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雄才大略的例子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

原话是“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出处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

刘备雄才大略的例子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1)

这个问题,不要调动历史知识回答,因为这是小说的问题,归于文学类。

首先,关于小说发展的历史,不管是中国,亦或者外国,在叙事文学中人物典型塑造的方法,都经历了从类型化变成性格化,再变为心理化的趋势。

而单独看中国小说的历史,《三国演义》、《水浒传》塑造的人物都是类型化的,《金瓶梅》主要人物是类型化向性格化转变,《儒林外史》、《红楼梦》是由类型化向性格化转变的代表作品。而从性格化向心理化的转变,这已经不是古代文学的范畴了,而是属于现当代文学的领域。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排除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的表现生活本质的作用。

2.人物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给人的固有印象不断加深。刘备爱才就“摔孩子”(心疼阿斗几秒钟),不顾身份去三顾茅庐,刘备忠厚,荆州百姓都跟随他走,为了兄弟报仇发动夷陵之战等等。诸葛亮智慧,更是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七纵,六出祁山,最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个个或者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或者移花接木,或者改变史实等等故事都放在几个主要人物头上。虽然,可能这些人物还有别的方面,比如曹操虽然奸诈,但是官渡之战,胜利以后,烧掉了很多自己一方私通袁绍的书信。(似乎改变了一点曹操的性格给人的印象),但是更多的故事把我们对于这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突出面记得更加清楚。当然了,恰恰是曹操这样的反面角色,因为一些不同于奸诈脸谱的故事(再比如青梅煮酒),他的性格更加饱满。反倒是一味塑造的忠厚刘备和智慧诸葛亮性格则不一定讨喜。(所以,鲁迅先生有那句话,也正常。)正常人一般都心疼孩子,结果刘备摔。说明性格太单一,所以反而失真。

刘备雄才大略的例子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2)

3.用各种艺术手法渲染,夸张,张飞大喝一声吓死曹操方面一员武将,赵云也是在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境。这些,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在这本书里人物性格塑造上比较成功。

4.对比手法运用,曹操奸诈与刘备忠义做对比,张飞的鲁莽与诸葛亮的智慧沉着做对比。对比之下,两个相反性格的人物更加给人深刻的印象。

最后,总结一下这样缺点。主要人物性格似乎没有冲突,改变,回避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人物从出场到去世都是如此性格,人物的性格没有改变,这样略微单调了。夸张等艺术手法,有时候用过了,就会……失真。所以,鲁迅和很多人质疑刘备的忠诚与虚伪,与其说是质疑人物,倒不如说是质疑已经离生活很远的人物塑造了。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说那句话的原因吧!

当然了,《三国演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是对小说的人物塑造的发展有贡献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要站在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待《三国演义》的优与劣。

刘备雄才大略的例子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