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2)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20世纪中国书坛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1949年11月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1950年8月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成立,任评议委员。1964年11月10日病逝。他善书法,喜作诗,晚年诗作眷念大陆之情颇深。著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

1.楷书五言联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3)

成交价:5,376,000

该联每幅长243公分,高60公分,是目前所知尺幅最大的于右任墨宝,殊为难得。我们知道,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获得“北于”之称,海峡两岸同胞都视其作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此联以楷体书成,粗旷豪放,楷书中见行书、隶书笔意,用笔已透天真显露之迹,隐有其后来闻名于世的行、草风格。从字形结体上,可用“骨健、肉丰、血纯、筋劲”来比喻;于气格上,可用“典雅、浑朴、高妙”来形容;于表现上可用“自然、洗练、奇崛”来描绘。“丹邱栖德凤,沧海起飞龙”十个字容纳在约两米五的空间里,真正有雷霆万钧之势:扁方严谨、应规入矩,而结字中宫更紧,笔画穿插避就,险巧中时见辐射逸宕之势。其点画多顺笔入纸,露锋为之,不刻意追求棱角森挺;撇、钩多于中道着力顿按,收笔舒展纵放,形成显著的波浪剔挑。知古法而不墨守古法,这是于先生对传统笔法的突破与变革。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右老以倡导北碑为改革先声,一变“二王”帖学千年传统,开书法新境的意义。故而,其能担当得起碑帖相合,文采激扬,又极有自家气象者的第一人。然而其并没有停滞于此,直至成就了“草圣”、“书圣”的盛誉。以此佳作为代表的右老早期书法风格阶段——楷书是建立在精研六朝碑版基础上,平易中见奇崛,大拙中见大巧,写得和谐自然,雍容大度。且这种有意识将隶笔乃至行草笔势运用于楷书,和谐自然,近世书家中当首推于右任先生。此作以右老喜欢的魏碑之“尚武”精神书写而成赠送给“英夫老兄”,此英夫老兄即郭英夫,是右老1918年任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时,郭是其管辖下的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二人可谓是紧密的革命同盟:以“共同奋斗救中国”的信念为宗旨,甚至是在第二年的5月,郭英夫被右老提拔为靖国军第七路司令。作品中“丹邱”、“沧海”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只有神仙居住的地方才能吸引“德凤”、“飞龙”,这无疑是对盟友郭英夫个人思想质量甚至能力的一种肯定及赞赏。因而在其1941年逝世时,右老送挽联一副:“三事望中央,遗言无一语及私。一生为革命,难忘半载守干州。”这亦是借物抒怀,展现右老自己的博大之胸襟、豪迈之气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革命热情、忧国忧民的意识及后来的被迫离开大陆的念乡之情。此雄浑奇伟、气势非凡、具有铮铮傲骨的美文与受赠人——郭英夫的身份真是相得益彰。在此,右老崇尚的是笔力之雄强,而内涵却能近“二王”传统之温润,这是其自创风格的根本。在雄豪婉丽与淡雅清奇之间,蕴含着深厚的学识风范。其书起笔收笔有致,不尚繁饰的笔法,却能以简驭繁,从容不迫,意态万方,可谓深悟帖学八法之精髓。而大凡一位优秀艺术家所寻求的,恰恰是要把“造化”变“艺术”,从“法自然”中创造出“内美”来。而此幅右老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内美”,已超越法度而达自然,“人与天近”的高度。此寄托了右老革命志向的精品得以再现驰翰秋拍,实一大喜庆之事也,将令整个艺术市场无限期待。郭英夫(1881-1941),周陵乡陈老虎寨人。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曾在甘肃、新疆和陕西等地下活动,在兰州时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革命党营救出狱,到陕西就任靖国军第一路司令,继续坚守干州,抗击数倍于己之敌,至1919年夏,革命撤出干州转向三原,受到于右任总司令嘉奬。1922年,随胡立僧部东征,任高参,先后在河南里石关、洛阳连败吴佩孚,屡建奇功。1933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篆委员会编篆。1934年,任《西京日报》社长。次年,兼任国民党省党部常委。1938年,任国民党参政会参议员。1941年1月,在重庆逝世。死后身边只有剑一把,字帖一部。一生正如遗嘱所说“凡主自者所应做之事业,都是余一生服务之目标,但一切尚未完成。遗憾实存!”

2.书法 对联 水墨纸本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4)

成交价:5,635,000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十七岁以案首入学,有西北奇才之誉,光绪二十七年中举,后赴开封府应礼部试。得恩师马良(相伯)之助,首创复旦公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而后继创办者不下十余所;同时筹创神州日报,并赴日募款,谒孙中山于东京,加入同盟会,并被委任长江大都督,成为革命实践者;继办民呼、民吁、民立诸报,鼓吹革命,建立现代新闻,成为“记者之父”。民国成立后,任交通部次长;民国七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响应护法;民国十五年,誓师五原,重建国民联军,既解西安之围,复与北伐军会师于郑州。在此期间大量搜集北碑,并经敦煌倡议筹办敦煌艺术学院,成为一位文化保存的贡献者;民国十六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嗣长审计院,出任领导全国的政治大吏,于危难之际,言行系天下之望,文章道德,昭昭在人耳目。自民国二十年起,连任监察院长,誉为“监察之父”。民国二十一年创设“标准草书社”,集历代草书大成,尊为“草圣”。于右任的诗文,诗坛推崇为“当代放翁”,那首“葬我于高山上兮”的悲歌,具体化了他民族爱国主义者的崇高人格。自清乾嘉以来,受到阮元南帖北碑之论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推崇碑学影响,于右任秉承了这个巨大的文化现象思潮。民国七年接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之职,在陕西各地寻访石碑,共累计380多方,并以名“鸳鸯七志斋”。这批无价之宝悉数赠西安碑林博物馆,属中华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期间,于右任悉心临摹、研习众碑。于右任曾说:“我最初学魏碑与汉碑,后来发现了《广武将军碑》,认为众美皆备,即一心深研极究,临写不辍,得大受用,由是渐变作风。”于右任是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高官、文化人,杜月笙则是上海滩的黑帮老大,然而于右任却是杜月笙葬礼上的主祭人之一。复观于右任书赠杜月笙“挥觞道平素,抚剑独行游。”对联,署款:“月笙仁兄正”之外,书写干净利落而又洒脱不羁、朴质奇崛而又雄逸豪放,具有一种宽博浑朴、恢弘气量又极尽风姿、古拙之气息,为其盛年称心之作,充分体现了于右任集碑学大成的艺术风格。亦可想像于、杜二人,虽然一正一邪,却又互敬互动,实是良朋好友。

3.1949年作 草书《民治学校园记事诗二十首》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5)

成交价:5,347,500

翌年十一月,抱老以《于右任先生草书诗稿》为名,把它影印出版,非卖品,分别送给朋友们作纪念。这卷原作,二十多年来,抱老像爱惜自己的眼珠一般地珍惜它。有《迎春夜话》记载,诗作曾一度保存在著名诗人、教育家梁披云于印度尼西亚的家中,梁先生离开印度尼西亚时,此作又寄存在当时同样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好友周颖南处,后来周颖南去新加坡时才特意到印度尼西亚取回诗作。周颖南酷爱文学、书画艺术,即便在新加坡做实业时也致力于艺术品收藏,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与国内众多艺术家常有往来。蒋抱一与周颖南相识多年,也同是福建人,二人有着同样身处异国他乡的经历,又对艺术至诚热爱,使二人间的友谊更加深厚,蒋抱一对周颖南的信任也超越其他友人,因此当他暮年之时便决定将诗作转赠周颖南。在新加坡的一次聚会中蒋抱一对周颖南说道:“于先生的诗稿,本来我是留给闺女作纪念的。后来我和她商量,决定转送给你,菊环也同意。”蒋抱一深知艺术是大众的,他应该将诗作赠与热爱并且懂得欣赏的人,这正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该有的负责积极的态度,也是对于右任经典草书的继承,更是于右任与蒋抱一深厚友谊的延续。此《民治学校园纪事诗》作于1949年,即于右任70岁左右,是其以行、草混同使用的书法佳作。全作一气呵成,字形起伏跌宕,用笔方圆兼备,天趣浑然,气象朴茂,顿挫郁勃,线条使转自如,形断意连。于右任一生求变的书写轨迹注定赋予了他书法艺术无穷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在于书法本身,更体现在其博大的文化内涵和其人格的魅力。以至于很多年来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敬仰。而且这种推崇和敬仰的人群越来越多。因为他的艺术和精神并不地域,而是开放的!纵观于右任生平,他从晚清反帝制、求民主开始,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中,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并为教育事业奔波,为书法探索而忙碌。几十年来,于右任通过标准草书的整理、研究,疏正渊源,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研阅以穷照,集百家之长,成自家之法。从气格、人格、书格而论,于右任是近现代来书家的至高点,尤其在碑体草书方面,无人超越,达到了逸品、至品、神品,甚至绝品。

4.于右任 题菩萨像拓片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6)

成交价:3,622,500

说明:1.吴昌硕上款并题签。此为于右任为吴昌硕八十大寿所献贺礼。2.由吴昌硕家属友情提供,包首处钤有吴长邺白文印“吴长邺”。跋者简介:于右任,名敬铭,字右任,号神州旧主、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擅诗词,精于书法,尤善行草书,其书法人称“于体”。整理历代草书字体,编成《标准草书》印行,影响深广。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藏家简介:吴长邺(1920~2009),别名志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吴东迈子,吴昌硕长孙。传家学,能书法,擅大写意花卉,笔力强劲,水墨淋漓,一似乃祖。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款简介: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苍石、仓硕、昌硕,一作昌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177*76cm

5.书法对联 立轴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7)

成交价:3,360,000

上款人汉群,即吕超先生。吕超,名平林,字汉群。1890年3月9日,生于四川宜宾金城乡书香门第之家,幼时随父吕和定读书。其平易近人,能诗词、工书法,尤好篆书。国民党川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学习。1909年毕业后入南京陆军第四学堂深造,结识革命志士,同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春入保定军校入伍生队。1911年吕超受陈其美派遣去北方从事革命,他先赴天津,与彭家珍、黄复生、夏斗寅、赵铁桥等人策划,后赴北京晤汪精卫、彭家珍、黄复生、李石曾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天津分会”,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1913年吕超任四川陆军第五师第二团团长,移驻重庆。积极响应“二次革命”、“护国运动”。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第一纵队司令,同年4月,任四川靖国军援陕司令,直逼宁强、汉中。1920年反熊克武,自任川军总司令,兼任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兵败后退至广州。1923年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长。吕超曾经发起恢复“陆军四校同学会”(即北洋时代在北京成立的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等四校),以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不久,就被蒋介石解散。1926年南下参加北伐。1936年授予二等云麾勋章。1937年国民政府任命吕超为陆军中将,并特加陆军上将衔。1939年吕超在成都成立“中国抗建垦殖社”。1945年辞任国民政府参军长,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国民政府监察院检查委员。10月授予抗战胜利勋章。1946年12月7日,国民政府令“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吕超晋任为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1947年9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5月任监察院监察委员、云贵区监察委员行署委员。1949年留居大陆,与刘文辉等策动西南将领起义,促成成都和平解放。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20日在重庆因肠癌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葬于歌乐山。吕超是辛亥革命元老,长期追随孙中山,为西南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6.行书五言联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8)

成交价:3,220,000

于右任自1931年2月2日出任监察院院长,历时30年,是国民党政府五院院长中任职最长的一人。作为国民党元老,右老与蒋介石既为同僚,亦为朋友。早在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于右任就曾为蒋撰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相赠。1949年赴台后,右老定居在台北青田街,蒋介石常携夫人宋美龄前来探望,右老亦多有墨宝相赠。1958年逢蒋介石七十二寿诞,右老即作大红五言联相贺。是联即为本作。《行书五言联》联文“日月千龄旦,河山万族春”,其典取唐代诗人张说《送宋休远之蜀任》,上联以应蒋氏寿诞之景,下联则喻国泰民安。于右任之书早年从赵孟俯法,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入台后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是为“标准草书”。试以此联体味:字形起伏跌宕,用笔方圆兼备,天趣浑然,气象朴茂,顿挫郁勃;通篇行气流畅,疏放中见规范,平易中见奇崛。宽博沉厚,舒朗大气。

7.草书诗 草书 三友图 草书 花卉 镜片 纸本 纸本 水墨纸本 纸本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9)

成交价:2,300,000

款识:阮籍洛怀诗,桂炎仁兄法正。李文章,五十年十二月于台湾台东。印鉴:李文章(朱)款识:桂炎先生,寒操。印鉴:寒操翰墨(白)款识:三友图。建国五十年冬,写应桂炎先生雅属。石秋于高雄。印鉴:韩石秋(朱)、石秋戏墨(白)、意在笔墨外(朱)款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桂炎先生,于右任。印鉴:右任(朱)款识:一、长明灯下石阑干,长共松杉斗岁寒。叶厚为稜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归后更谁看。东坡和子由诗。六十九年庚申重九后一日,摩耶精舍遣兴,八十二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摩耶精舍(朱)、大千豪髮(朱)、乙亥己巳戊寅辛酉(白)二、越岁辛酉人日题诗,桂炎大兄方家法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白)、大风堂(朱)

8.草书 四屏镜心 水墨纸本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0)

成交价:2,530,000

上款:“子超老弟”即郑子超(1899-1951),字德宗,号其善,江西石城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历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中尉区队长、上尉步兵队长。参加北伐战争,随校迁南京后,任第七期少校步兵队长、第八期第二总队中校步兵队长、江西保安团第二团团长。抗日战争前期曾任江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后改任江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兼任第九战区湘鄂赣边区游击第三纵队司令、鄱阳湖警备区司令等职,1947年授少将衔。1949年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参事。释文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盘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

9.草书 四屏 水墨纸本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1)

成交价:2,184,000

钤印:右任题识:世闻先生法正。于右任。

展览:1.“翰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展览”(金门),2007年12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办。2.“翰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展览”(马祖),2008年2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办。释文:丈夫不虚生世间,在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后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塞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元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放翁楼上醉书)斗帐重茵香雾重,膏粱那可共功名。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放翁夜寒)

10.行书五言联 立轴 纸本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2)

成交价:2,300,000

于右任行书对联“高山仰豪气,深宅养灵根”,以空灵潇洒的魏体行书出之,上款人“行严”是章士钊的字。多才多艺,独立独行的章士钊,是二十世纪最杰出、也最富争议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曾说:“革命得此人,万山皆响。”“高山仰豪气,深宅养灵根”是于右任对章士钊人品、学问的完美阐释,也是对二人深厚友谊的有力见证。两位先生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就互有来往,1912年,章士钊受于右任之邀,主持同盟会的机关报《民立报》。据章士钊后来的回忆“于右任闻吾愿任斯职,大喜过望。虽然,此中有铁门限,逾越不得,盖吾非同盟会员也……”作为一个“外人”能即刻上任同盟会的机关报的主笔,其背后离不开于右任的力荐。抗日战争期间二人同在重庆,闲暇之余诗文唱和,互致情怀。解放后,于右任渡台,二人友谊并未受到距离的阻隔。1961年3月中旬,章士钊先生由香港回到北京,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胡子(这是朋友们对于老的尊称)最近给香港吴季玉先生来信说:‘今年是我老伴的八十寿辰,可惜我不在大陆,今年她的生日一定会很冷落,不会有人理睬她的。想到这点我十分伤心!’”章士钊在信中最后说:“胡子的这种心情,请总理予以注意。”后经过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了却了于先生的心愿。1970年,时于右任已过世六年,得知于右任元配夫人高仲林孤苦无依,组织上又以疏散人口为由,迫她移住他处,章士钊再次给周恩来去信“不妨在一般迁居令外,稍示宽大”。此事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也得到了解决。不避风雨,数十年的互敬互助,二人的友情就如同这书法,朴实而醇厚,在平凡之中见真奇。这件见证二老深厚友情的重要作品,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著录。从书法风格来看,是于氏魏体行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于右任壮年,“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取法魏碑,习古而化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魏体行书。他写北碑求自然、重气势而不斤斤于方圆刻画,为碑学开一生面。其书作充满了雄浑冲淡的神韵,中锋“活笔”的妙趣、简净险绝的体势、豪放潇洒的意象。

于右任书法精品50幅(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3)

于右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