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

1952-2022

大美凉山

一步跨千年见证历史巨变

以科技作领跑 以山水为名片 以民族风情为特色

欣欣向荣 蓬勃发展

在建州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走进凉山

领略其神奇与魅力

富饶大地,山青水绿

越西立足多元文化优势

以及天然资源禀赋

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不断擦亮金色名片

让文旅发展踏上新征程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

巍巍相岭,彝风浩荡;孙水轻扬,微风鼓浪。越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为零关古道重要城镇,是文昌文化发源地。县内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这里风光秀美,山水温润,是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

建州70年来,越西以水为“灵”,以文昌文化为“魂”。自然禀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相谐共生,孕育出“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文旅金字品牌。越西对标“一核五区三代”的文旅发展布局,补短强弱提质增效,大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梦栖文昌故里,心泊水韵越西”

近年来,越西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一张全面提速提质的越西文旅发展蓝图已在凉山北部这座山水古城绘制而成。越西不断释放文旅潜力,做足服务文章,这座水韵之城,正在高质量文旅发展的“航程”上,正风帆高扬。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

文昌故里,水韵越西

山水琳琅,风景如画

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两千年的历史烙印、数不尽的文明传奇

为这座绿色生态小城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今越西优势明显、机遇无限

正以崭新的面貌,大步向前!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

让我们一起走进越西

感受多元文化

品味山水美食

见证千年魅力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5)

经过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积淀,越西被赋予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用“多彩”一词来形容也许最为准确。未来,越西也将以文昌文化为主线,大力建设文昌故里核心旅游景区,联动开发南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古蜀文化、民族文化。培育五大文化品牌,创建全域旅游格局。

文昌文化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6)

越西县是千年文昌文化墨香浸染的文化宝地,与孔齐名的文昌帝君张亚子就出生在越西县金马山下。隽永的山,茂密的林,潺潺的泉,孕育着张亚子,塑造了文昌帝君。

文昌文化起源于西晋,鼎盛于盛唐,在宋元明清发扬光大。“扶植斯文、化淑民心”的教义贯穿于文昌文化所有内容中。他善思善行的善举观念、忠君孝亲的忠孝观念、仁慈宽容的慈忍观念、学以致用的勤学观念一直教化着芸芸众生。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7)

越西县自古便有祭祀文昌帝君的习俗,“以文为魂、以水为灵”,文昌故里慢慢成为越西名片。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8)

雪山脚下,嶲水绕城,坐拥两千年灿烂文明的越西,是家喻户晓的“文昌故里”。越西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中所镇,地处南丝重镇腹心地带。这里山水风光秀丽,青山相掩、云雾腾腾、潭清见底、人杰地灵。景区相邻万亩花田,花香四溢,弥漫景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9)

文昌帝君铸辉煌,古道悠悠显沧桑,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更加凸显景区独具特色的魅力。景区的著名景点共有两个,一个是金马山下的水观音,一个是建于山腰的文昌大庙。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0)

水观音,亦称为龙泉,其水有“四绝”:一绝是至清至澈;二绝是冬暖夏凉;三绝是久雨欲晴时,出水口将传出隆隆吼声,如千军万马奔出,意示晴天将至;四绝是水中有细鳞鱼,味美绝伦,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1)

文昌大庙,气势恢宏,始建于晋代,历经历史洗礼。于2012年恢复重建后,“游文昌故里,求金榜题名”又成了一种时尚。每年高考、中考前,各地学子纷纷来到文昌大庙,膜拜文昌帝君,祈祷能够高中。

南丝路文化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2)

南丝绸之路被称作中国西南联动世界的经济文化走廊,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越西县是古南丝路上的重镇,对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价值。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3)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山桥建于明代,因马帮多年经过,桥面上留有马蹄痕。零关题记镌刻于清末,位于丁山桥西北的山崖上,丁山桥及零关石刻题记是反映零关道历史的主要见证与标志。

红色文化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4)

越西,一片红色热土。近年来,深度挖掘宣传越西红色文化,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扎根生长、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5)

越西是凉山州参加红军数最多的县,被称之为彝族红军之乡。1935年5月21日,为掩护红军主力抢渡大渡河,由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等红军将领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二先遣团进驻越西。越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彝族红军连队——“倮倮连”由此诞生,这是红军在凉山扩红中最光辉的事件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6)

中国越西红军长征纪念馆,是越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基地,也是越西县党史教育重要基地。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7)

“红军洞”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红军洞”前,身临其境地体会红军战士“即便九死一生也要坚定不移闹革命”,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8)

革命先辈,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创造无数惊人奇迹,红色文化深深扎根在越西,越西人民也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

古蜀文化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19)

诸葛武侯南征经过越西,留下源远流长的古蜀文化。古蜀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其形成、继承和发扬,主要得益于汇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渴求开放的意识。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0)

小相岭,又叫小相公岭,越西古代十景之一。《越西厅全志》(清代)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在此山整修道路,人们为了纪念他,将灵(零)山改为相公岭(古代尊称丞相为相公),此道也称为“孔明鸟道”。山顶曾有诸葛亮亲题的“今日山头”四字碑。

2021年,“今日山头”雕塑竣工,雕塑位于越西县小相岭隧道口下行150米公路旁的登高台上。此雕塑再现诸葛亮题写“今日山头”之场景,是越西“三国文化”具体展现,是越西深厚文化底蕴又一展示。

民族文化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1)

越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以彝族为主体,彝、汉、藏、回、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齐聚。让越西这片土地,文化更为包容,极具风情。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地,更有不计其数的传统民俗节庆,如火把节、彝族年、尝新米等。待你来体验。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2)

越西彝族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用智慧为越西创造出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彝族刺绣手工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彝族马布、彝族月琴等。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3)

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多个民族相互团结,共同创造出团结奋进的新越西。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4)

越西地处横断山脉北麓,避暑资源优势明显,境内海拔落差很大,十里景不同。阳糯雪山终年积雪不化,拉尔林区似一片绿色汪洋,“高山海子”长海湖,“生态绿肺”书古湿地,普雄河谷五彩梯田色彩斑斓。奔流不息的河流、跌宕起伏的群山,好山好水孕育出自然越西。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5)

越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在99.7%以上,气温指标优良率达100%,负氧离子浓度年均达到2621个/cm,森林覆盖率达到41.54%。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6)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禀赋及优越的气候条件,越西全境皆是避暑资源,让人流连忘返。2022年6月越西县已过四川省气候中心“避暑旅游目的地”评测,并通过国家气候中心初步评测。

阳糯雪山景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7)

阳糯雪山海拔4791米,横卧于越西县西边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上,是大凉山北部的第一高峰,是彝族人心中目中的神山。主峰铧头尖终年积雪,白雪皑皑,犹如一条圣洁的白纱飘荡在群山之巅。旭日东升之时,可见万道瑞光,金黄祥和。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8)

由于冰川的多次反复作用,阳糯雪山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冰川遗迹,主要表现为冰碛湖、冰蚀、刃脊、角峰冰斗、漂砾、U形谷等,是较为典型的旅游地学景观。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29)

阳糯雪山山岳从南到北分布着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长海、黑海、红海等冰川湖泊隐居在群峰之中,水色各异,五彩斑斓,是典型的古冰川公园。长海是一道狭长的海湾,水源来自西面雪山,清冽无比,两岸树木青葱,微风习习送爽,是避暑、放松、康养胜地。

申果庄自然保护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0)

申果庄自然保护区,位于越西县东部海拔3000米的地区,总面积33700公顷,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有“天然公园”“中国横断山脉珍稀动植物的天堂”之称。保护区内物种资源丰富,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黑熊,岩羊、牛羚、四川山鹧鸪、穿山甲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1科48种。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1)

珍贵植物资源1000余种,主要以冷杉、云南松、桦木、桤木、栎类等树种为主,特别是正蓬勃成长的“人工万亩林”,更是闻名遐迩,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2)

一到秋天,秋风便把申果庄万亩林涂染成金黄的世界,层林浸染,流雾弥漫,为越西更添一丝神秘色彩。

拉尔林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3)

拉尔林区位于越西县梅花镇巴姑村属于碧鸡山(彝族鬼谷达布洛魔)原始森林的一部分,最高海拔3992米 ,是一个山川交错、峰岭连绵的地方。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4)

林区绵延十里的绿色翠屏中,有莲香树、枫树、杜鹃树等树木,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摇曳在青山、秀水、飞瀑、深涧之间。远远望去,拉尔林区似一片绿色的汪洋,山风吹过,泛起层层绿色“波涛”。在此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爱上这不施粉黛的人间仙境!

书古湿地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5)

书古湿地位于越西县东南方向,因一片沼泽地得名。被称为纯天然的生态绿肺。这里没有商业化的修饰,像一位养在深闺的高原美人,处处透着自然之美。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6)

蓝天白云之下,放眼望去,满眼青翠,几匹骏马披散着鬃毛悠闲地吃着草,一幅生态画卷在这徐徐展开。到这里晒晒太阳、吹吹山风、看看美景,不失为人间逍遥一刻。

天皇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7)

天皇寺,建于明代,鼎盛于清朝,为越西旧时“十景”之首。禅坐1700米的山巅之上,鸟瞰越西坝子,波光闪烁的越西河水蜿蜒北流,润育两岸沃土,灌溉十万亩油菜花海。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8)

数百年来,这里终日香火,漫长了无数个春秋,至今依然繁盛。踏入寺庙的大门,便从琐碎的世俗里逃离,顷刻间,心静如水,直叫人忘却了红尘纷扰。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39)

除了多彩多元文化和旖旎秀美风光,越西的美食名声也是响当当的。一趟旅行的体验满意度,吃可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吃方面,越西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定能俘获无数吃客的胃,跟着小编一起,寻味嶲州,品味舌尖上的越西。

九大碗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0)

越西九大碗作为当地最古老、最传统、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是越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列入凉山州非遗保护项目,由“五荤四素”组成。五荤包括碗面子、炸酥肉、粉蒸排骨、咸烧白、红烧墩子,全部用猪肉制作;四素是红糯米饭、烧笋子、肉丝黄花汤、烧粉条或凉拌粉条。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1)

制作流程颇为复杂、讲究,时至今日,越西“九大碗”在原来九个菜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不少菜品,但依然保留着传统习俗,反映出越西人民的质朴勤劳,也是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体现。越西九大碗不仅味美回香,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不得不品的佳肴。

石磨豆花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2)

越西的石磨豆花,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特别是那一碟辣而不燥的红油蘸水,简直是灵魂所在!

坨坨肉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3)

到凉山,必得吃坨坨肉。名声在外的坨坨肉是越西一道丰富的彝家传统美食,坨坨肉制作十分讲究,只有经验老道的师傅才能做出鲜香软糯、麻辣爆香、肥而不腻的口感。

干糕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4)

干糕是越西特色传统小吃,选用优质粳米和红糖为原料,吃起来香甜、入口即化,这是一道承载了无数越西人童年的美食。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5)

越西的美食实在太多了,越西夜宵必吃的烤乳猪、香辣卷粉、外酥里嫩锅边洋芋、皮薄馅大红油抄手、滚烫鲜香羊肉米粉......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6)

越西的农产也是相当丰富,甜樱桃、越西苹果、越西苦荞茶、核桃、大红袍贡椒、食用蘑菇、高山蔬菜等优质农产争相产出。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7)

坐落在越西河沿线的越西县大瑞镇林沟村一带的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将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的地方!被评为越西AAA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秋季硕果累累,漫步于此,果树、果园、乡邻相应成景。清香的苹果让人心旷神怡,止渴生津。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8)

院内栽种十多万亩苹果,依托四川省农科院的技术力量,这里还将被打造成为“全省苹果标准化发展的示范园区”,越西是当之无愧的苹果之乡!假期快来体验摘苹果的乐趣。

凉山旅游规划(建州70年凉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巡礼)(49)

揽尽山水风韵,这里是越西!

这里文化厚重,景色宜人如诗如画

这里物产丰富,休闲宜居美食云集

越西邀你前来一品山水之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