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1)

辛弃疾:南宋文学的定海神针

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他是宋代“最好的词人”。

一片“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他是豪迈悲壮的主战派,和他唱和过的人,如陈亮、刘过等,都被他的文风影响,卷裹成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豪放派。

宋朝许多词人也是官员,辛弃疾也不例外,但他不是文官,他是武将——曾率领50余人偷袭上万人的敌营,成功抓获藏匿其中的叛徒!

他是辛弃疾,辛幼安,稼轩居士,一个南宋文学史上定海神针般的人物。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2)

1140年的5月底,初夏的清晨,一个男婴在山东济南府历城的辛氏家族诞生了。男婴哭声很大,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祖父给这个孩子取名“弃疾”,寄予了双关的希望:一方面,希望他能健康顺利长大;另一方面,“辛弃疾”恰与汉代名将“霍去病”相对,霍去病驱逐了匈奴,而这个孩子,希望他长大后能驱逐金人。

那时的历城已沦陷了十年。靖康之难时,祖父辛赞没来得及随宋室南渡,为保全家族,他无奈做了金国的官员。

年幼的辛弃疾记得,当自己刚刚懂事,祖父便牵着自己的小手,到历城郊外登山。他站在山顶上,遥望着看不见的南方,喃喃说,孩子,你看,这是我们大宋的山河。我们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愤”,等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机会“投衅而起”。

在父辈们抗金归宋的耳濡目染中,辛弃疾渐渐长大了。二十二岁的他,竟已募集了二千多名义士等待时机。

时机终于来了,山东一个叫耿京的农民举起了大旗,手下义勇军有数十万之多。辛弃疾立即带着人马投奔了他。耿京和他一见如故,让他担任军中的“掌书记”。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3)

年轻的辛弃疾已经具备不凡的见识他对耿京建议,“在沦陷区起义,一时兴起来的热情很容易就消退了,真正要光复国土,就要与朝廷取得联系。”耿京深以为是,他命辛弃疾带一批人南渡。

宋高宗召见了他,给他授予官职,希望能两边联合共同抗金。兴奋之中的辛弃疾迫不及待地北归,却听到一条噩耗——耿京被害了!叛徒张安国躲进了金国的军营,而义军已溃散四逃。

谁也没想到,二十出头的辛弃疾竟然召集五十余人,趁夜偷袭入数万人的金国军营,将叛徒张安国活捉,连夜押到建康。南宋朝廷判处将奸细当街游行,随后斩首示众。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朝堂上,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辛弃疾鞠躬谢恩,他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他相信,我一定可以打回北方去,我的故乡一定会光复!

可他没有想到:南方已经不想打了。宋高宗并不想抗金。万一胜了,宋钦宗回来,他这皇位是让还是不让?万一败了,金人连南宋都吞并掉,难道他要学徽钦二帝当阶下囚?他任命了一大批“主降派”的官僚居于要职。

宗泽怀着遗憾逝世了,韩世忠被打压了,而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连夜召回,杀害了。“主战派”的辛弃疾,又岂可能得到重用?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4)

他写了许多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朝廷却反应冷淡。

好在,他们看到了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能,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都是重要的地方官职,可和抗金有什么关系?他很怅然。“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都是他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是抗金的梦想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他仍然做好了地方官的角色。滁州原本十分荒凉贫瘠,辛弃疾到任后,减免赋税,号召商贾,休养生息,不过一年的工夫,滁州就整个改观了。

来到湖南后,组织了“飞虎军”,并花了不少钱盖军营,准备迎战。

到了江西,遇上大饥荒,他用公费到各地购买粮食,救济灾民,又分了十分之三的粮食给同样受灾的信州人民。

谁能想到,他居然被弹劾,说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辛弃疾被罢免了,直到十年后才再次被起用。这一次到了福建。福建前枕大海,却没有海防。辛弃疾立即筹备海防,修建了“备安库”,还要造铠甲一万副。

结果,又被弹劾了,说他“残酷贪饕”。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5)

第三次被起用,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这次是镇江,长江南北与敌人交界的前线。从未忘记抗金的辛弃疾,一到前线立即为军士置备盔甲军装,又花重金派间谍到北方金人那里探听虚实。这样,他又被弹劾“奸赃狼藉”而免职。

在南宋四十余年,竟有二十余年是被罢官免职的。这一次以后,他心灰意冷,再对朝廷不抱希望。

之前在江西上饶置了地,安置家人居住。这是个“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格局。他曾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田为先”,于是,这个庄园被他取名为“稼轩”,而自名为“稼轩居士”。上一次,因“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他回到了稼轩,开始了二十余年的隐居,其间只有两年赴福建任职。

再被罢官后,他在上饶的瓢泉修了新居,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暮年的他,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令他灵感浮动,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样天真质朴、远离尘嚣的句子,正是彼时写出。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6)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可是,来不及了,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倾颓,已不是一两个人能力挽狂澜,而他年已垂暮。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他登临北固亭,他追忆自己报国无门的一生,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现在还会有谁来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主降派再一次攻击了他,不久后,辛弃疾被迫离职,回到了瓢泉。

1207年,九月初十,在漫天黄叶和瑟瑟秋风中,身染重疾、一直卧床不起的辛弃疾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硬挺着脊梁,大呼三声“杀贼!杀贼!杀贼!”随即倒下。家人忙围上去看,却发现他双目圆瞪,已没有了呼吸。这一年,他68岁。

风雨飘摇之中,他去了。他年少时转战三千里,壮岁时安民利天下,老了老了,还要大声疾呼,“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没有追回那颓败的国势,是因为历史发展是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的权衡,从不看个人意志。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7)

可他最终实现了个人行走人间的圆满。恍然时光倒流,回到他还是青年的时候。那时,他写了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人说他写的是爱情,是不知哪一个元宵夜见到的,暗香如雪的绝俗少女。

可是,那灯火阑珊处的身影,又何尝不是他执著一生坚持的,那个有抱负、有志向、绝不屈服的自己。

辛弃疾经典词作欣赏(上)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鶗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王和尚解词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8)

贺新郎

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9)

王和尚解词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 》“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考证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10)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 ,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两句 ,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 )可喜 ,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 》“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

以下“情与貌,略相似 。”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11)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 。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 ”。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辛弃疾宋词经典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12)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 。”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