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

万飞 “万家无暴”项目设计者/湖北省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发起人

家本该是所有人的避风港,但因为家庭暴力,家反而成了很多受害者的地狱。就像大多数人都看过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就是梅湘南地狱中的魔鬼,为什么众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安嘉和私底下却是个家暴狂呢?是什么导致了一个原本温文尔雅的人动不动就要家暴呢?爱家暴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听万飞分享《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一起分析爱家暴的男人咋想的,共同反对家暴,远离家暴。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1)

图片来源于《娴院演讲》现场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2)

“在暴力面前性别是不平等的”

“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我为什么会选这个主题?

第一个是想回应公众的需求,就是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很多比较恶性的案件,很多人看了以后感觉到恐婚,大家都想知道怎样去识别施暴者;第二个方面是使命驱动,因为我来自湖北的一个反家暴的公益机构——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我们专注反家暴有7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家暴”这个议题,一起来反家暴,我们来共同建设幸福家庭。

有人会问那你为什么仅说爱家暴的男人,难道没有女人施暴吗?当然有,施暴者中有男有女,而且同性伴侣中也有家暴。

我们在2020年曾经对两个百万以上人口地区的家暴数据做过分析,这其中的施暴者,有95.52%是男性,4.48%是女性;在受害人中间女性占了80.96%,男性只占到19.04%。在家暴里面施暴的主要是男性,受害人主要是女性,在暴力面前性别不平等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3)

“恐惧具有阶段性”

在我们大量的反家暴服务中,我有三个有趣的发现:

第一就是恐惧具有阶段性。在我们常规的理解当中,我们一旦有恐惧以后,这个恐惧就不会消除,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接待家暴受害人的时候,我们明显感受到她(他)们有强烈的恐惧感。

在求助的时候,很多受害人,特别是女性,她说我非常害怕我的丈夫,我实在是被打怕了,我在家里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我就发抖,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的女士跟我讲,她说我在家里特别的恐惧,然后我的放松的时间只有在梦中,我有时候会梦到和我的闺蜜、我的好友一起唱歌、一起吃饭,这个时候我特别的放松,但是有时候会偶尔的看到我老公就站在远处盯着我,我只要一看到这个镜头,我马上就吓醒了。这说明这种恐惧感深深地占住了她们的心里。

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发现,这种恐惧并不是全程都有,很多受害人在施暴者动手之前的那一刻或者是施暴以后,她(他)们不仅不害怕,还比较勇敢。

她(他)们在谈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说法基本是一样的,比方有的人说我感觉生不如死,我就是想激怒他,我就是想让他打死我,因为她(他)觉得我死了可能更舒服。这就说明了恐惧产生以后,它不是整天或者是每一天都会有,所以她(他)们这种勇敢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意外。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4)

“扬言不怕关是假的”

第二个就是那些扬言不怕关的人更怕关。有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求助,她一进门就跪在我的面前。她说“万队你一定要救我,我的前夫要杀我,要杀我全家。”她脸色很苍白,那个人虽然跪下来都是有点发抖的,我明显感受到她的恐惧。

她第二次求助是2017年的时候,她说她的老公长期打她、吸毒等等很多的毛病,然后她说想离婚,她的丈夫曾经因为犯罪判过两次刑,因为吸毒被强制戒毒一次,然后她就说我每次被打的时候,我就跟我丈夫说再打我我就报警,她好像是一种威胁。

结果她丈夫说,你报,我(还)怕关。她一想她丈夫关了那么多年,他真的是不怕关,所以她以为他的老公不怕关就一直没有报警。

后来这一次我建议她报警,她说不行的,现在他打我,我报警派出所拘留最多15天,他出来以后不打死我吗?这就是她的一种认知

后来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她的老公还在吸毒,他符合那种强制戒毒的条件,然后我就给她拿了一个方案,我这个方案主要是根据她的需求来的。

我们接到求助以后会做三个评估,第一是心理,第二是需求,第三是安全。我们觉得他的需求就是安全保障,后来我拿方案就说你先报警,然后请派出所给他验尿,如果这个是阳性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去强戒,这样的话2017年的时候把他送到强戒了。

但是强戒了以后,他强制戒毒就是两年,他实际执行至少有一年半,在这段时间她非常安逸。后来她通过一定的方式跟她丈夫就协议离婚了。

当丈夫回来以后,就是丈夫变成了前夫,那么他不甘心,他就天天去找向我求助的受害者求要复婚,他说的理由是他改造好了,再也不打受害者了,他就天天去纠缠。

天天纠缠以后,这位女士她的那些沉淀在脑海里的记忆就翻出来,以前打她、威胁她的这些语言经常回荡她的耳边,让她误以为她的前夫是要杀她和杀她的全家。

在2017年的时候我教过她,我说当你施暴之前或之后,一定要做好收集证据的准备,比方说录音,你不是说他要杀你吗,你把它录下来。

这时候她说万队,我有录音,结果放了10分钟听完以后她傻眼了,在这一段录音里面,从头到尾只听到她的高声的吼叫和骂声,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你再不走,老子就杀了你,就是受害人讲的那个男的说的什么,只有偶尔的几句很低声的就像是哀求的声音,得了吧,别骂了,类似这样子。

我就问她,我说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她的脸色进来是苍白的,后来慢慢的有红晕,身体明显的看到放松,她说我好多了,我说你还怕他吗,她就开始有点腼腆的笑。

我就问她,我说你的前夫这次回来有什么变化你发现没有,她说真的,这一个多月他没打我,你这么一想的话,我脑海里面的说他骂我、他打我、他威胁我,好像是以前做的。

这说明什么,他的前夫以前说不怕关,现在回来的表现说明他是怕关的,他以前关从来不都是因为家暴,但是因为家暴以后他关了一次以后他就有教训。

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我所在的地方是湖北的监利市,我们从2015年以来,公安机关推行书面化处置这种家暴,我们拘留了50多个施暴者,我们都是回访监测,发现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再犯的。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5)

“意识不到在骂人”

第三个发现就是骂人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骂人。我们谈到家暴的时候,我一般不赞成用一个巴掌拍不响来做评判,因为这样很容易会让我们误以为家暴是受害者导致的或者把责任推向受害者,这个我不怎么赞成。

但是回过头来讲,我们谈到家暴的时候,我们知道家暴它是亲密关系暴力,它发生在亲密关系里面,怎么可能是一个人是吧,那肯定是一方或者是多方,所以我们从这个层面我们去探讨。

在这个个案的接触中间我还发现一个现象比较高频的出现,那就是当事人,包括施暴者和受害人,骂人以后自己不知道骂了或者说不记得了。

我们在接待的时候,我们都听这些受害人来倾诉,她们大多数都讲施暴者是如何的不讲道理,我是如何的勤俭持家,然后说我又没有吵也没有骂他,他就是无缘无故打我,那接触施暴者以后,施暴者说过错全部成了受害者的,他说了很多的细节性的东西,其中有一条就说她老骂我。

那么双方说法不一样,哪一方才是真的?我们要找证据

我们后来找了出来录音以外,还有视频,还有微信的对话、短信等等,通过这个大量的证据我们就发现,就是有一部分的受害者在之前确实骂了人,但是跟我们讲的时候说没有。

有一个例子,就是我曾经接到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女士的求助,她说我的丈夫家暴了我好几次,我们现在在冷战,然后她就说万老师您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她就把他们两夫妻的微信的对话截图以后,按顺序发给我。

然后她就有一句话说,她说,他都是语言暴力,我态度一直正常,我没有任何的犀利。

我看一下就是说老公是不是语言暴力,我是不是没有语言暴力,她说了什么,就这位女士她就说她的丈夫,你天天一点点工资,残疾人的身高,面肥而大,垃圾男,没本事等等。

看完这些以后,我心里想我说这不是在骂人吗,她说她看不到,然后我说你再看一遍有什么感觉,她说我看了很多遍,我没有骂他,只有他在骂我。

这个现象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如果说她之前认为自己没有骂,但是我这么提出来以后,她再看以后还是这个看法,我是没有搞懂。

从他们的对话当中还体现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在冷战期间,她的丈夫问她话,就是很平常的那种问话的时候,她不理,打电话不接,但是丈夫只要一骂她,她马上就回,就是刚才这种态度。

大学教授讲述离婚(娴院演讲万飞爱家暴的男人长啥样)(6)

“为什么会有家暴”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说为什么会家暴,所以说家暴产生的原因的时候,因为我是做实务的,所以我更多的是从实务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现在我初步的理解至少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性别歧视,因为我发现大量的施暴者有一个性别的刻板印象,比方说男主外女主内,如果说不是按他这样进行的话,他就不高兴,然后就有冲突,然后就施暴,这些歧视性的观点根植在他们的脑海中间,会影响他的语言思维、行为、认知等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不讲沟通的技巧。无论是在父母和子女的亲子关系里,还是夫妻关系,还是同居关系等等这些,他们常用的沟通是否定指责这种句式,然后还偶尔会有羞辱,那么长期用这种方式来沟通的话,它会产生一种后果,让这种对方他会产生一种价值感降低,会自卑,然后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第三点就是情绪容易失控。我在很多的家暴视频里看到施暴得近乎疯狂,你看到他的每一个行为,就是一拳一脚,他似乎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尽了,就是暴怒。但那么这个怒气它从何而来,我们找源头

从微观的方面我觉得,一个方面就是与权力和控制有关,在很多学者研究家暴的时候,都是强调控制人,我们当然是微观的。

我们讲实务层面,那么我们在想一个家庭、一段关系,在这种相处中间,它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个权力的系统,这个系统中所有的人都会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去寻求关系中的主导权,在关系里面会产生一些资源,我们都会去想拥有更多的资源或者是资源的控制权。

那么我们双方想法一致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相互包容、互相尊重,做得很好的时候,可能相安无事,但是反过来就是冲突。

在这个关系里面,我们发现控制欲更强的人是施暴者,他们希望受害者按他的意愿去做事情,如果说你稍有违反,他就不高兴,他就指责你,他就想武力征服你,这是一个方面。

我曾经碰到一个非常极端的这种控制的例子。我们反家暴项目叫“万家无暴”,是做一种多部门联动,我们从2015年开始和妇联、公安局、法院,就是社会组织联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我们来服务。

在我们那里,公安机关和妇联和社会组织会分享他们的家暴警情,假如一个人受暴了,她(他)只要报警,我们就会收到这个信息,所以那一天我就给报警的电话打过去,结果我一打过去是个男的接的,他情绪很激动。

我说我是做反家暴的一名社工,他好像就找到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的那种感觉,他说我到处就是找你们,他说你跟我评理,我说你是谁,他说我就是报警的人的老公,都是我打的,好,我说你聊聊怎么回事,他就讲给我听。

第一下讲了57分钟,我有个习惯,所有的求助电话我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因为这个57分钟里面事情基本讲完了,再讲就是轮回了。

后来过了一个小时,他又打过来讲了一个小时。在这个里面他的这种负面情绪特别的强烈,他跟我讲的故事让我比较震撼。

他说我们今年50多岁,以前在一个省会城市做生意,我老婆怀疑我有外遇,我年轻的时候确实比较喜欢玩,他说现在我老婆就是天天盯着我。

我在外地做生意的时候,我手机微信里面所有的好友,她全部分别打电话过去,只要是女人接得就骂,一直骂着把我拉黑,我这个生意做不下去了,我们俩夫妻就回到老家,就住在农村。

在农村我们也反正积蓄也够了,我就过日子,我孩子也结婚了,我们就天天喝喝茶玩一下,我老婆每天给我限制我的零花钱,我只要出门不允许超过50块,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你这个50块没有动还好说,你只要少了10块钱,你要讲清楚怎么花的。

这一天他说我就敷衍一下,他说天天要我来汇报,我天天讲我这个钱怎么花的我烦死了,我就随便说了个借口,结果不小心少说了5毛钱,他说我的老婆就爆发了,就纠缠着我一定要说清楚是不是在外面搞了个狐狸精,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钱给谁了。

我无论怎么解释她都不听,我实在是烦死了,你要知道我这样过了两三年了,我实在受不了了,然后我就打了她。这是他的打人的理由。

然后我就问我说一下怎么打她的电话,她用你的电话报警吗。他说你别提这个事情,我们的电话是随时要换的,因为她删了我(微信里的)女的她还不放心,万一我没有存这个电话,我又找个女人,所以我们的电话是随时按她的意思去换,你打电话来之前,她刚刚跟我换了手机。

这样一个例子就说明,一方要控制,另外一方是反控制,那么就有这种对抗的负面情绪。当然这个案例我主要是谈控制,这位女士的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受损的症状,她应该需要去治疗,但是这个原因还是她的丈夫造成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负面情绪没有渠道去释放。我们前面谈到他产生了这么多负面情绪以后,如果没有很好地去处理,它是有后果的。

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怎么可能避免有负面情绪产生,但是有些人他会做得很好,比方说我感觉我不舒服的时候,我去找三朋四友喝喝酒、唱唱歌,然后找个谁倾诉一下,那么他所有的愤怒、不满、怨恨这些东西,有可能就释放出来了。

但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这是家里的丑事,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样我说出去会很没面子,这是让很多人困在自己这种认知局限中间的原因。

那么我们的负面情绪积累、上涨,它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一个小事就可以点爆它。

-FIN-

编 · 排 / 曹 瑞

审 核 / 赵 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