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伙食艰苦(知青岁月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

【写在前面】我于200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唐山广播电视社采编部担任编辑记者。在此期间,我最难忘和最满意的,就是针对老年作者和读者的特定群体,策划了几次征文活动。特别是2008年组织的“难忘知青岁月”征文,不仅得到了唐山知青朋友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商家的主动赞助,同时也引起市政协正在编撰《唐山知青》编委们的关注并选用了部分稿件。当年,我曾萌生过将这些征文编辑成书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计划胎死腹中。如今,我已经离开报社快10年了,手里存着这些征文稿件如同藏着一批财富,觉得还应该利用现在迅猛发展的网络优势,让它二度开发利用,因此,拟将这些文章陆续发到《今日头条》,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同时声明,未经编发者和原作者同意摘做他用的,视为侵权。(乐七天)

知青伙食艰苦(知青岁月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1)

林霞(后左)

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

林霞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一组陌生的电话号码映入我的眼帘。这又是谁打错了电话?我心里琢磨着。当拿起话筒,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喂!想不起我啦?咱们可是曾经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呀。”哦,原来是和我一起下过乡的小建!

小建的一个电话,勾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40年前,我们8名同学走出校门,来到了迁安县(今迁安市)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落了户。

到农村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做饭。

在常人看来,做饭好像历来就是女人的专利,所以,这差事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们5个女同学的身上。

可是,我们这些女孩子在家里都没烧过大灶,况且做8个人的饭就更没底了。锅里放多少水、下多少米都要去问房东大娘。刚到村里时,正值秋季,分给我们的柴禾都是从山上刚刚扛来的秫秸,水分很大,这就更难坏了我们。每天做起饭来如上战场,一个上午弄得手忙脚乱、满脸黑烟。眼看晌午该收工了,可锅里的饭还没熟,那个着急劲儿就不用说了。

  再看那做的稀得能照见人影、稠得又像干饭的所谓的饭,简直让人哭笑不得。由于掌握不好火候,夹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赶上一次恰到好处就算皆大欢喜了,根本谈不上调剂胃口和花样翻新。

男知青们干了半天活儿,又饿又累,看着这倒胃口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便气不打一处来,认为我们女知青们太废物了,在家待一天连个饭都做不好。女知青看着男知青那一张张虎着的脸,心里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久而久之,3个男知青便策划着自己开伙。他们买来了锅、碗、瓢、盆,和我们闹起了分家。这事让大队和公社两级领导知道了,便找上门来,苦口婆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耐着领导的面子,这事总算压了下来。

小建是我们知青里的头儿,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全才”。他不知是天生聪明,还是悟性好,做饭、编筐、电工等样样都能拿得起来。然而,大能人都会有点小脾气,在女知青眼里,他可是最挑剔、最难对付的一个。

小建的拿手活计之一就是做饭。每逢过年过节的饭菜都是他亲自下厨,用不多长时间就可摆满一桌子。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面对单调的伙食,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使他产生了“露一手”的想法,或许能够改变现状,让大家吃得的更好一点儿。因此,他向大家宣布了他的新决定:承包做饭!

大师傅一上任,确实使伙食有了明显改善:咸菜里拌上了葱、蒜和虾皮,早餐的菜有时还能吃上油炸的小食品。

然而,我们第一年是国家配给的粮食,以秫米、玉米为主。第二年就和老乡们一样了,以白薯为主(每人每年要分1000多斤白薯),玉米为辅,秫米可就算得上是细粮了,白面每年每人只分7斤,分的棉籽油数量也很有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建再有本事,但面对着成堆的白薯和有限的油、成缸的咸菜,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了。没过多久,小建便提出辞职。

但吃饭毕竟是个大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青为此开了个会,作出如下决定:①每人每年拿出40元来补贴伙食;②女同学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克服凑合的思想,努力学习做饭技术,每人每次做5天饭,5天里的中午饭不能有重样的;③养猪、养兔,以改善伙食,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④利用好现有的菜园种好各种蔬菜。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伙食比以前好了许多:每个做饭的女知青都定出自己的食谱,粗粮虽多尽量细做,比如把白薯面和上碱或葵花粉(这样白薯面就没有甜味,还能和白面一样好做)做成“割豆汤”、菜卷、饺子等,把白薯干、玉米压成大渣,做干饭。大家还从山上采来野菜掺上韭菜包菜包子,采来松菇做菜,丰富我们的饭桌。我们还向老乡们学会了做面酱、豆酱和豆腐脑,过年还能吃上自己养的猪肉咧。

再看我们的小院,猪圈里养着肥猪,猪圈上爬满了葫芦,东边的黄瓜架上长着顶花带刺儿的大黄瓜,飘着清香,西边是一片披着一身紫袍的茄子,房檐下种的足够我们一年四季食用的大葱。小建还从唐山市里引进了迁安这地方罕见的油菜和灯笼椒,把整个小园点缀得生机盎然。

在不远的自留园里,我们还种了许多菜瓜、挂豆角、老婆子耳朵(一种豆角的名字)……这些蔬菜,不仅达到了自给自足,改善了我们的伙食,还惠及到老乡,他们哪家来了客人,还会到我们的小菜园里摘点去招待客人。

如今,每当我到菜市场上看到品种齐全的蔬菜,每当我在家做好一大桌可口的饭菜时,总会让我不由地想到当年下乡时做饭的往事……

(2008.6.9.)

知青伙食艰苦(知青岁月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2)

林霞(前排右一)

知青伙食艰苦(知青岁月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3)

文章剪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