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

大青山下的伊利股份从地方奶牛场起步,50年间发展成为了全球前五,亚洲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作为中国食品行业中的标杆级选手,伊利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但近些年,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固化和伊利多元化布局的开启,伊利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声越来越来,二级市场上伊利2021年更是连续阴跌,股价从51跌到31,大象还能跳舞吗?我们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分享。

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1)

01.伊利股份的历史发展可以划为为几个时间段,第一是1996年上市IPO到蒙牛横空出世前,伊利市场更多集中于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市场),虽不是猥琐发育,但整体亮点有限;第二段是08年三聚氰胺后到2014年的伊利蒙牛两雄争霸,伊利最终完成对蒙牛市场份额的超车;第三段是2014-2021迄今伊利一家独大后的乘风破浪。而二级市场上伊利本身,也在2010年后走出了50倍级的超级行情。迄今已完成了上下游打通,产品体系完善,多元化布局等多方面功能,但是需要客观指出,2018年后的伊利已告别了10-15%的高增长,正式进入了低速增长期。

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2)

02.展望伊利的发展史,离不开时代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而伊利本身,也一直推动产品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三聚氰胺事件和伊利前管理层MBO失败是伊利早期中期发展上的两次大事件,2005年潘刚时代的到来以及后续的布局,为伊利带来的新的企业发展特质。10-13年,伊利稳步推动渠道下沉,为后期的一些品种放量提供了系统配置;2014-16,伊利进入精品爆发时代,QQ星、安慕希、金典时代到来,进一步打造了产品体系升级下的高端爆款,并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提升;17年后,伊利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提出了千亿营收和全球前三的目标。伊利在主要点位的一些KPI完成都没有大的问题,成长为乳业亚洲第一背后,确实付出了不小的心血。

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3)

03.分析伊利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对伊利未来的几个判断,其一是伊利在业已成为蓝海业务的常温奶市场上,是否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当前该行业基本形成了伊利蒙牛两家独大的局面,该业务未来的看点是两家寡头企业会进一步内卷,还是达成某种商业默契,在营销费用上有所节制?伊利蒙牛的成长差距来看,就与伊利减持投放,但蒙牛节制投放,有一定关系,对这一块我们并不抱持期待;其二是伊利的新业务上能否再次起航,伊利曾经在剧烈的竞争中,将贝因美奶粉超车,但2016年后,中国飞鹤快速崛起,对伊利形成了竞争压力,当前伊利奶粉营收不过200亿 空间,未来能否打破飞鹤的一家独大,也不失为一个看点;其三,伊利的如低温奶、奶酪制品、其他乳制品的产品矩阵打造与营销,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品牌,在产品营销上剑走偏锋,又效果奇佳,乳制品行业如认养1头牛的营销策略,其三就对伊利构成了不小的启发,品牌如何换发生命力,在于伊利产品研发团队对市场受众的研究,这样其实能为品牌带来二次增长。

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4)

04.伊利2000亿市值是否是天花板?可为各有说法,但是,需要客观指出,其实伊利仍有不错的市场容量和业绩增长空间,伊利的一体化布局,实现了奶原料的百分之百供给,在去年以来的奶荒中,成功挤压了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另一方面,伊利最新的定增投入130亿,进一步改善生产成本、优化产品形态、实现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性质上,伊利更符合彼得林奇所谓的缓慢增长性龙头公司,只要公司不滑坡,拉长时间看未来市值新高和利润新高,其实难度并不大。这是小番茄的一些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理性交流与讨论。

伊利大解析(亚洲奶王遇到了天花板)(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