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册(高考语文素养小练①)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至圣”。

B.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C.《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D.“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有德、有学问的人,是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人,如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差异的。在我们的旧法上还有一种规定就是:非婚生子女与其母之关系视为婚生母子,毋须认领。这是说,母子的生物关系是明显的,所以不必经过法律手续,就可以确定其社会性的母子关系。事实上,连这明显的母子生物关系,在过去的旧时代,也有时会被有意抹煞,不承认是社会性母子关系的基础。读过《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在她当家时,明白地向生母说,要她不要弄错了,自己是王夫人的女儿。而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可是她对于这个女孩儿和那个不争气的小子在名分上依旧是母亲。在社会关系上,她得公平地待遇所有的儿女,不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替她生的。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自能用亲自见过的事实来证实这类以婚姻关系来抹煞生物关系的情形。

2.文中“那个女儿”“两个孩子”“不争气的小子”分别指的是(   )

A.惜春 宝玉和黛玉 贾瑞

B.迎春 宝玉和宝钗 贾琏

C.惜春 元春和宝玉 贾珠

D.探春 元春和宝玉 贾环

3.这一故事说明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   )

A.母子关系很复杂,有生物性意义上的也有社会性意义上的。

B.《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儿”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

C.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母子关系的生物性有时得不到承认。

D.王夫人作为正妻,她丈夫贾政的孩子都必须把她当作“母亲”。

三、选择类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社会,心系百姓,《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后人尊为“诗圣”。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C.“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久违”,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荀子是战国后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B.《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故都的秋》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散文。

C.古时称女子二十岁为“及笄之年”;明清时期的“翰林”多为编修国史的文职官员。

D.“孝廉”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斋戒”指祭祀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6.下列各句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它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B.新月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命名的现代新诗流派,因为重视诗歌“音乐美、绘画美、结构美”,又称为“新格律诗派”。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人。

C.万乘,古代将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代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也称“万乘”。

D.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男子年满20岁,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册(高考语文素养小练①)(1)

参考答案:

1.A。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故选A。

2.D 。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可知,王夫人只有两个亲生孩子,一个是元春,一个是宝玉。可见,“两个孩子”指的是元春和宝玉。探春和贾环都是赵姨娘所生,“不争气的小子”指的是贾环。

3.B。“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错误。根据《红楼梦》中的情节可知,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都很关心,只是当时的封建制度之下,探春只能尊嫡母为母,称庶母为姨娘。

4.D。 “等候客人说‘久违’”表述错误。“久违”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而等候客人一般说“恭候”。

5.B

A.“道家学派”错,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女子二十岁为‘及笄之年’”错,古时称女子二十岁为桃李年华。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D.“‘孝廉’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错,孝廉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后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如《张衡传》中的“孝廉”。

6.B。不是“结构美”,是“建筑美”。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册(高考语文素养小练①)(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