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1)

“溜须拍马”是一个常见的词语,经常被用来指奉承讨好别人。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溜须拍马怎么就成了这个这个意思了,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关联啊。

其实“溜须”和“拍马”本来是两个词,由于他们意思差不多,都指奉承讨好的意思,人们才自觉不自觉的把这两个词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词语。所以要搞清楚这个词的来历,还得分别谈谈“溜须”和“拍马”这两个词。

一、“溜须”也搞笑

说到“溜须”这个词,首先会在你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是不是某个人点头哈腰的为另一个捋胡子?其实这个画面距离出处倒不远,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人会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呢?

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2)

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两人一个是宰相,而“溜须”者是副宰相,副宰相给宰相溜须,想想那个场景就搞笑。而此两人是谁呢,这宰相大家都熟悉,就是对宋朝有“再造之功”的大宰相寇准,而这位副宰相叫丁谓。

这丁谓本来也是个天才,有人甚至赞他“文追韩柳,诗似杜甫”,但他可不是个什么正人君子,而是典型的奸邪小人,靠着逢迎上意,逐渐的做到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一次举行宴会,宰相寇准不小心把汤汁溅落到胡子上了。这丁谓可能是奉承习惯了,不看人也不看场合,过来既给寇准擦胡子,寇准一看就乐了,还笑着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参知政事,可是国家的大臣,竟然给他上级擦胡子啊?这话一出口,估计着弄了丁谓个面红耳赤,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后来寇准连续被贬官,一直被贬到广东雷州,也都是拜他所赐,应该也和这次溜须不成而恼羞成怒有关吧。

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3)

二、“拍马”原来不是“拍马屁”

“拍马”我们也说“拍马屁”,这是咋回事呢?

这个词还是来自于游牧民族,蒙元文化。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和马的关系再亲密不过,马也是他们的重要财产和地位的象征。

据说在过去,蒙古人相遇,和我们问“吃饭了吗”不同,人家是习惯看看对方的马,然后边用手拍拍马身子,边夸赞几句“好马好马”,也不管这个马是不是好,就是出于一种恭维。

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4)

后来这个词传到内地,我们对马不太熟悉,想当然的认为拍马就是拍马的屁股,因为骏马看屁股好像也说的通。但实际上马屁股是不能拍的,马屁股一拍,马就向前跑了。但不管怎样,从此,“拍马”也叫做了“拍马屁”。

就算没有“拍马屁”这个词,我们“拍马”的高手也是自古便有,“拍马”的故事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还专门编了一部《马屁大全》。

溜须拍马的故事太多了,有成功的,也有拍到马蹄子上的,如果有机会,倒是可以介绍几则,让大家学习高手的“润物无声”之“神拍”,也借鉴没有眼力见的“鬼操作”。这个“溜须拍马”的功法,传承者不少,不仅没有失传的危险,看样子,倒是代代进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溜须拍马什么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