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

导读: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做过一个“惨无人道”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名叫做阿尔伯特的小婴儿,华生在他身边放了小白鼠、小兔子等很多毛绒玩具,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让阿尔伯特和它们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

随后,华生找来小白鼠陪伴小阿尔伯特,当孩子玩儿得正开心时,华生拿出一根钢管猛烈敲击,发出刺耳的声音,小阿尔伯特受到强烈刺激,哇哇大哭。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1)

之后,每次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玩儿时,华生都会重击钢管,反复进行多次试验后,小阿尔伯特再也不敢靠近小白鼠了,只要看到小白鼠他就开始惊恐并哭泣。

后来,华生又用相同的手段,使阿尔伯特的恐惧名单中又加入了别的毛绒小伙伴,这就是心理学界著名的“儿童恐惧形成”实验。

这个实验结果让华生兴奋异常,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人的行为是完全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人就是机器,孩子会有什么输出,完全取决于输入的训练,哪怕这个程序出现异常,只要惩罚措施到位,一切都可以回到正轨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2)

后来,著名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

情绪记忆很难忘记,尤其当它来源于视觉感官时,能够引起情绪波动的画面,要比平淡无奇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这类记忆被称为“情绪记忆”

领导该项研究的基思·佩恩表示:一旦情绪记忆形成,会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生关联,很难将它们隔离。如果人们试图去忘却这些记忆,情感因素会强化它们,从而会使其变得更加难忘。

如果这种记忆在童年发生,会植入潜意识深处,影响更为深远,甚至伴随终生,即我们所说的“童年阴影”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3)

园园今年23岁,关于童年阴影他有着深刻的体会。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忙,所以在幼儿园他就已经开始寄宿了,园园回忆说幼儿园的厕所又脏又臭,而且没有灯。厕所里有定时冲水装置,突然冲水的声音,哪怕是白天也会让他吓一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园园都不会去厕所。

直到现在他也害怕去厕所,每次去公厕都会不自觉地紧张,赶紧解决完问题,然后“落荒而逃”,据说,跟他一起上幼儿园那些小朋友,很多人都害怕上厕所,这种恐惧持续到成年

如果细心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有莫名其妙的“害怕”物品,比如毛茸茸的东西、青蛙、蜘蛛、密集恐惧,等等。

针对“情绪记忆”,我们养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环境舒适的成长氛围

与华生实验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著名的“恒河猴母爱实验”,颠覆了之前错误的育儿方法,挽救了无数因华生理论而被“非人道”对待的儿童。

恒河猴实验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妈妈用铁丝缠绕而成,上面绑着奶瓶,而另一个妈妈是用柔软布料做成的,没有食物提供,按照“有奶便是娘”的认知,猴子应该更喜爱“铁丝妈妈”。事实上,除了饿了需要吃奶,其余时间猴子都选择依偎在“软布妈妈”的怀抱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4)

所以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极其重要,他们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需要父母满满的爱,需要成人正向的鼓励,只有享受爱的孩子,才有爱别人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矛盾、冷漠,甚至是暴力的家庭中,就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

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家人,他们会把自己遭受过的一切继承并实施,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这就是家庭本来的样子。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5)

2、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过度的“不良刺激”

养育孩子是个细致活儿,也是个耐心活儿,很多时候不起眼的小问题都会酿成大后果。比如很多家长带孩子,控制不了局面时,会威胁孩子“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不听话我让警察来把你抓走”

当抛出这些话时,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乖乖就范,殊不知在童年的阴影中,对孩子最可怕的恐惧莫过于“被抛弃”,这种感受会被应用延展到各种关系中,比如亲子、手足和伴侣

负面的教养方式,会刺激到孩子的情感,损害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认同感,父母一定要避免。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6)

3、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恐惧,务必要引导孩子走出阴影

当孩子害怕某件事情时,一定要想办法将其与正面积极的事物联系起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比如孩子被小狗吓到,那我们就可以买一些关于小狗的绘本,给孩子讲讲关于小狗的温暖故事,树立起狗狗正面的形象,并适时地找机会和小狗玩耍。

当然做到这件事情的前提是,能够捕捉到孩子的恐惧,并加以重视。

儿童心理暗示有多可怕 孩子早期的情绪记忆(7)

【包 麻麻总结】

儿童时期形成的情绪记忆,会存在于潜意识中,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意识不到自己恐惧的来源,不清楚那毫无缘由的害怕来自于哪里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划分出一个隔离区,将对自己造成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情感隔离开来,在这里去改变某些细节,欺骗自己的潜意识,即我们常说的“自欺欺人”。

因此情绪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所以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心去养育和关爱。

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