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和吃白食一样吗(嗟来之食到底能吃不)

嗟来之食和吃白食一样吗(嗟来之食到底能吃不)(1)

1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小时候学这些时,觉得古人好有骨气,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如果真要饿死了,为了名节,就真的不吃嗟来之食吗?

或者说,名节能当饭吃?

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丈夫能屈能伸”又算得什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是否就没有骨气了?

于是陷入了矛盾之中。

嗟来之食和吃白食一样吗(嗟来之食到底能吃不)(2)

2

直到读了《孟子·告子下》,里面讲屋庐子也受到同样刁难:“礼与食孰重?”、“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

结果,屋庐子“不能对”。哈哈,原来孟子学生也有回答不出的时候,便释然了。

孟子却回答出来了。

孟子的回答也很简单,相当于一道数学题:“棉花和铁,谁重?”(参见拙文《道德规范比吃饭还重要吗?学生答不出,看孟子怎么“耍流氓”》)

你若说铁比棉花重,那必然又问:“一斤铁,和两斤棉花,谁重?”

他揭示的道理便是:“两件东西,不谈质和量等因素,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回到问题本身,也就明白了——生死,乃人之大事,普通道德规范当然比不上;然而,某些道德规范,比如国难当头卖国与救国,却又不是个人生死能够比得上的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嗟来之食到底谁说的?讲得那么不明不白,不误导人吗?

嗟来之食和吃白食一样吗(嗟来之食到底能吃不)(3)

3

嗟来之食的故事,源自《礼记·檀弓下》。而且故事末尾,曾子竟然认为,那份食物是可以吃掉的。

原文就不放出来了,直接演绎:

齐国闹饥荒,很多人吃不上饭。有个叫黔敖的慈善家,就在路上支起大饭锅,供来往行人吃喝。

其中,有一个饥民与众不同,明明饿得走不动道了,偏还以袖覆面,假装害羞,好吧,他就是害羞。

估计那黔敖担心他看不见自己的大饭锅,就喊了声:“喂喂喂!这边来吃!”

那人放下袖子,瞪着眼睛说:“不吃!就是不想吃你这种嗟来之食,宁可饿着。”

黔敖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向他道歉,还是不吃,终于饿死了。

曾子听到后,说:“有必要吗?嗟来之食可以拒,致歉之后就可以吃了嘛。”

原来,儒家五圣之一的曾子也这么“没骨气”呀。

原创不易,转请留名。如您喜欢,烦请关注【九月风满楼】,专注于可以讲给孩子听的传统文化小故事。

嗟来之食和吃白食一样吗(嗟来之食到底能吃不)(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