲夏时节的白日骤雨。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5)

其次看场景。前两句能明显看出诗人是在湖中船上,在这样一个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中心地带,他看到的就是这样大开大合的场面,像是一部电影中戏剧冲突最紧张的那一幕镜头,情节在急速推进,人物关系紧张密集,容不得你有半点恍神,一个不注意便会遗漏情节,在这样的骤雨乱砸中诗人同样,若是一个不注意也好似会被如同现实生活一般的狂风骤雨所吞噬。紧张密集就是前三句所表现出来,在湖中央观雨时的感受。最后一句,场景来到了湖边望湖楼上,“望湖楼下水如天”写出了这场暴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思。前三句写暴雨的迅疾猛烈,如果顺着这样的气势往下写,应该是要描述人的狼狈相或者天地间被暴雨突然侵袭所留下的一片狼藉,但是诗人这里却陡然一收,以一片宁静的湖天一色来结尾,平静的湖面像乌云去后的天空一样,这世间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或许,在东坡心中,就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吧。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6)

东坡写景往往构思出奇,构思出奇所需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心中境界阔达、眼中观察细微,比如这首诗中的描述,若让一般人来写,或许能写出“黑云翻莫”但却想不出“未遮山”,能写出“卷地风来忽吹散”却想不出“望湖楼下水如天”。还有昨日读到的东坡诗《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中有“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意思是文与可在这座桥上走过了许多时日,连湖中的鱼龟都认识了他,每每听到他走到桥上的拐杖声就探到湖面来与他亲近。构思着实令人称奇,因为我自己常常在我们曲江这儿遛弯儿,经常会想等到有一天要离开这个地方了我会想到哪一句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呢,可能只是徒呼“啊,时光如水,生命如歌”,但若以东坡诗中的构思则是,这一片的花花草草、鱼龟虫鸟怕都是舍不得我走吧,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7)

最后说读诗联想,或者说在读诗过程中产生的美的感受。

读前两句的时候脑海中便产生了电影中的场景:你坐在西湖边儿上,这一段时间你的人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或者相恋几年的恋人分手(最难的是你还沉浸在分手后思念中,而对方却已有了新欢);或者你因为某些原因和相识多年的好友决裂;或者你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很不如意;或者你的事业遭遇了巨大打击。于是你来到了杭州,在西湖边儿上找了一处可以饮茶的地方,你坐在那里,看着湖光山色、水光潋滟。镜头在屋子里对着你,你望向窗外,机器跟随你的视角摇过去,窗外忽然黑云凝聚,骤雨暴至,你仍然坐在那里,闲看云卷云舒,你的静和窗外的狂骤形成鲜明对比,窗外的状况像是那一阶段你人生的样子,窗内的你是此时此刻内心安然的你,最后一声霹雳袭来,黑云渐散,雨势渐收,你突然就从那一段逆境中走出来,最后一刻,镜头对着你,你望着窗外,水天一色,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你心里想着收拾好心情回去在重新来过,人生就是要有重新来过的力气,即使在你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也要如此。完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8)

苏轼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苏轼写西湖雨景的诗句很多)(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